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860134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下工会角度的思考与策略以德国为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經濟全球化下 工會角度的思考與策略 - 以德國為例林佳和 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台北 2003年11月19日內容目次 德國集體勞資關係與工會運動簡介 德國工會眼中的經濟全球化 德國工會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第一部分德國集體勞資關係 與工會運動簡介德國當代勞資關係德國當代勞資關係l所謂由雙軌制 Zweigleissystem建構起來 的統合主義模式Ideology : 社會合夥人 / 勞動共同體 / 社會對手工會與員工代表會雙軌制工會與員工代表會雙軌制產業集團 企業企業廠場員工代表會企業員工代表會集團企業員 工代表會工會勞資 關係 雙軌 制企業勞工工 會工 廠 會 議勞工董事不同的 歷史發展 不

2、同的 法律框架德國工會的發展歷程 1830-1870 工會組織興起 社會主義政 治運動思潮的影響與主導 1870-1890 社會民主政黨的出現 工會 與社會民主運動的合流 1890-1910 改革主義(Reformismus)變 為社會民主運動的主流 工會逐漸蛻變為 經濟性組織 1910-1933 單一性工會運動 (Einheitsgewerkschaft)興起 團體協約 重要性日增德國工會的發展歷程 1945- 單一性工會運動的持續 50er:工會重整國內去納粹化 60er:經濟奇蹟勞動權益的確立 70er:勞資對抗激烈社會合夥人關係 的建立 80er:新自由主義的衝擊勞資關係的 失衡 90

3、er:經濟全球化與高失業時代的來臨德國工廠會議的發展歷程 1880 工廠會議思考與實踐的出現 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委員會運 動(Rtebewegung) 的興起 1920 工廠會議法制定通過 1952 企業組織法制定通過 德國勞工董事的發展歷程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魯爾工業區 興起大企業收歸國有運動 1951 煤鋼鐵業共同決定法制定通過1976 共同決定法制定通過工 會 企 業工廠會議企 業工廠會議產 業對抗理念合作理念德國當代勞資關係重要課題集體勞資關係的經濟社會政治意義 雙軌主體的歷史情結與衝突合作 勞資間權力關係的丕變 -去管制化 -全球化 -個人化 -民族競爭國的形

4、成 現象:會員流失力量減弱 第二部分德國工會眼中的經濟全球化全球化是什麼? 地球村? 世 界村? 世界公民? 全球競爭 力? 全球的美國化麥當勞化?聚焦 經濟的全球化 跨國企業的定義力量 全球化的結構性特徵 全球化造成的脫鉤 Disembedding 全球化的產業競爭 全球化對勞動所造成的影響 台灣工運的議題化工夫全球化的主角 跨國企業TNC 跨國企業取代國民國家 成為經濟全球 化的主角 所謂跨國企業的定義力量 Power of Definition幾項例子與指標 跨國企業的富可敵國 BMW的美國設廠 墨西哥金融危機的解除跨國企業母國財產總額 (億美元 )年度營業 額(億美 元)全球僱用 勞工

5、人數 (萬人)年度營業額約相等 於國家國民生產毛 額1General Electric(電 子)美國3560101029.3印尼/伊朗2General Motors(汽 車)美國2470156039.6丹麥3Shell(石油)荷蘭/英國110094010.2新加坡4Ford(汽車)美國2380144034.5南非5Exxon(石油)美國70011507.9以色列/葡萄牙跨國企業母國財產總額 (億美元 )年度營業 額(億美 元)全球僱用 勞工人數 (萬人)年度營業額約相等 於國家國民生產毛 額6Toyota(汽車)日本1320101018.3希臘7IBM(電腦)美國86082029.1菲律賓8B

6、P Amoco(石油)英國5506809.9委內瑞拉9Daimler Chrysler(汽 車)德國1600155044.1挪威10Nestl AG(食品)瑞士41052023.2紐西蘭經濟全球化的結構特徵跨國企業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者新的生產技術,特別是所謂的資訊與溝通科技 的發達全球消費及生活模式的逐漸趨向一致發展,有 利於跨國企業消費產品的全球市場的建立資本的流通自由而迅速,國際金融市場的全球 化國際勞動力的流通國家間貿易障礙逐步消失,特別是在WTO成 立後全球化造成的脫鉤 Disembedding生產與消費的脫鉤(全球生產 VS. 在地 消費)生產過程與最終產品產出的脫鉤(生產 的枝

7、節化)資本流動與生產的脫鉤(金融資本 VS. 真實資本)跨國企業與國民國家的脫鉤(國家別企 業的消失)政治: 國家社會市場金錢世界 金錢 全球 市場第一層脫鉤第二層脫鉤全球性脫鉤全球市場的邏 輯:國家經濟 主權的喪失 金錢追逐狂熱金融資本的積 累脫離真實資 本脫鉤 釋放 擺脫全球化時代的產業競爭 國際貿易的進展 從替代到毀滅 國際產業新分工 內國不均衡發展古典型 【比較的成本優勢】替代型 【成長與摧毀的辯證發展】排他型 【日本與美國的貿易大戰】三種國際貿易型態/階段時 代 越 進 步第一 階段農 業 農 業 農 業紡織業 農 業 農 業AIRBUS 紡織業 農 業第二 階段紡織業 農 業 農

8、業AIRBUS 紡織業 農 業服務業 AIRBUS 紡織業第三 階段服務業 AIRBUS 紡織業服務業 服務業服務業 服務業 服務業A國B國C國產 業 越 進 步國家越發達OECD國家 三個就業部門的結構變遷世界市場領導的跨國企業策略合作企 業(OEM, etc)策略合作企業 (OEM, etc)策略合作企業 (OEM, etc)內國消費需求美國日本巴西台灣被吸納入世界資本分工體系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及受僱者全球化各國在地傳統產業及低附加價值產業的 排他性競爭毀滅性競爭、不均衡發展跨國企 業主宰 的國際 分工體 系國家工業結構的不均衡發展 Heterogenisierung nationaler

9、Industriestrukturen國際資本分工體系決定內國產業 及其就業人口的榮景與興衰 發展越快 不均衡越嚴重經濟全球化對勞動的影響失業問題惡化 國家主權的腐蝕 工會力量的危機 勞動的去形式化內國就業人口結構的變化20% 高科技/高附加價值 產業 40% 服務業/在地消費40% 內國及國際毀滅性 競爭全球化勝利者全球化失敗者潛在失敗者1970-1980-19921994199519961997比利時4.610.48.210.09.99.812.5德國2.55.74.58.48.29.011.2法國4.19.010.012.311.712.412.8英國3.89.510.89.68.78.

10、26.0義大利6.59.310.111.411.912.012.5荷蘭3.99.96.77.16.96.36.0瑞典2.12.44.89.89.210.08.0西班牙5.217.918.024.122.922.121.5日本1.72.52.22.93.13.43.4美國6.27.07.46.15.65.44.9重要的失業指標全球30億勞動人口中,應有三分之一失業1994年OECD3500萬人失業,其中1500萬人 放棄就業希望1997年拉丁美洲國家失業率為8%,但墨西哥 許多大城的失業率超過50%,印度及巴基斯坦 的失業率為15%,日本為4%,但專家估計至 少有8%以上,甚至可能達10%(日本

11、企管專 家預測,日本若欲與美國競爭,應裁撤約15- 20%的員工)德國登記失業人數已逼近500萬,過去東德地 區許多大城的失業率已逾25%,早已超過1932 年希特勒上台前的失業水準重要的失業指標 德國有45.8%、美國有6.3%的失業人口 失業已超過一年 德國工業雇用就業的最大部門是汽車工 業,二次大戰後,至1999年為止,共裁 撤超過40萬人,比率已接近汽車工業就 業人口的一半 亞洲金融危機瞬間造成1300萬人失業 專家預測,到了21世紀初期,歐洲失業 人口將超過2000萬 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腐蝕國家企業跨 國 企 業國家生產據點國家生產據點國家生產據點國家變成一切為國際競爭的國度!企業

12、+ 競爭國家勞動者 / 勞動關係去 管 制 化去 形 式 化去中心化 、 個人化工 會彈性化部分工時勞工(%)定期契約勞工(%)所有非典型勞工比例( %)198819981988199819881998比利時9.815.73.45.523.331丹麥23.722.35.65.829.128.3德國13.2203519.727法國1217.34.610.319.827.7愛爾蘭816.75.74.717.224.5義大利5.67.43.34.2225.219.5荷蘭30.238.77.011.135.944.6葡萄牙6.511.112.512.025.830.1西班牙5.58.115.324.3

13、31.139.6英國21.024.95.05.929.934.0奧地利15.8 3.1 19.8瑞典23.2 11.3 32.7勞動關係往下走的實例:美國 1950-1975年 勞工薪資平均年成長2.5-3% 但 今日仍維持當時生活水準者僅有墬高的20%受 雇者60%的美國家庭 家庭預算及支出比1973年的 實際收入少所有經理主管級以下的受雇者 實際收入比 1973年時平均少10%以上美國0.5%的人口擁有全國近40%的有價證券 近60%的財產 此近20萬的超級新貴擁有的財 產超過2億5000萬人口的財產總和美國已接近第三世界國家的水準- Luttwak,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全球化的危

14、害 對國家正當性及功能的危害 對民主國的危害 對社會國及福利國的危害 對勞工及工會的危害 貧富懸殊、社會分裂與區隔的危害 第三部分德國工會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策略內部組織策略 進行工會的改組與合併(Ver.di / Transnet) 工會政綱與目標的重新確立與建立 共識 加強意識上的宣傳全球化必須有 所管制 吸收不同族群會員的努力 內國政治策略 動員反抗不利的勞動法令 加強政治遊說與選舉動員不同層級的就業聯盟(Bdnis fr Arbeit)策略 加強意識上的宣傳全球化必須有 所管制 外國政治與組織策略 歐盟層次的社會對話機制努力 歐盟與國際層次工會運動的整合 歐盟與國際層次社會政策的推動 歐洲工廠會議制度的建立 國際貿易藍色條款的推動加強意識上的宣傳全球化必須有所管 制 德國工會面臨的困境工會繼續作為重要的社會勢力? 全球化帶來社會權力對抗關係的失衡 跨國民國家社會政策整合的困難 跨國民國家工會運動整合的困難 社會發展傾向的負面影響:個人化社會 一切都在未定之天自由貿易帶來社會 革命馬克思,關於自 由貿易,18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