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552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汉代 第3讲(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经学”时代的文学理论 批评 汉代(三)汉代汉赋批评 王充的文学观汉赋,是四百年汉代文学的一面辉煌旗帜,与后之“ 唐诗”、“宋词”、“元曲”交相辉映,并称于世。 汉赋是一 代汉人崇尚“靡丽”、“侈丽”、“弘丽”的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者。因此,一代汉赋的审美范畴,可以用一个“丽”字 来概括。铺张扬厉,注重侈丽闳衍之美,乃是汉赋的基本 特点。“侈丽阂衍之美”:汉赋批评首先,汉人对汉赋的批评,始于司马迁史记。早 在汉武帝时代,司马迁司马相如列传中就批评司马相 如子虚上林二赋“侈靡过其实,且非义理所尚”, 在太史公自序中亦批评司马相如之赋“文艳用寡,子 虚乌有,寓言淫丽,托风终始”。可见,司马迁

2、对汉赋铺 陈夸饰的文风的批评,是以诗三百之讽谏教化为标准 的。“侈丽阂衍之美”:汉赋批评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大学 和中庸原来都是礼记中的独立文章,南宋朱熹在宋 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将其抽出,同论语、孟子 并列,合称为“四书”。 其次,扬雄把赋分为“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两 大类,认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所谓“则”,就是合乎法度,有利于教化;所谓“淫” ,就是荡逸逾矩,不符合儒家道德规范标准,过分铺张扬 厉、锺事增华,以缛丽淫辞去取悦读者。礼记、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大学 和中庸原来都是礼记中的独立文章,南宋朱熹在宋 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

3、)将其抽出,同论语、孟子 并列,合称为“四书”。 扬雄是文学家,并不废辞采之美,不反对“女有 色,书亦有色”,问题在于不“以华丹乱窈窕”, 不 “以淫辞乱法度”,提倡“丽以则”的“诗人之赋”,反 对“丽以淫”的“辞人之赋”。因而否定汉赋,认为赋 乃是一种“雕虫篆刻”,而“壮夫不为”(法言吾 子)。扬雄对汉赋艺术形式之美的否定,完全出 于一种文学批评标准的功利主义的狭隘性。再次,东汉时代,班固、王充等进一步从实用功利角 度批评汉赋艺术。关于赋体,班固汉书,艺文志指出 :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 物造,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班固 指出赋体命名之由来,在于

4、外交场合的“不歌而诵”,而其 实用功利;则可以“为列大夫”。在两都赋序中,班固 又说:“赋者,古诗之流也。”班固认为,汉赋具有“润色鸿 业”、“抒下情而通讽谕”、“宣上德而尽忠孝”的作用,因 此其身价地位也随之提高了,变成了“古诗之流”,是“ 雅颂之亚也”,使“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 。这种评价之高,与汉书艺文志之批评汉赋“竞为侈 丽闳衍之词,没其讽谕之义”大相径庭。又次,王充、王符批评汉赋更烈。王充认为“赋颂 为弘丽之文”而“无益于弥为崇实之化”。如司马相如、 扬雄之辈,“文丽而务巨,言眇而趋深,然而不能处定 是非,辩然否之实”(定贤篇)。王符潜夫论务本 指出:“诗赋者,所以颂善丑之德

5、,泄哀乐之情也,故 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今赋颂之徒,苟为饶辩屈蹇 之辞,竞陈诬罔无然之事,以索见怪于世,愚夫戇士, 从而奇之。此悖孩童之恩,而长不诚之言者也。”汉人就是如王符这样,以诗为范本,以所渭“ 温雅以广文,兴喻以尽意”为标准,站在儒家正统的立 场上来批评汉赋艺术,因而终汉一代,除肯定汉赋的“ 润色鸿业”、歌功颂德之能以外,很少有人能对汉赋艺 术给予公允的分析和评价。这正是一代空前繁荣发展的 “汉赋”的历史悲剧。当汉朝大一统的王权政治崛起之时,以董仲舒为首的 汉儒在思想意识领域之中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造神运动 。至了东汉,整个社会沉沦在谶纬神学的荒谬绝伦之中。 此时此刻,一个伟大的哲

6、学家王充挺身而出,高举反神学 、疾虚妄、破迷信的思想旗帜,大倡“真美”,反对“虚妄 之美”,以论衡一书,在中国哲学史、文学批评史上 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真美:王充文学批评 真美:王充文学批评王充的文学批评,以“真美”观为核心,重在对汉代神 学“虚妄之美”的批判。王充更注重于“美”与“真”的统一。 所谓“真美”,是与“虚妄”相对立的一个概念。王充的“真 美”观,概而言之,以“真”为实,以“美”为华,以“实诚” 为根,构成论衡一书“疾虚妄”的美学思想体系,从而 宣告一个新的美学时代的开始。真美:王充文学批评真美:王充文学批评佚文篇说明论衡一书的主旨,云:“诗三 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

7、,亦一 言也,曰:疾虚妄。”在对作篇又说明论衡一书 的写作目的在于疾“虚妄之言”:“是故论衡之造也,起 众书井失实,虚妄之言胜其美也。”论衡的创作目的 、动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批判性,特别是从书虚 至艺增凡十二篇,王充谓之为“九虚三增”(须颂) ,是书中的得意之作,主旨在于“疾虚妄”、“务实诚”,表 现出难得的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和大胆批判的勇气。王充的“真美”观,从民族思维发展 过程向前运动来看,其美学内涵和文学批评 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神话说。神话,是远古蒙昧的产物,是一个伟大民族生存 发育和远古文明的历史标志。故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繁衍 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可以没有神话。历史

8、前进列汉代 ,人类文明已进入封建时代。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权统治 之需,董仲舒以阴阳五行与儒学结合,构造了一个完整 的“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儒学的神化与谶纬之学的风 行,使古代神话传说中那些非现实的巫术意味极浓的思 想,披上了谶纬神学的外衣。于是,文明与蒙昧、真美 与虚妄的对立,成为汉代思想文化领域中难以调和的矛 盾斗争。名词解释:神话 神话,是远古蒙昧的产物,是一个 伟大民族生存发育和远古文明的历史标 志。故一个伟大的民族在繁衍发展的历 史进程中,不可以没有神话。中国的原 始神话,大凡有三大体系:一曰昆仑体系 ,以西王母神话为中心;二曰蓬莱体系 ,以仙女神话为主;三曰中原体系,以 帝王神话为中

9、心。 谶纬之学,是汉代以董仲舒“天人感应”说为基础 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教迷信学说。王充生长在谶纬之 学甚嚣尘上的东汉中后期,谶纬迷信弥漫整个社会。 在论衡中,他站在朴素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利用 汉代科学技术知识,比较正确地解释各种自然现象, 如雷电、灾异、寿命、骨相、鬼神、生死、祥瑞、物 势等等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批判了谶纬神学的种种 怪说。论衡中许多篇目都围绕反对“虚妄之美”这 个中心,字里行间都闪烁着唯物论、无神论的思想光 辉,是汉人敢于突破神学的桎梏、破除迷信的表现, 也代表着汉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其二,反虚妄之美。其三,审美主体与客体的解放。 王充的真美观,以真为美,就是要求人们以一

10、种真实的目光去审视自然与社会的审美对象。他在 论衡中对许多古书所记载的人物、事件、现象 的批评,认为其中许多不符合历史的真实,都是一 些虚美之辞。对此,曾遭到论衡研究者的不少 非难,许多人认为王充不懂得文学艺术创作的本质 特征,把许多属于艺术夸张的东西当作“虚妄之美” 来批判。其实,这正是今人对王充论衡的一种 误解。其四,以有益道德教化为目的。 王充的“真美”观转化为现实,就表现为王充的文 学批评。其主要内容包括四点:一是强调审美的真实 性,认为文学必须求“真”;二是对“真美”的艺术境界 的追求,强调“美”与“真”与“善”的统一;三是强调情 感与创作个性,认为“真美”出于“实诚”,而求“实诚

11、之美”必斥“虚妄之言”与“华伪之文”;四是注重劝善 惩恶,为世所用,认为追求“真美”,并非在于“调墨 弄笔,为美丽之观”,而是以有益道德教化为目的,“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 篇)。其五,颂今非古,厚今薄古。 王充的文学批评,以“真美”为批评标准,强调文与 质相称,华与实相副,提倡朴质文风,反对像汉赋那种 极力铺陈雕饰的“繁文丽辞”;同时又主张颂今而非古, 贵独创而反模拟。 王充在文学批评中十分注重当代作家作品,对陆贾 、贾谊、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桓谭等人,都 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称许,甚而誉班固、傅毅、周长生之 辈为“文雅之英雄”,认为他们的文章远胜于古人。这是 一种进化论的文学史观。这种非古颂今的文学观念与文 学批评实践,在以宗经、征圣、明道为宗旨的汉代学术 界,确是十分少见的。其六,确立书评的地位,书评成 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样式。 书评,这种形式在论衡中得到了前所未有 的发扬。王充论衡以案书之篇为书评,标 志中国书评之学的趋于成型。 王充的书评标准有三: ()内容必须“得实”,反映实际,反对“率 多侈纵,无实是之验;华虚夸诞,无审察之实”之 作; ()有益于“富民丰国,强生弱敌”,反对“ 无道理之较,无益于治”之作; ()反对“珍古而不贵今”,不以“古今变心 易意”,对一切都应实事求是。作业 1、简述汉代汉赋批评情况。 2、简述王充的文学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