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9554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 动荡与变革课程标准编写意图 和体例考试大纲教学建议教材内容和 逻辑关系动荡与变革课程标准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荡与变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标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荡与变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标要求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 解其意义,知道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 索,分析其意义 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 大成就。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3、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 容,知道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认识到 九国公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

2、影响,以全国工 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 史上的作用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荡与变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标要求1、动手制作表格比较两个革命,区分两个政权和 两个政策。 2、学会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学会通过数据图表感受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3、列表归纳凡尔赛和约及九国公约内容 ,分析其影响。 4、能结合材料和图片,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通 过表格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比较 其异同,归纳改革的作用。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荡与变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课标要求1、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 性和复杂性;感受列宁革命首创精神和在探索

3、社会主义道 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对凡尔赛和约内容的分析,认识巴黎和会的 分赃性,通过学习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认识华盛顿 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认识 帝国主义外交的基本准则是“强权外交,弱国无外交” 3、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矛盾,认识到该系统的 不稳固性。 4、通过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认识它对资本主义 经济、政治和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通过罗斯福就职演说 和新政措施,感悟伟人的风范认识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 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 河。课程标准1、通过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认识其艰巨性、曲 折性

4、和复杂性。体现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实事求是、敢 于创新的精神。 2、通过巴黎和会的学习,认识其会议的分赃性,通过华 盛顿会议上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抑制日本,说明帝国 主义外交的基本原则是“强权外交,实力外交(弱国无外 交) 3、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罗斯福新 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也说明现代 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课程标准编写体例 和意图考试大纲教学建议教材内容 和逻辑关 系动荡与变革编写体例教材编写体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目的是在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 的完整

5、性。从根本上改变“繁、难、 深、旧”的现象 ;容易构建历史线索,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单元内容围绕专题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基本上根据历史发展时序和内在逻辑排列总体认识 本单元的起止时间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二战前的历 史。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则通过调整,重新划 分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政治体系,但突如其来的经 济大危机严重危害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使其陷入动荡 之中,罗斯福新政逐步稳定了美国动荡的形势。由此可 见本单元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线,展现了20 世纪上半期的国际局势,揭示了现代社会在动荡中变革的

6、过程。 课框学习主题单元教材结构前言前言体 例 安 排单元课框主题探究引言课、框突出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 趣味引入承前启后正文设计插图宋体楷体宋体,用于表述和分 析基本事实、一般概 念、观点和结论。楷 体,用于提供教学活 动所需资源 意在增加教材的可 视性、思辨性,做 到图文并茂。 每框2000字 左右,大致 安排一课时 的容量。辅助小栏目相 关 链 接资 料 卡 、 名 言二、体例安排课后问 题设置活动建议课后材 料阅读课文前言采用专题 式标题培养学生学会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突出实践, 让学生在实 践中应用历 史知识 (适应素质 教育)构建历 史线索 。揭示 历史 特点抓住 时代 特征

7、教材编写意图课中 问题 设置课程标准编写意图 和体例考试大 纲教学建议教材内容 和逻辑关 系动荡与变革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华体系下的西方世界1、俄国 向何处去3、凡尔 赛-华盛顿 体系单元知识结构引领动荡 与 变革2、苏联 的崛起4、大危 机与新 政大危机与新政动荡与变革俄国向何处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容结构苏联的崛起十月革命影响经过俄国何处去背景结果一战给俄国带来深 重灾难,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 度,形成了工兵苏 维埃和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并存的局面概况:时间 、地点、领 导人、性质取得了胜利, 成立了人民委 员会,诞生了 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历史上无产 阶级第一次取得

8、胜 利的革命,它把社 会主义理论变为现 实。中考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能力要求:识记层次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能力要求:识记理解。试题类型以 选择题为主。知识结构列宁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何处去新经济政策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内容 5、特点 6、作用1、背景 2、时间 3、内容 4、特点 5、意义 6、启示中考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新经 济政策(特点和意义) ,能力要求:识记层次。试题类型以 选择题、材料题为主。知识结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苏联二三十年代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苏联的崛起斯大林模式1、两个五年 计划的

9、时间 2、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的成 就 3、结果:走 上了社会主义 工业化和农业 集体化道路1、形成标志 2、特点 3、表现(政治上和经 济上) 4、对斯大林模式的评 价(客观、公正、全 面,要在特定的历史 环境中评价人物) 5、从中得到的教训( 健全、遵循、计划+市 场)中考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 (特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识记理解 试题类型以选择题、材料题为主。知识结构确立 发展1、俄国向 何处去(新 经济政策 )12、苏东 的艰难探 索(赫鲁 晓夫改革 )苏联社会 主义道路 的探索2、苏联的 崛起(确 立了工业 化和农业 集体化)16、告别雅 尔塔(戈尔

10、 巴乔夫改革 )横向联系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1、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 2、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 3、1968年东欧匈牙利卡达尔改革 4、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5、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横向联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渡时期:政权巩固 (1)19491952 恢复经济 (2)19531956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社会主义全面建 设和探索时期(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1978至今 重大事件 1、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实施了三大改造 3、颁布了一五计划 4、召开了中共八大 5、(出现失误)发动了大跃进 、

11、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命 6、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 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中国对东欧国家革命模式 (受十月革命的影 响,中国的南昌起 义、秋收起义相继 失败)毛泽东依据 国情开创了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这一正确的 革命道路匈牙利卡达尔改 革(试图摆脱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 模式)改革效果 明显,匈牙利变 成“东欧消费者 的天堂”。苏联社会 主义模式 的影响经济领域思想 文化领域 (三大改造时期 农业生产合作社 的建立、实施一 五计划、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等 )东欧其他社会主 义改革未收到预 期效果反而带来 政治危机,直到 东欧剧变。(没 有从本国国情出 发,

12、找到适合本 国国情的发展道 路。纵向联系知识结构巴 黎 和 会背景:时间:操纵国:结果:作用:英、法、美带有大国强权色彩暂时调整(欧洲、西亚和非洲)华 盛 顿 会 议凡 尔 赛 体 系背景:目的:操纵国:时间:结果:凡尔赛和约体现分赃性实质:实质:作用:九国公约 (时间、目的、内容、作用 暂时调整(远东和太平洋)华 盛 顿 体 系凡 尔 赛华 盛 顿 体 系实质 评价中考要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的内容,知道其对德国和对中国的影响 ,多以材料题为主。横向联系20世纪世界格 局的三次演变一战后二战后苏联解体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 (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

13、 向多极化趋势发展对德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凡-华盛 顿体系纵向联系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制裁极为苛刻,为二战埋下了祸根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外殖民 地的处理决定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引 发了“五四运动”;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 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又回到被列 强共同瓜分的局面。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大危机与 新政知识结构原因 (导火线、根源) 时间首发国特点 影响原因目的内容 核心特点作用 对内、对外)中考要求 考查的知识点:考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能力要求: 识记理解考点:罗斯福新政,能力要求:识记理解应用.试题类型以选 择题、材料题为主。横向联系20世纪三次成功的经济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罗

14、斯福新政邓小平改革开放共同特点 1、都是在国家面临困境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改革 2、都依据国情,实事求是的制定方针和政策。 3、都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4、都是本国的经济得到回复和发展。课程标准编写意图 和体例考试大纲教学建议知识结构和 内在逻辑教学建议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比较法体验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依据灌南县九年级历 史导学建议案三次世界格局 的演变凡尔赛和约和 九国公约的内容、罗斯福 新政的措施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课本中的议一议、 想一想等问题历史剧表演再现 历史场景课本 插图阅读感知情境表演表格比较漫画赏析.新闻报道媒体教学师生互动教 学 建 议? 生生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