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860025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古典自由贸易理论(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本章的学习重点:1、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异同点。 2、穆勒相互需求论与马歇尔相互需求论的异同点。第一节 绝对成本论一、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新兴的资 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销售其 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义的一系列 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阻碍了资本主 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要求,必然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这就是重商主义 衰落和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铺平了道路。古典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 n亚当斯密(Adam Smith,1

2、7231790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者,代表产业资本的利益。n斯密先后在格拉斯哥大 学和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 曾在爱丁堡大学讲授法学、 政治学和修辞学,后来到格 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 德哲学。1778年他被任命为 苏格兰税务监督,1787年担 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 年逝世,终年67岁。n斯密的代表著作是国民 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 , 即国富论。该书初版 于1776年,先后被译成多国 文字,它集经济理论、经济 史和经济学说史于一体,标 志着古典经济学已经成熟并 形成体系。n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 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 ,提出了“绝对优势论” 又 称绝对成本论,这标志着国

3、际贸易纯理论的真正开端。二、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一)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 、依靠市场这个“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 ”来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衡,控制社会利益,从 而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二)斯密对重商主义的三点批判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斯密认为,衡量一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 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劳动生产率的高 低。 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 。斯密认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济作用, 国家主要应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保卫国家 不受外来侵略。 3、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 金银财宝的观点。斯密认

4、为,一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是不容 易实现的。他根据货币流量调整机制说明,如果 一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金银会源源不断地流回 本国,当商品供应量一定时,商品的价格会趋于 上涨价格上涨,商品成本增加,本国货在国外的 吸引力就会降低,出口也会减少。(外贸持续顺差与本币汇率不断上涨的机理亦如此)(外贸持续顺差与本币汇率不断上涨的机理亦如此) 因此,他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主 张以自由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三)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n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n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n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

5、大 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 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如果实行 分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每天能 生产4800枚。n n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n n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进;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进;n n二是分工免除了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所损耗的时间;二是分工免除了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所损耗的时间;n n三是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三是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 . .2、国内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之间n 他

6、举例说,苏格兰这个国家气候寒冷,不适宜种植葡萄,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但如果采用建造温室等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萄并酿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买高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买高3 3倍。倍。斯密认为认为,在这这种情况下,如果苏苏格兰兰政府限制进进口葡萄酒,并鼓励在本国种植葡萄和酿酿造葡萄酒,显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为。 .3、绝对成本论概述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 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 。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 势”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 这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 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

7、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绝对优势 说说”,也称“地域分工论”。 .4、绝对成本论例证(两个国家及两种产品)n这里以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生产生铁和小麦为例。n(1)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各自具有不同 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如表6-1。表6-1 英法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 n 生铁(吨) 小麦(吨)英国 50天 100天法国 100天 50天按斯密的理论,英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 该分工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产;相反,法国在生产小麦法国在生产小麦 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

8、生产。 .n(2)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总产量 增加。见表6-2。n 表6-2 英法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生铁(吨) 小麦(吨)英国 50天+100天/50天=3吨 0法国 0 50天+100天/50天=3吨 n可见,分工后,英法两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未变,仍然是300 天,但两种产品的产量却增加了,由分工前的2吨生铁和2吨 小麦,增加到了分工后的3吨生铁和3吨小麦。这就是分工所 带来的利益。 .n(3)英法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 都有利。n在分工生产的前提下,英法两国进行产品的等价交换 ,即英国用1吨生铁交换法国的1吨小麦。这种交换是公 平的,因为分工生产后的1吨生铁和1吨小麦都是花费50

9、 天的劳动,价值相等。n英法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后,英国比分工前多得1吨生 铁。法国比分工前多得1吨小麦。可见,在进行国际分 工和国际贸易后,英法两国的产品产量和消费水平都提 高了。n以上就是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三、简评n1、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 贸易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产 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在 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n2、斯密坚持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 n3、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马克 思持不同观点。斯密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 ,正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 工。请同学们就分工和交换的关系进行

10、讨论 n4、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个重大缺陷:它只能说明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 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 .第二节 比较成本论一、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 了比较成本论。比较成本论的历史背景 与斯密理论的背景相似,也是英国资产 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 展起来的 。n大卫李嘉图(1772 1823年)是继亚当斯密之后 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 出代表人物。n童年所受教育不多,14岁时,随父 亲从事证券交易活动,21岁的李嘉图 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很快便获得 成功,25岁时他已拥有百万英镑财产 。这时的李嘉图深感早年教育不足, 因

11、此在经济生活有了保障以后开始自 学。n1799年的一次乡村度假里,他偶然 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这是 他第一次接触经济学,从此,对政治 经济学发生兴趣并开始研究经济问题 。n 37岁的时候他完成了第一篇经 济学论文,10年后他在这一领域获得 了极高的声誉。n李嘉图1817年出版 了他的代表作政治 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对商品价值理论和 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 深入的研究,对地租 及国际贸易问题也进 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该书完成了著名的 比较成本学说。二、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一)比较成本论概述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 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 家在生产上没有任何绝

12、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 家相比,生产各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 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 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 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 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 话: “两优之中取最优,两劣之中取次劣”。(二)比较成本论例证举例:生产鞋和帽子。某小城镇。 1、英国与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在毛呢和 葡萄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 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量如表6-3。 表6-3 英葡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葡萄酒 (吨) 毛呢(

13、吨)葡萄牙 80天 90 天英国 120天 100 天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上述情况下,英 葡两国之间是不会发生贸易的,因为英国两种产 品的劳动成本都绝对高于葡萄牙。 . n但是,李嘉图通过分析认为,两国仍能进行 对双方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葡萄牙 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虽然都比英国有绝对的成 本优势,但优势的程度并不相同。两种产品的 成本比率分别是:毛呢:90/100=0.9 葡萄酒:80/120=0.67葡萄牙的毛呢成本为英国毛呢成本的90,酒 的成本为英国的67,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 比英国的要低。但相对而言,酒的成本更低,优 势更大,所以应该分工生产酒,以酒交换英国的 毛呢更为

14、有利。英国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 劣势,但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所以应分工生产 毛呢,以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更为有利。.n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 想,是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依据 这一思想进行国家间的分工和贸易,对 各方都有利。2、英国与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后, 产品总产量增加了。n英葡两国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 工,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酒 ,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见表6-4n 表6-4 英葡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葡萄酒 (吨) 毛呢(吨)葡萄牙 80天 +90天/80天=2.125 吨 0英国 0 100 天+120 天/100天=2.2吨n可见,分工生

15、产后,劳动总量没有增加,产品 总量却增加了。仅仅由于进行了国际分工,就比 以前多生产出0.125吨酒和0.2吨毛呢。 3、两国进行产品交换,对双方都有利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论比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更具有普遍意义。斯密理论 只论证了一部分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 国际分工的必要性,而李嘉图理论则论证了世界上 所有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必要性。所以,李嘉图 的比较成本论被称作是国际贸易的一般理论。 .互利和等价交换是不同的概念n两国交换比例介于1单位毛呢:0.831.125单位酒;或1单位酒: 1.20.9单位毛呢之间,对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n而等价则是具体的交换比例,互利等价。互利是面的概念,等价是点的概念。三、简评1、比较成本论在更广的范围里推动了国际分工和 国际贸易的开展。 英国因此废除了谷物法,取得自由贸 易的伟大胜利。2、李嘉图的比较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