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04-1土壤类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498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04-1土壤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chapt-04-1土壤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chapt-04-1土壤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chapt-04-1土壤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chapt-04-1土壤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apt-04-1土壤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04-1土壤类型(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重点掌握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条件、主导成土过程、诊断层及诊断特性。第4章 土壤类型第4章 土壤类型4.1 冻土4.2 灰化土4.3 弱淋溶土4.4 淋溶土4.5 富铝土4.6 钙积土4.7 荒漠土4.8 盐渍土4.9 湿成土4.10 高寒土4.11 变性土4.12 初育土4.13 人为土土壤分组诊断层或诊断特性包括的主要土类1.冻土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冰沼土、冻漠土2.灰化土灰化淀积层灰化土3.弱淋溶土黏化层、弱钙积层灰色森林土、褐土、 灰褐土、燥红土4.淋溶土黏化层暗棕壤、棕壤、 黄棕壤、白浆土5.富铝土铁铝层黄壤、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6.钙积土钙积层黑钙土、栗钙土、灰钙 土、棕钙

2、土、黑垆土4.1 冻土n冻土是指地表至100cm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年均土温0),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包括冰沼土和冻漠土。 一、地理分布冰沼土冻漠土冻土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 冰沼土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 冻漠土我国青藏高原和其它高山地区。二、成土条件:1、气候2、植被3、地形和母质1. 气候:低温、高湿 1)气温:冰沼土分布区属苔原气候,年平均温在0以下,7月份平均温度不超过10(森林线)。高山冻漠土年均温-412,有高山苔原分布。 2)降水:降水很少,但气温低,蒸发量小,长期冰冻,土壤湿度很大,经常处于水分饱和状态。 3)夏季土壤-母质融化2.

3、植被 v冰沼土区: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和灌木很少, 是世界各自然带中年有机质产量最少的。 v冻漠土区: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3. 地形和母质 1)地形:冰川地形。 2)母质:差异较大。三、成土过程v以缓慢的物理风化为主,生物、化学风化作用非常微弱。元素迁移不明显,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特征)。矿物处于初期风化阶段。 A冰沼土成土过程夏季:永冻层以上解冻,由于永冻层阻隔,融水渗透不深,致使永冻层以上土层水分呈过饱和状态,而形成活动层,若永冻层倾斜,则形成泥流。1)冻融过程(季节冻融) 冬季:地表先冻,对下面未冻泥流产生压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处喷出而成泥喷泉。因下渗较弱

4、,泥流、泥喷泉与上下层物质混合,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但在南缘永冻层较深,水分下渗较强处,剖面层次分化较好 。由于低温,蒸发量小,地势低平处排水不畅,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虽然有机质形成数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气条件下分解缓慢,表层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 (泥炭层)2)泥炭化过程 由于土壤水分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矿物质处于还原状态,铁、锰多被还原为低价状态,形成一个黑蓝灰色的潜育 层 。3)潜育化过程 B冻漠土成土过程白天地面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发;夜间表土冻结,下层的水汽向表面移动并凝结,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复融冻和湿干交替作用,促进了表土海绵状多孔结皮层的形成。另外,暖季白天表土

5、融化和夜间冻结都是由地表开始逐渐向下增温或减温,且总是大致平行于地表,往往形成表土龟裂。 1)冻融过程(昼夜冻融) 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等 2)盐积过程总之,冻土成土年龄短,具原始土壤特征。四、主要性状: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2、形态特征3、理化性质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v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土温常年0 v多边形土、石环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2.形态特征v土体浅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0cm,由于水分状况差异,冻土的两个土类在剖面构型上有着明显差异:冰沼土 冻漠土 钙化母质层易溶盐聚集层腐殖质层 泥炭层滞水潜育 母质层

6、有机质层多孔结皮层3.理化性质v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kg且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粘粒含量少,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 五、分类分布:又称苔原土,分布于极地苔原气候区和我国黑龙江北部。 1. 冰沼土特征:常湿土壤水分状况,潜育暗色表层。土层浅薄,剖面由泥炭层和潜育层组成。有机质含量低,阳离子代换量低,微酸性至酸性反应,营养缺乏。 分布:包括高山荒漠土和高山寒冻土。主要发育在我国青藏高原等高山区冰雪活动带下部,一般4000米以上。 v冻漠土特征: 1)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淡色表层。 2)土层浅薄,石多土少,剖面发育弱,剖面构型为

7、J-Ah-Bz-Ck型。3)冻漠土有机质含量低,易溶盐、石膏明显富集在地面结皮内,而碳酸钙则多在剖面的下层,表层的细土多被风吹失,亚表层粘粒含量相对增高。 2. 冻漠土冻土由于热量条件差,再加养分贫乏,故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冰沼土养鹿业 (地衣)。六、利用与改良4.2 灰化土 (寒带森林土壤)v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v我国没有典型的灰化土,面积也较小,只在大兴安岭北端与青藏高原某些高山、亚高山垂直带中有所发现。一、 地理分布灰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即寒温带针叶林气候区。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北部呈现纬向地带性分布。在中国,灰土分布区相对较小,灰土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北端。二

8、、成土条件1、气候v灰化土分布在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其南界大致与北纬50线相当。气候特点是冬长而寒冷,气温的季节变化很大,降雨集中在夏季。 v灰化土分布区年均温和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 v降水量虽少,但低温冬冻,积雪厚,蒸发少,永冻层广布,地表水分充足,利于淋溶和潜育作用进行。2、植被v以针叶林为主。由于土壤冻结期长,针叶林下光线不充足,致使林下草本植被稀少,地被植物多数是苔藓、地衣或蕨类等低等植物,林下亦常常引起沼泽化现象。3、地形和母质v地形多为山地、丘陵或平原,一般坡度较平缓。v母质多为更新世冰川沉积物,还有砂岩、泥岩、黏土及石灰岩风化物,在我国亦有母质为火山灰的。三、成土过程1、主要成土

9、过程灰化过程v灰化淋溶层白色片状结构或无结构(粉末状二氧化硅的残留)。v灰化淀积层红棕色或红褐色(铁铝氧化物及腐殖质的淀积)2、其它成土过程v潜育化过程:在淀积层以下,由于通气不良,有可能有带灰白色或灰绿色的潜育层的形成。v腐殖化过程:在灰化淀积层形成的同时,土壤表层还进行着腐殖化过程。四、主要性状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v灰化淀积层是灰化土的诊断层v表层为暗色凋落物层(O) v 腐殖质层(Ah) v 灰化淋溶层(E) v 灰化淀积层(Bsh),呈黄棕色( 铁锰胶膜、硬磐、铁磐)2、形态特征3、理化性质1)表层有机质含量高,可达400g/kg以上,向下锐减。 2)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常低于5.5

10、或5.0。 3)交换性酸量较高。 4)阳离子交换量低。 (保肥能力差)5)整个剖面中各种氧化物均有明显的流失。 6)粘粒含量从表层向下明显增高。五、分类v灰土可划分为:腐殖灰土和正常灰土两个亚纲(依据Bsh层中有机碳的含量)。六、利用与改良v世界上灰化土区大多为天然林地,作为森林用地、牧地、干草地和种植农作物。中国灰土区属于重要的原始林区。由于气候冷湿,强酸性,结构差,植物养分缺乏,肥力低,一般不宜大面积农用 。4.4 淋溶土 (温带森林土壤)v淋溶土是指湿润土壤水分状况下,石灰充分淋溶,具有明显粘粒淋溶和淀积的土壤。v包括的土类有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和白浆土等。一、地理分布v淋溶土广泛分布在

11、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v大致分布于南起大巴山和长江,北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直达东北地区的大范围内。二、成土条件1、气候v温带、暖温带以及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淋溶土分布区南北跨度大,各土壤类型的气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除黄棕壤外,都有不同深度的冻层。v白浆土、暗棕壤(温带)分布区,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冻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棕壤(暖温带)分布区夏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冻层较浅。黄棕壤分布区气候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 。2、植被v白浆土植被以喜湿性植物种类为主,主要是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以喜湿性的落叶松、白桦、水曲柳最常见。 v暗棕壤针阔混交林 v

12、棕壤落叶阔叶林 v黄棕壤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3、地形和母质v白浆土在地形上主要处于低平原、河谷阶地、谷地。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v其他土类所处地形主要为中、低山及丘陵,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等。三、成土过程1、黏化过程 (暗棕壤、棕壤、黄棕壤)v粘化层的厚度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增厚。粘粒形成同时,铁、锰释放,亚铁化合物因氧化而淀积,并以棕色胶膜形态包被于土粒或结构体表面,使土体呈棕色,这种颜色由高纬向低纬越来越鲜艳、醒目。 由于淋溶土分布南北跨度大,水热条件差异较大,风化、淋溶作用自北向南增强,各土壤类型的粘化作用方式、粘化强度等都有差异,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点: 1)土壤酸碱度和盐基饱和度的差

13、异 ( 下降 )2)粘粒在剖面中的差异 (下移的量和深度增大)3)铁、锰氧化物在剖面中的差异 (铁锰活性增强)p暗棕壤、棕壤、黄棕壤之间的差异?v白浆土的特殊性:白浆化过程(隐域性)。 2、腐殖化过程 v淋溶土分布区植被以森林和草甸沼泽为主,生物量大,每年可生产较多的凋落物,腐殖质累积显著。 四、主要性状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v淡色表层或暗色表层,粘化层, 中度至高度的盐基饱和度。vO层:凋落物层 vAh层:腐殖质层 vBt层:粘粒多的棕色淀积层2、形态特征3、理化性质1)有机质含量较高,微酸至酸性。 2)盐基饱和度高,交换性阳离子以钙镁为主,铁铝在剖面中有较明显的累积趋势 。3)粘粒含量高,有

14、棕色胶膜。五、分类1、暗棕壤v分布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 v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和冷性土壤温度状况,饱和厚暗色表层和饱和硅铝层,呈中性至微酸性。 v厚层凋落物层,一般有 4-5厘米厚,腐殖质层颜色较浅,呈棕灰色,厚度约8-15厘米。淀积层呈棕色,有铁锰胶膜。 4、白浆土v在欧洲集中分布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同其他三种淋溶土构成复区分布。 v温带湿润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漂白层和黏磐层。 v剖面分化明显。 凉热冷湿淋溶增强白浆土黄棕壤暗棕壤棕壤图4-14 淋溶土各土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六、利用与改良v暗棕壤是我国最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主要发展林业,适种大豆、玉米等作物,并发展养蚕和果树业,林下

15、水湿条件好的地方适栽人参。 v棕壤自然肥力高,平地丘陵适种棉花、花生、高梁、大豆、玉米等,山区宜发展林业、桑蚕和果园。v黄棕壤丘陵区可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适种稻、麦、棉和油料等。 v白浆土适种大豆、玉米、小麦、水稻,低产田。4.5 富铝土 (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v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水解,脱硅富铝化所形成的土壤,其中氧化铝的稳定性最强,因而称之为富铝土。v包括的土类有: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等。 一、 地理分布v富铝土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v富铝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致北起长江两岸,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

16、湖列岛,西达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二、成土条件1、气候v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为1200-25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28。在我国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表现明显干湿季交替的特点 。土类类分 布区年均温 /10 积积温/ 年降水量 /mm备备注黄壤14-194500-55001000-2000干湿季不明显显,雾雾日多,相 对对湿度大(70%-80%)红红壤15-224500-65001200左右东东部冬冷夏热热,冬季霜冻严冻严 重;西部冬暖夏凉,干湿季 较较明显显。砖红砖红 壤 性红红壤20-226500-82001200-1500降水分配较较均匀砖红砖红 壤24-288200-90001500-2000降水分配不均,夏多冬少2、植被v砖红壤热带雨林或季雨林 v砖红壤性红壤南亚热带季雨林 v红壤常绿阔叶林 v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地形和母质富铝土分布区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成土母质为各种酸性和基性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