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0121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7.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_图文(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二三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握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主要 特征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课前思考题课前思考题: 1.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世世代代有追求 “和谐大同”的理想?如何去理解他们 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的理想社会观念 。 2.物质条件相对丰富后,为什么我们 眼下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整个社会积极进取,激烈竞争的背后 ,我们还需要些什么? “和”者,和睦也,和衷共济之意;“谐”者 ,相

2、合也,协调、顺和、无冲突之意。 从“和谐”两字的构成看,“和”就是“禾” 字旁边一个“口”,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 ”是“言”字旁边一个“皆”,表示人人都可 以说话,即人人享有民主权利。这两点是和谐 最基本的条件。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 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1.“和谐社会”概念人与自然 的和谐人与社会 的和谐人与人的 和谐和谐社会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地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和谐的 层次2.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长期的美好追求(1)(1)我国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我国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礼之用,和为贵”“和合故能谐”“兼相爱”“爱无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

3、幼 墨墨 子子 孟孟 子子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 为公,选贤与能,讲 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鳏、 寡、孤、独、废、疾 者皆有所养” 。洪秀全洪秀全提出要建立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有田同 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无人不饱暖”的社会。的社会。康有为康有为在在大同书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人人相 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的理想社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

4、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探索 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毛泽东: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邓小平:开辟新道路邓小平:开辟新道路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江泽民:首次提出社会和谐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胡锦涛:全面阐述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十六大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十七大、十八大都反复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提出提出“和谐最美和谐最美”。他认为。他认为 :“什么是最智慧的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数;什么是最美 好的好的和谐。和谐。”柏拉图柏拉图提出提出“公正即和谐公正即和谐”,强调统治,强调统治 者、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应各

5、司其职、互者、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应各司其职、互 不干扰、都有节制,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的不干扰、都有节制,这样才能实现和谐的“ 理想国理想国”。 (2)(2)西方的社会和谐思想西方的社会和谐思想 傅立叶全世界和谐 “现存的文明制度是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它必将被未来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 安纳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 名。 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证把社会主义称为 “和谐与自由”的社会。指出,新社会的“和 谐”是全体和谐。马克思主义勾画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马克思主义勾画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

6、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或者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社会的表述,正是指向高级的和谐社会。(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1.人与自然的冲突(1)人均占有耕地少,资源约束明显,供 需矛盾突出。 (2)资源耗费惊人,能源技术落后。(3)环境污染严重。(4)未来发展过程中资源甁颈越来越严重 。2.人与社会的冲突社会危机(1)社会风险增大。人们因失业、疾病、工伤、自 然灾害而丧失生活来源和失去基本的生活条件。(2)社会政策缺失,社会保障脆弱。(3)就业压力增大。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 安,社会才能和谐

7、。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 富就业难度最大的国家。(4)公共管理体制建设相对滞后。(5)社会不公正现象严重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不公正现象普遍。 教育投入不公平、公共卫生投入不公平。3.人与人的冲突整合危机(1)社会阶层分化,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尖锐。(2)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公平问题凸现。(3)社会阶层之间没有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流动机制。(4)突发事件增多。(5)干群矛盾突出。当前的社会矛盾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又突出地表现为党群、干群矛盾。对于执政党来说,不和谐主要体现在:腐败现象严重成为人民忧虑的焦点;一些党员脱离群众;党与政、党与非党、党与他党关系没有理顺。4.人自

8、身心灵冲突精神危机人的个性和谐和精神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人自身的和谐指作 为个体的人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 情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当前人自身和谐面临了挑战。(1)社会的急剧变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混乱。(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变化。(3)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及社会上的坏风气会冲击人们的心灵。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2人自杀未遂,还出现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多种精神疾病,导致人自身不和谐。5.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发展危机(1

9、)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的情况,社会发展事业迟缓。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 保护等社会事业落后于经济建设。(2)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政治制度还不完善,党和国家 现行的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 陷,民主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 象依然存在,官僚主义、腐败风气蔓延。(3)政治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4)经济社会结构转换比较迟缓。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转换 滞后,农业从业人口比重高。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上述矛盾和冲突,产生了上述 危机,所以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2005年胡锦涛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和谐社 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 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三)社会主义(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民主 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 相处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 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3.诚信友爱

11、,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简单说就是为人们提供更 多的上升机会。任何社会如果能够让其中的穷人不断地变为 富人,就有无限的活力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 落脚点 (2)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经济社会的发展,是 一个系统工程。经济 社会是由经济、政治 、文化、生态环境等 各个子系统组成的集 合体,辩证的发展是 各个子系统的全面协 调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工作动力 (4)坚持民主法治 工作保证 (5)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 工作条件 (6)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 建设工作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 善,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得到全面 落实,人民的权 益得到切实尊重 和保障。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

13、趋势逐步扭转,合理 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 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 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 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 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 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 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 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 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 、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 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 度建设。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 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

14、强,创新型国 家基本建成。“人造太阳”装置神州六号升空(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2005年4月长春市交警支队的 交警在为市民讲解交通安全知识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3.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4.就业更加充分 5.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6.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十八大提出的社会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

15、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社会体社会体 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民生问题-与老百姓生 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 (表现:吃穿住行、养老 、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 必需。)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 活状态,以及民

16、生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 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我国面临的突出的民生问题 教育 就业 食品安全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社会治安 上联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 生生不息!” 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 届届失业!” 横批是:“愿读服输”。 就业问题危害:“瘦肉精” 毒性较强,用药 过多或无病用药 会出现心慌、战 栗、头痛、恶心 、呕吐等不良反 应。尤其对高血 压、心脏病、甲 亢、前列腺肥大 等患者,其危险 性更为严重。长 期使用,有可能 导致染色体畸变 ,会诱发恶性肿 瘤。 “ 这一回,健美猪来了,喝了药,却能顺利过安检, 最终还能惬意地走进知名肉企的生产线。”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食用劣质奶粉,重度营养不 良造成的浮肿。安徽阜阳2008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