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860026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的新发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第四篇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第十四章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变化第十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十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发展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增长的新特点一、5070年代国际贸易的增长特点二、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一)80年代上半期贸易的缓慢发展(二)80年代下半期世界贸易恢复快速增长(三)90年代初世界贸易的不稳定增长第二节 国际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一、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重大变化(一)5070年代商品结构的变化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2、燃料在初级产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3、工业制成品贸易结

2、构发生显著变化(二)80年代以来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向高级化发展1、制成品贸易重新上升,初级产品贸易继续下滑2、高技术产品贸易迅速增长3、技术贸易迅速发展4、服务贸易地位上升 二、国际贸易地区结构的重大变化1、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在工业发达国家中,美国的对外贸易地位相对衰落,而德国和日本的贸易地位迅速上升。3、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中,增长最快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其次是石油出口国。4、东西方贸易从停滞走向活跃第三节 国际贸易方式的新发展一、无纸贸易无纸贸易:是指用电子文件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是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通讯网络,在商

3、业贸易伙伴的电子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 二、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是保理公司接受出口商的委托,向出口商提供进口商的信用额度调查、信用风险担保、应收帐款管理和贸易融资的综合服务项目。 三、租赁贸易租赁:指出租人把某种商品出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收取租金。租赁形式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下几种:节税租赁、杠杆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维修租赁、综合租赁第十五章 国际服务贸易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与类型第二节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与类型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国际服务贸易:是指凭借自己的劳动力为

4、他人提供服务,或为他人提供某种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务活动。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类型国际服务贸易分为“要素服务”和“非要素服务”要素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性劳动输出直接作为生产第一要素进入生产过程,在输入国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创造物质产品,为雇主服务。非要素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性劳动输出不进入直接物质生产过程,而是在非物质生产领域为服务输入国提供劳动与服务。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特点首先,服务贸易市场与商品贸易市场不同。其次,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再次,服务贸易与国际生产要素移动密切融合。 三、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

5、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根本动力。2、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3、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了服务的国际化。4、国际服务合作的扩大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5、战后由于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国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以及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加强等原因,促进了世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第三节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一、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一)服务贸易协定的基本内容(二)对服务贸易协定的评价三、中国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 一、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一)技术的含义及特点技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制造

6、某种产品、应用某种生产方法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技术的特点:1、技术是无形的知识。2、技术是整套的系统知识。3、技术具有商品的属性。(二)技术的种类1、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可分为:公开的技术、半公开的技术、秘密技术2、按技术是否属于工业产权来划分,可分为:(1)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2)不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3)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为:软件技术、硬件技术(三)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技术贸易: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或惯例,将其技术的使用权出售或购买的一种贸易行为。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贸易的标的不同。第二,贸易的标的具有多次交换性。第三

7、,技术贸易具有垄断性强的特点。第四,贸易标的的生产目的不同。第五,技术贸易具有不等价交换的特点。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一)专利1、专利的含义与特点 专利:是政府主管部门根据发明人的申请,经过审查认为其发明复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而在一定的期限内授予发明人的一种独占的权利。专利作为工业产权主要有3个特点:(1)专有性 (2)地域性 (3)时间性 2、专利的种类(1)发明 (2)实用新型 (3)外观设计3、获得专利权的条件(1)新颖性 (2)创造性 (3)实用性(二)商标1、商标的含义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用以识别自己所生产或出售的商品的一种标志。2、商标权及其特点商标权:是商标的使用者向主

8、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核准所授予的商标专利权。商标权具有以下3个特点:(1)排他性 (2)时间性 (3)地域性(三)专有技术1、专有技术的定义及特点专有技术:是指有关使用和运用工业技术的制造方法和知识。专有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种技术知识,是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具有非物质的属性。2、它具有实用性,属于工业技术范畴,可作为技术转让的标的。3、专有技术具有秘密性,是一种不公开的技术知识。4、专有技术是没有取得专利权的技术知识。2、对专有技术的保护第一,合同保护。第二,通过侵权行为法提供保护。第三,通过保护工商秘密和防止不正当竞争法予以保护。第四,通过刑法予以保护。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一

9、)许可证贸易许可证贸易:是指双方当事人为共同实现专利权、商标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转让的特定目标而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件。 根据使用技术的地域范围和使用权大小,可分为:(1)普通许可证 (2)独占许可证 (3)排他许可证(4)交叉许可证 (5)分许可证(二)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咨询与服务: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技术贸易方式。指双方当事人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由技术供应方就某项工程技术课题、技术人员培训、提供技术资料、工程项目设计等向技术接受方提供咨询或传授技术、信息处理的一种盈利性的服务。(三)合作生产合作生产:是指一国公司、企业与另一国或地区公司、企业根据所签订的合同合作生产某种产品、或合作研究某个

10、项目、或联合设计某种产品的一种经济合作和技术转让的一种综合方式。合作生产与前两种贸易方式相比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合作生产期限长。第二,合作生产的当事人由多方构成。第三,合作生产的计价方式复杂。第十六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产生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第三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经济影响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生产国际化:是指生产社会化在国际范围内扩展,一个国家或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仅建立在国内的社会分工的基础上,而且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各个国家的生产过程逐渐变成世界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国际生产专业化的类型(一)最终产品国际生产专业化(二)零部件国际生产

11、专业化(三)工艺国际生产专业化(四)子公司之间的国际生产专业化二、国际生产专业化的组织形式(一)股权式国际合营股权式合营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当事人出资认股,联合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企业,是国际上不同的经济实体之间在生产与经营中密切合作的一种重要国际生产形式。(二)非股权国际合营非股权国际合营:是跨过公司与东道国的独立企业共同组成一种无股权的契约式经济组织。(三)国际加工装配国际加工装配:是跨过公司与外国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委托外国企业进行加工装配业务,特点是简单易行,能及时得到适销对路的产品。第二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公司内贸易的含义及发展现状公司内贸易:是跨国

12、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料、技术与服务的国际间流动,即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同一系统子公司之间跨国界的贸易联系。 二、公司内贸易的结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部门结构上看,公司内贸易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例较高。第二,从产品结构上看,公司内部贸易的产品主要构成是待售的最终产品,其次是需再加工或组装的中间产品。第三,从地区结构上看,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跨国公司对外贸易的内部化率亦愈高。三、公司内贸易的特点第一,公司内部贸易的利益原则和获利动机,通常不是以一次性交易为基础,而是以综合交易为基础。第二,公司内部贸易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的内容。第三,公司

13、内部贸易的交易机制是转移价格,这种内部的不同经营企业之间完成交易的内部结算价格,不以交易双方的“互利”为条件,也不受外部市场价格的影响,而是以实现公司全球战略,取得整个公司的最大限度利润为目标。第四,跨国公司的内部一体化市场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第五,在公司内部贸易条件下,各有关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收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作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削弱,不能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 四、公司内部贸易发展的动因(一)“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竞争策略(二)延长技术生命周期,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三)满足特殊产品的需求(四)利用转移价格获取垄断高额利润一、公司内贸易促进和控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二、公司内

14、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三、公司内贸易促进了技术贸易的迅速增长四、公司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球的贸易自由化第三节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经济影响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贸易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静态效应第四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的动态效应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类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涵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区域经济生活国际化,即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区域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增强,逐渐形成有组织的、可协调的、能有效运转的国际经济体系,

15、使区域经济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部门的一体化:是指区域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实行一体化。2、优惠贸易安排:是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减少成员国之间的进口关税,即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3、自由贸易区:指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在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限额,减免或废除关税,使商品在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逐步自由移动,但不涉及建立共同的关税和共同贸易政策,不建立超国家机构。4、关税同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签订协定,相互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它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5、共同市场:是在共同市场成员国内完全废除关税

16、与数量限制,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统一关税,同时也允许成员国间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6、经济同盟:是各成员国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对外建立统一关税,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逐步废除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集团。 7、完全经济一体化:在此阶段,区域内各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化。在各成员国内完全消除商品、资本、劳动力及服务贸易等自由流动的人为障碍。 三、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一)欧洲经济共同体(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三)亚太经济圈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战后区域性贸易集团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深刻地经济和社会背景的。其原因如下:第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第二,贸易保护主义是区域性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