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9565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8.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的变化(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乡面貌的改变一 二 三 四 五郑州市(汉语拼音:Zhngzhu,邮政式拼音:Chengchow,English: Zhengzhou),简称郑,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中原 地区都会,中国建城区面积和建城区人口第十三大城市。全市总面 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1010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 2377平方公里,水面面积约11.4平方公里。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实施,郑州市生态水系工程水域面积将会不断增加。郑州北临黄河 ,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东面是古都开封市,西面为 十三朝古都洛阳市,南面是许昌市,北面为焦作市和新乡市。人口 862.65万人。是中国历史文

2、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 里,商朝都邑,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中 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郑州市横 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 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 地带。郑州最高点位于登封市的少室山,连天峰海拔约1512.4米;最 低点位于中牟县韩寺镇胡辛庄,海拔73米。 邙山位于郑州市西北隅 ,邙山的地貌主要为黄土台地和黄土丘陵,由于黄河的侧蚀和众多 沟谷侵蚀作用,使得黄土丘陵形态显得异常陡峻。 对外交流水系郑州境内有大

3、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 两大水系。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 ,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 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伊洛河由洛河和伊河交汇后形成,总长447公里。汜水河 分为两支,东支发源于新密市尖山乡田种湾村五指岭北坡,西支发源于新密市尖 山乡巩密关村以北五指岭东牛旦山,汜水河上游东支建有仙鹤湖水库,西支建有 峡峪水库。枯河古称“旃然河”。 金水河为西南至东北流向,金水经郭家嘴水库和 帝湖水库(原金海水库)进入郑州市区。 气候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

4、少雨,夏季 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 ,冬季寒冷少雨。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 较短。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 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 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 达137天。处于西部浅山丘陵区的荥阳、巩义、新密和登封四市,年平均气温在14 14.3之间。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 小时。 历史沿革郑州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为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 民族始祖轩辕

5、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 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 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 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 和发展的基础。位于郑州市区内的大河村大型古代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 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 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 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 山西南部是夏人的

6、活动中心。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 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 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今郑州市区一带,史称西亳。现存的郑州商城 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 ,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其“外 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 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公元前1046年, 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周王在郑 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 郑国第二代国君。郑国随后吞并了

7、郐国、东虢国和胡国,前765年,郑武公迁都 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下辖区县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代管5个县级市、1个县: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 上街区、管城回族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另设1个国 家级新区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市人民 政府驻中原区中原西路233号。郑州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862.65万人。邮政编码 450000。郑州各区、县现辖153个街道乡镇,其中73个街道办事处、22个乡、58个镇、8个管 委会(郑州新区管委会、郑州高新区管委会、郑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郑州火车站地区

8、管 委会、郑东新区管委会、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郑州黄河生态区 管委会)。 人口1949年到1959年,郑州人口持续增长形成了近代郑州人口的第一次生育高峰。 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当时中共中央政策影响,造成了人口非正常死亡,郑州出 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人口负增长。从总体来看,郑州人口还是一种增长 的态势,由1950年的219.2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08.22万人,增加了486.99万人,增 长率为223%。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 住人口为8,626,505人,同2000年的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967,505人

9、,增长 29.55%,男女性别比由107.65:100下降为105.17:100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 为185,27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60,728人,文盲率由 3.69%下降为 2.15%,下降1.54%。近年来,郑州市的人口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形特点。 少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重,性别比例失衡,男多 女少现象突出。 姓氏方面,据2006年中国公安部门对郑州市市区的公民身份信息数据进行统计研究表明,本市户籍 人口中最大的姓氏为王姓,共有235,036人,郑州市新排名前10位的姓氏依次为王姓、李姓、张姓、刘 姓、赵姓、陈姓、杨姓、郭姓、孙姓

10、、马姓。 福利政策方面,2008年8与1日,郑州市启动了具有 政府福利性质的“全民养老”政策,这一政策号称是一种改变传统“儿女养老”和“土地养老”模式的政策 ,但是一些市民并不看好这一政策,他们认为参保后领取的养老金过低,还有人担心郑州市的财政状 况是否有能力长期推行这一政策,毕竟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并非像江苏苏南、浙江一些发达城市一样 有巨大的高收入群体纳税以充实地方财政盈余,当地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会逐年提高缴费 比例。 工资方面,根据2007年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城市白领工资标准,月薪2880元在郑州就属于白领阶 级,同年,郑州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50元。2008年前三季度,郑州在岗职

11、工平均工资为18,411元,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从2011年10月1日起,郑州市的月工资标准上调为1080元。 郑州居民以汉族为主, 截止2010年,汉族人口占郑州市常住人口的98.80%,少数民族占1.2%。少数民族则以回族为主,截止 2009年,郑州的回族人口达12.7万之多。另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47个少数民族。 古 代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先民汇聚的中心,夏、商、周三族在黄河流域相继崛起,统称华夏族。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华夏族与江汉流域称为荆蛮的南蛮,关中附近称为秦的犬戎,北方的诸狄,泰山 东南的东夷相互征伐,逐渐融合,为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族形成以后,不断受到北方游牧

12、民族 的侵扰,西晋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为南方带去了中原文 明。部分北方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但大多都被汉族同化,或者主动融入汉族,如北魏孝文帝规 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郑州回族主要分布在管城回族区和 荥阳市金寨回族乡,他们的来源可追溯至唐代,当时的一些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使节和商人在郑州暂住 或留居,是郑州回族最早的来源之一。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和唐代宗曾向阿拉伯帝国借兵平乱,之后 这些穆斯林军队多留于黄河两岸,是为郑州回族的另一渊源。宋代建都汴梁(今开封)。由于对外商 采取奖励政策,所以穆斯林来华经商者比唐代更多,纷纷云集京城

13、,除首都外,尚有许多穆斯林散居 在京都诸郡。地处京地附近的郑州,无疑亦是他们汇集和散居地之一。他们和唐时留居的回人共同构 成郑州回族早期来源,但人数并不是太多。郑州回族的形成主要是在元代。由于成吉思汗的西征,一 些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迫东迁,这些东来的穆斯林,被编入蒙古军队的“探马赤军”,在交通便利、土 地肥沃的黄河两岸驻防屯田,逐渐发展成为回民聚居的村落和街道。 文化艺术郑州是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94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博物院做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院,是展示中原历史古文明的重要场所,黄河郑州段以“悬、浊、荡 、阔”为特点构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中国五大剧种

14、之一的河南豫剧在郑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河南 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在本地有较高的收视率。因此,郑州的文化主要体现为黄河文化、商都文化、拜祖文化、武术文化以及戏曲文化。 豫剧饮食文化郑州面食名吃有:合记羊肉烩面、萧记三鲜烩面、杨记牛肉拉面、蔡记蒸饺 、葛记焖饼等。郑州人以面食为主,有蒸馒头、摊煎饼、油炸的菜角,郑州号称 “烩面之城”,烩面馆遍布全市的大街小巷。 豫菜是郑州颇具地方特色的菜系。如 “鲤鱼焙面”、“桶子鸡”、“套四宝”是当地的豫菜代表。郑州比较著名的豫菜酒楼 有河南食府和豫顺楼饭庄等名店。 戏曲曲艺河南是戏曲大省,除传统的豫剧、曲 剧和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十多个地方剧种,几百年来戏曲

15、一直都是郑州城乡居 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老百姓的生活起着伦理教育和审美娱乐作用。省 会郑州的戏曲氛围在河南省外其他城市很难见到,20世纪初,郑州火车站附近的 老坟岗汇聚了坠子、相声、评书、戏法、戏曲和拉洋片的艺人,如今郑州市内各 大公园和文化宫成为戏曲爱好者的乐园。除传统的舞台和茶楼表演。 抬花轿本科院校 军事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中 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郑州分院 专科院校中学郑州市有全国百强高中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全国16所具有保送生资 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郑州外国语学校,以及数十所省级示范中学。 返回返回返回郑州市区郑州市区街道郑

16、州街道和市区的一角绿城郑州郑州雪景郑州万达广场郑州海尔电器集团郑州市区迅速发展郑州市市区夜景郑 开 大 道郑州火车站郑州东西大街河南省体育中心绿城广场绿树成荫 高楼成林 中州大道 鸟瞰清华园清华园 康居小康居小 区区郑东新区返回新郑大枣 个大,肉厚、汁多、味甜。(鸡心枣:形如鸡心,特点是甜如 蜜、皮薄、肉厚、核小、质地柔软,弹性较强,枣肉实在。 河阴石榴 没有渣,不但味美,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有 补血、防癌的医疗作用,实为果中之佳品。中牟大蒜 也叫宋城大蒜。特点:个头大,色泽白,蒜瓣多,味道鲜,质纯正 。郑州樱桃 盛产于郑州市郊候寨乡的樱桃沟,这里的樱桃不仅成熟早、产 量高,而且味道鲜美、色泽光洁、悦人心目。营养价值很高,含有 蛋白质、脂肪、糖及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嵩山绵枣 中州土特名产,新郑市特有果品,俗名地枣、粘枣,属百合科, 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磷茎、叶片线性、从生于地面,象韭菜。7 8月间叶丛中生出直立的花梗,花梗顶端开出粉红色小花。经过 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点红糖,则更甜美。绵 枣属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