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59756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7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大学作业(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第一阶段:思想形成 第二阶段:构想形成 第三阶段:系统化、理论化 第四阶段:走向实践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这是邓小平 同志集中全国人民智慧而首先提出来的,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科学创见,并 且正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中获得了初步成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一次在港澳访问时曾对香港前景“表示相当乐观”,说中国政府“拟定的一 国两制方案能行得通”,“邻近的香港人民对于英国的这块殖民地到一九九 七年归中国统治之后能够保持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与日俱增”(见香港 星岛日报1987年3月5日消息,法新社澳门3月5日英文电)。台湾地区与香港 不同,但

2、“一国两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同样适用于台湾地区,这是无可怀疑 的。我们对台湾地区问题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进行解决同样深具信心。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不是偶然的。他的这个想法开始于中共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夕,逐渐形成于这次会议之后。总的说它是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 事求是路线的产物,是中共的和平统一祖国这一战略方针的重大发展。 为便于了解和研究“一国两制”,笔者特将它的形成和发展,大体规划成以下 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开始,并以这次会议为标志, 是和平统一祖国这一战略方针的最后确立,“一国两制”思想开始形成中。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

3、盛 顿邮报记者罗伯瓦克时,即曾提出:“和平统一实现以后,台湾可以保持非社 会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第一阶段:思想形成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 ,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前景已进一步摆在我们面前”。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我们的国家 领导人已经表示决心,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在解决 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 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并建议两岸恢复通商、通邮、通航。一九七九年三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说:“我们始终考虑 到台湾的特殊地位,不改变那里的社会制度,不影响那里

4、人民的生活水平, 甚至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拥有广泛的自治权,拥有自卫武装力量。当然不能 有,也不能有一个半中国”。由上可见:此一时期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经确立,虽还没有明确提出 “一国两制”的概念,但这一思想已经清晰可见,特别是邓小平的几次谈话讲 的更清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不提“解放台湾”了,连“和平解放”也不再 提。这是中共对台方针的重大变化。从一九八一年九月叶剑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开始,并以这次 谈话为标志,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概 念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基本形成。一九八一年九月底,叶剑英委员长在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国家

5、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台 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一九八二年一月,邓小平在接见一海外朋友时说:“九条方针(按:指叶剑 英委员长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是以叶剑英委员长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 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 们也不要破坏他那个制度”。关于“一国两制”的概念,正是从这时开始正式使用 的。一九八三年七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一大学教授时说:“祖国统一 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

6、,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 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 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 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由上可见:此一时期“一国两制”的基本构想已经形成,“一国两制”的概念已经提 出,并逐步走向科学化、完善化和具体化。 第二阶段:构想形成第三阶段:从一九八四年开始,并以这年十月十五日出版的第四十二期 瞭望周刊发表的邓小平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文章为标志,是“一国两制” 构想的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一九八四年九月以前,中英正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实

7、际是以“一国两制” 原则应用于香港。因而在这段时间内,邓小平曾多次就“一国两制”问题发表谈 话。例如,二月二十二日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一研究中心代表团时,四月二十 八日会见美国总统里根时,四月十八日和七月三十一日两次接见英国外交大臣 杰弗里豪,以及同年六月两次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 士元等人时,就都曾对“一国两制”构想发表过精辟的论述。其中以瞭望杂 志十月十五日集中归纳报导的内容为最全面。在所有这些谈话中,邓小平特别强调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从中国的情况 出发考虑的”,“尊重事实,尊重实际,就是要尊重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实际”。又 说:“一国两制”构想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并非权

8、宜之计。邓小平还谈到关于实行“一国两制”的背景、条件、依据、前景和意义等。由上可见:“一国两制”构想在进入此一阶段后,已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 了。把“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与香港问题相结合后,它就又变成有理论指导和 政策指导的实践了。这一点连台湾地区的报刊也公认不违。台湾地区一本叫 民主宪政的杂志,在一九八五年五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曾将一九八二年 到一九八四年,列为我“通过香港问题而把一国两制加以理论化”的时期。第三阶段:系统化、理论化第四阶段: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 合声明正式签署开始,并以一九九O年四月我七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标志,是“一国两制 ”

9、构想由理论走向实践的重大步骤和体现,它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和影响。整个中方与英方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和立法过程,既是邓 小平等中央领导关于“一国两制”构想在理论上的阐述和发展过 程,也是这一构想首先在香港和澳门逐步走向实践的过程。香 港问题集中地体现和落实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上。一 九八五年六月,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组成后,经过近五年的 艰苦努力,终于完成这一基本法草稿,并于一九九O年四月四 日获我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于是香港回归尘埃落 定,广大港澳同胞为之欢欣鼓舞。不少港澳报刊著文称赞这一 基本法,说这是把“一国两制”国策、“中英联合声明”精神,以及 香港几百万居民的合理意愿有机地揉

10、合在一起的宪制文件,并 将经得起长时间的历史考验 第四阶段:走向实践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 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 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 ,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 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 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 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 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 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 湾自己来管。中央政

11、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及内涵 怎么才能海外两岸的统一? 1842年 签订的中英 南京条约中规定:割 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的北京条约 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 1898年,通过展拓香 港界址专条英国强租 新界99年。至此,香港 完全进入了英国的殖民 统治时期。香 港 地 区中国的制度香港的制度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台 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 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一国两制”的

12、主体是社会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国的主体。大陆这个主 体,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 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3)实行“一国两制”。在统一的中国境内,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义制度,台湾、香港、 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 支援、共同发展。(4)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 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防方面服从中 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的权利。如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实行独立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

13、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 ;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的私人财产等,均予以法律 保护;台湾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的方针,在一个中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 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至少五十年不变。这是稳定台、港、澳地区 人心,保持台、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为了下个世纪五十年内 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需要。 对于未来的两岸关系展望,一定要秉持两岸相互扶持,患难见真情的精神,达 成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坚持和平:六十年,彼此存在着许多差异,但不论现在海 峡两岸存在的争议有多大,解决时间需要多长,我们应运用高度

14、智慧来解决, 尤其两岸是同一民族,血浓于水,在二十一世纪文明的今天,绝不能再用“战争” 或任何“非和平”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二、结束敌对:大陆不能因为少数“份子”的作为,就不放弃使用武力 ,使全台湾人民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两岸应该透过协商,逐步撤除大陆 在沿海瞄准台湾的飞弹,让台湾人民在没有恐惧的威胁之下,理性思考两岸的 未来。 第三,搁置争议:两岸应搁置目前存在的政治争议,务实进行经贸与文化 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以和解、和谐、合作的方式来达成未来整合 ,为中华民族的后世万代奠定可长可久之根基。 第四,相互尊重:“台湾意识”是要我们“爱乡爱土”、“立足台湾”、“以民为主” ,台

15、湾意识绝不等同于意识。大陆应重视台湾民意的需求,以免逼使“台湾 意识”与“意识”合流,使两岸愈来愈疏离;份子也不要利用“台湾意识”来 遂行路线,使两岸走向战争。 第五,彼此合作:无论基于历史、血缘、文化与渊源,或是基于实际与利 益的需要,未来两岸都应携手合作,经济方面形成高度互惠的“共同市场”,政治 方面共同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现代化制度。 【古代的一国两制】在中国古代史上,就有运用这一思想的朝代 辽朝。辽,为契丹族所建,辽太宗统治幽云十六周后 ,为适应两个不同的社会,实行了不同的制度。即“ 北南面官制”的一国两制政治制度。“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 官制统治汉族人。 辽代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 时间长达200年之久,这种统治方式,既有利于封建 制的巩固和发展,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