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859595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6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学习积习积 累字词词、文学常 识识等基础础知识识。 2.梳理记记叙文的有关知识识 。 3.复习习文言文的有关知识识 。复习赠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 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一、词语拼音隐秘 痴想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 (渲染、寒暄) 一瞬间 攀上 朦 胧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啜泣( 点缀 、辍学)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 跳 头晕目眩(炫耀) 小心翼翼 峭壁 灌木 落在后面 颤抖 头颅 屡次 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卑微 一丝不苟 把玩 聒聒 淘洗 终极 迸溅 繁密 伫立 凝望 伶仃 稀

2、零 忍俊 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挑逗 笼罩 发端 嚷 花穗 船 舱 绽开 酝酿 槐树 骚扰 小憩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怡然自得 明察秋 毫 藐小之物 鹤唳云端 童稚 沟壑 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 Shn间 nng聚 ch想 lnxn 宽sh 收lin 仙露qing浆 盘qi卧龙瞬凝 痴 敛 琼虬恕嶙峋2、给汉字注音 。痴想 啜泣 纳罕 迸溅 绽开 训诫 枯干 屡次 伫立chChu q Hn bng zhnji kl zh4、文学常识填空。 (1)童趣选自 ,作者( )是 代 家。 (2)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当 代( ) 作家( ),原 名( )。 (3)走

3、一步,再走一步作者 是 国著名作家( )。清文学浮生六记 沈复女宗璞 冯钟璞莫顿亨特美二、整体把握 一、在山的那边 1. 作者:王家新 2. 古诗文中写山和海的名句。(后 ) 3. 体裁:诗歌 4. 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诗中“山 ”、“海”等重点词句的具体含义) 。 5. 诗歌主旨的把握。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 3.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0、两岸青

4、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走一走,再走一步 1. 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体裁:散文 2. 识记鼓励人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3. 体裁:哲理散文 4. 领悟文中所含的生活哲理。 5.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 物心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战胜困难的例子: 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 和恒心与疾病斗争,成为人们学习的 榜样。 海伦凯勒集盲聋哑与一身,在老 师的帮助鼓励下,克服困难,成为一 名作家。 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遭受耳聋打击的贝多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5、来 有志者,事竟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 地站起来(张海迪) 短文两篇 . 蝉作者:小思 贝壳席慕蓉 . 体裁: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 领悟两文的道理 . 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 . 有关生命的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 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紫藤萝瀑布 1作者:宗璞(原名:冯钟璞、代表作 三生石、弦上的梦等) 2古诗文中咏花的名句。 3了解文革时的相关背景。 4体裁:散文 5背诵文章的主旨句 6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7. 表现手法:对比、托物言志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与

6、现在的紫藤萝的对比 ) . 衬托(爱莲说) . 铺垫(社戏) . 伏笔(走中“八年来我一直有病”“杰利看起 来有点不放心”) . 照应(紫开头与最后一节、第二课最后) . 象征(在中山、海等) . 欲扬先抑(蝉中有惹人厌烦到感动) . 托物言志(紫一文) . 侧面烘托(紫第一节)合作探究一本单元课文在写作方法 上我们主要学习了象征 手法和借物抒情。1.什么是象征手法? 2. 本单元哪些课文使 用了象征手法?分 别用什么事物象征 了什么?象征手法: 用具体的东西表现 事物的某种意义。在山的那边:“山”象 征着实现理想途中的困难 ,“无数座山”说明实现理 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海”象征着理想境界

7、。 紫藤萝瀑布:“紫藤 萝的命运”象征着十几年 来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命运 。合作探究二记叙文是最常见 的文体之一,如走 一步,再走一步。 你对它了解多少呢?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文是以写人 、叙事、写景为主要 内容,以叙述、描写 为 主要表达方式的一 种 文体。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 过、结果

8、。 运用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 为例,分析这篇记叙文的“记叙的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的起因: 经过: 结果: 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 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的详略:所谓详略指 文章的取材、组材的详细 与简略的问题。记叙的详 略由文章的主题而定,凡 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内涵深刻、情

9、节生动的 具体材料,就展开来具体 叙述,即“详写”;而对主 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 ,可只作概括叙述,即“略 写”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文的主旨:包含主要内容和思想 感情两方面,一般 用“通过表现 ”的格式概括表 达。1.什么是记叙文? 2.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 3.记叙的顺序有几种? 4.记叙文的主旨如何概括? 5.记叙的详略有何要求? 6.记叙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于表现 力,由此体会作者充溢 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文

10、 章所揭示的整体意义。 五、童趣 1作者:沈复(朝代、身份、字、号) 2体裁:散文 3了解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成语、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4概括文中的“物外之趣”。 5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6领悟文中的童真童趣,重温童年生活的 乐趣,学会珍藏美好的记忆。 (一) 常规词语余我。 童稚(zh)幼小。稚,幼小。 秋 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 物。毫,细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 本身。 私暗自,私下。 拟作比作。拟, 比拟。 舞飞舞。 昂首抬头。昂,抬。 项颈,脖颈。 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徐 慢慢地。 观看,观赏。 果果真。 唳 (l)鸟鸣。 怡(y)然安适、愉快

11、的样子 。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为把 当作。 砾(l)碎石、碎瓦。 壑 (h)山沟。 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 满足。 兴兴趣。 盖有“原来是”的意思。 为(wi)被。 方正。 鞭鞭打。 数十几十。 驱赶,驱逐。(二) 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明察秋毫明,视力。察,看清。本来形容目光敏 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 理。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 很多。二、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 三、 整体把握本文围绕“物外之

12、趣”记叙了童年时 的几件趣事:表现了儿童热爱生活,富于幻想, 喜欢探索自然奥秘的心理和情趣。 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大快人心仔细观察富于想象点击”童趣”,直面文言: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常蹲其身,使与台齐。神游其中,恰然自得。神游其中,恰然自得。神定神定, ,捉虾蟆捉虾蟆, ,鞭数十鞭数十, ,驱之别院驱之别院. .研读课文,揣摩翻译:心里这样想着,那么,眼前就果真出 现了成百上千只鹤。常常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我)凭着假想在这种境界中游览,感 到愉快而满足。待到精神安定下来,捉住癞虾蟆, 鞭 打它几十下,

13、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一词多义 其 . 蹲其身(代词,指自己 ) .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 它的。指所观察之物) 四、 阅读探究 1. 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 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 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 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 (物外之趣) . 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 些?有怎样的作用? 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 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 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 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 语句是什么?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 .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 础和关键是什么? 基础:细致的观察。 关键:丰富的想像。. 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 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 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 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 想像。 . 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 样得来的? 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细致的观 察力。有丰富的想像力。 五、 迁移运用1. 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 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与 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 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 像力。 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 美,怀有一颗童心,做一个有情趣 的人。 2. 你的童年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