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9532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 、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 合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宏观结构、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高等学校职能:具有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与培养人才,引导社会前 进,创造新职业,以及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职能。 层次结构:指高等教育中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又称水平结构 ,它反映了社会分工的纵段面。 科类结构:是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 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 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 地区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高等学校的

2、数量、类型在不 同地区分布的比例,或称区域结构。 莫里尔法案:二、简答题一、当代高等学校有哪些新的职能?引导社会的职能; 创造新职业的职能; 国际合作的职能.二、高等教育的功能与职能有何联系与区别 ?n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以及能够发 挥这种功效所具有的能力的总称。高等教育功能的 实质是高等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n高等学校职能:高等学校作为一种教育机构针对自 己的历史使命而言所起的作用,它是高等教育功能 的具体体现。n功能具有客观性,职能具有主观性;功能取决于结 构的自然属性,职能取决于价值属性。n功能通过职能表现。当功能被用于承担某种社会职 责,完成某种社会任务时,就会对社会的发展

3、产生 影响。换言之,功能唯有体现为职能,高等教育的 社会意义才能显现。三、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其 特征n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和创 造。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n高等教育基本功能的特点: 第一,稳定性。 第二,潜在性。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对社会具有潜在 影响。 第三,形式多样性。随着社会的表现形式从最初单 一职能发展到多项职能,可以预料,高等教育进一步 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功能的表现形式会越来越 多。五、国外高等教育结构特点?国(一)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特点是:(1)第二级教育(主要是大学本科教育)是各国高等教育的主体 ,其毕业生人数一般占总数的50以上。(2)

4、第一级高等教育规模超过 第三级高等教育规模。(3)各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俄 罗斯、日本第三级高等教育规模最小,美国、法国、英国的第三级高等 教育规模最大,德国居中。 表5-1 发达国家三级高等教育毕业生结构比例 国 别 美 国0.43:1:0.43;日 本0.54:1:0.067;法 国0.84:1:0.35德 国0.87:1:0.20;俄 罗 斯1.56:1:0.03;英 国0.57:1:0.34五、国外高等教育结构特点?n(二)国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n美国(1976)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分类9个科类:文 科、理科、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工科、农科、医科、 艺术、教育等9类。n日本11

5、个科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农 学、医药、商船、家政、教育、艺术、其它。n法国7个科类:法律、经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药 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等7个科类。前五类教育在综 合性大学进行,后两类主要由大学校实施。n俄罗斯7个科类:文理(综合大学科类)、工程、农林、 卫生与体育、法律与经济、师范艺术、艺术。n印度9个科类:人文科学、教育、美术、法律、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工程、医学、农艺学。(二)国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n特点:(1)各国科类结构差异大,不同国家的某些 科类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可以相差上十倍( 如印度、俄罗斯的工科)。(2)多数国家占前二位 的是社会科学、工科和

6、教育等,农科和医科处于倒数 第一、二位。(3)不存在一致的科类结构模式。因 为各国产业结构的不一致及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印 度,工科类的毕业生只占总数的3.4,而俄罗斯的 情况则恰恰相反。n趋势:在第二级高等教育中,人文科学类、教育科类 、工科类趋于减小,社会科学类趋于增大,其它科类 变化不大或无明显的共同趋势。在第三级高等教育中 ,社会科学科类趋于减小,工科类趋于增大,其它科 类无明显的共同趋势。(三)国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n关于国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办学形式结构和授学 形式结构。n1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n私立主导型、双轨型、公立主导型。n私立主导型特征:在整个高教系统中,私立高校所 占比

7、重高,两项指标(即私立高校数及其在校学生 数)均高达70左右,高教经费以私源为主,公立 高教所占比重较低。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日本、 印度、巴西、韩国、菲律宾等。1 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n双轨型特征:私立、公立高校所占比重比较相近,经 费来源没有多大区别,两项指标基本一致,各占50 左右。属于这种模式的多数是福利国家和地区,如 比利时、荷兰、香港等。n公立主导型特征:公立高等学校占绝对优势,其两项 指标都占70以上,私立高校所占比重较小。美国 、法国、瑞典、英国、德国等属于这种形式。n上述三种结构模式在吸收私人资金,调动私人的办学 积极性;保证公、私立高等教育的平等和质量,促进 高等教育民主

8、化;以及保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有效控 制等各个方面,三者各有利弊。2、 高等学校的授学形式结构n高等学校的授学形式结构:全日制的正规高等教育、 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等机构,通过函 授、广播电视教学、自学等非面授为主的方式开展的 非正规高等教育。n俄罗斯的非正规高等教育以函授业余高等教育为主, 学制比全日制高校多一年。目前,非正规高等教育学 生占全俄大学生总数的1/3左右。n美国的非正规高等教育多样化且颇具特色。正规大学 和学院将电视台开设的高等教育电视课程作为本校的 部分教学内容。n德国的非正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包括职业学院和函授 大学。规模小,学生占全日制高校学生总数的4。n日本的非

9、正规高等教育主要函授。学生数占日本所有 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总数的5左右。n非正规高等教育不仅办学形式多样,而且包 含范围极广,是一个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 化的重要途径,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受本身特点和条件所限,它也具有很大 局限性,譬如,难以开设多种课程和专业, 学生的质量不高。因此,这种授受形式的高 等教育不能具备与全日制高等教育完全相同 的水平。(四)国外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美国大学分为四个能级: 两年制的初级学院、社区学院; 四年制 的纹理学院与法、医等专门学院; 一般性的综合大学; 能授予博 士学位的研究型大学。 英国大学的能级结构大致可分为:古典名牌大学;新名牌大学;现代 大学

10、;多科技术学院以及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等教育学院等。 法国将全国分为28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都分设下述四类高校:综合 大学;大学校;短期技术学院和技术员班;以及实施有限的、系统的 高等教育的公共科学文化机构。 德国高校能级结构以综合大学和科技大学为核心。具体分为;综合大 学;师范大学;神学院;艺术和音乐大学;高级专科学校和综合高等 学校。 日本高等学校的能级结构分为四类:学部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 学校;专修学校。六、如何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优化 ?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 力发展高职教育 科类专业结构调整:实现科类结构与产 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 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

11、身教育体系, 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 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学 校的发展七、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高等教育结 构亦可视为一个系统,当这种结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就必然 会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即高等教育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结构是功能的基 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但是功能也会反作用于结构,有时功能的变化 能给结构的变革带来契机。 一方面,高等教育要实现新的功能,必然要求结构发生改变。 在台湾,1974年设立工业技术学院,招收本科生;1979年设立工业技 术研究所,开始招收职业技术硕士研究生;1

12、983年又开始招收职业技术 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结构的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高规格的专业技术 人才的及时输出,有效地促进了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再如,要实现高 等教育大众化目标,各国也必须进行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美国的高等 教育大众化进程是从20世纪5060年代社区学院的大规模兴起后才开始 的,目前这类学院共有2000多所,占美国高校总数的60%。高等教 育要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必须随外界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自身结构调 整。七、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另一方面,结构与功能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关系。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职 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安排在高等教育层次,基本由社区学院

13、 来完成;中等学校师资的培养,在中国是由师范大学或学 院单独培养,但在许多国家,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参与师资 的培养。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一、名词解释 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为代表人物的“ 教师中心论”,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环境 变化与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一种函数关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 程中的绝对支配地位,从而强调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而无视其主体 地位。它的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心理学基础为行为主义。 学生中心论: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学生在教育、教学 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 程,教师的作

14、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学生中心论:而以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杜威( J.Dewey,1859-1952)等人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是在批判传统教 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论而提出的。它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 律为基础,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并认为学 生的发展是一种主动过程,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以 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它的哲学基础是内因论 ,心理学基础倾向于人本主义。 评价:“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分别对应的是“教师唯一主体论”与“ 学生唯一主

15、体论”。前者把教师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则是客体; 后者则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为客体。 它们不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教学过 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的认识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它们都根本否 认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往关系,把教学视为一种控制过程。 它们与教学过程的交往本质论根本对立,否认了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的教 与学生的学的一种统一的、交互的主体间平等交往的关系。双主体论: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以课程为背景的平 等、民主的交往过程时,教师和学生就是交互主体地 参与教学过程,二者的关系是“主体主体”,也就是“ 双主体”的关系。 教育质量:就是对教育水

16、平规格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它包括教育工作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第一:文化素质 包括 专业知识;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 科学理论知识。 第二:心理素质 包括 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 第三:道德素质 包括 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 团结协作。 第四:能力素质 包括教学能力; 科研能力;组织能力。2.简述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 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 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3.建树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和中心; 师生关系比较淡漠。三、论述题 1.如何营造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应是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在自由、平等、宽 容、激励等前提下的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在由这种师生关系所创 设的民主、平等、柔静、宽容的心理氛围中,师生贯通研究、探 讨问题,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