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163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翻译赏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京 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的 翻译赏析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 朱 哲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科专题讲座”*1目 录一、引言 二、京华烟云的文化主线道教的人生哲学 三、关于“宗教专有项” 四、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的翻译策略 五、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项”的翻译赏析 六、结语Date2一、引言 “京华烟云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漫长的历史画卷,起自 1901年的义和团运动,终于抗日战争爆发之时。完全可能成 为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背景的经典小说” 。(林太乙,1998:13) 整部小说时间跨度之大,历史维度之广,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 活的很多现实情况,“从道家的顺其天意到革命者的舍身为国”,(

2、 吴玲玲、李丹,2004:39)包括“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 药、赋诗作对、求道成仙之类的中华民俗文化”。(林东宣, 1998:26)对京华烟云的翻译研究可谓精彩纷呈,学者们从 不同角度,如从文化传输策略(赵迎春,2006;吴央波,2007 )、如何保持文化特色(张薇,2004)、等值理论(王叶, 2007:30-33)、跨文化敏感度与二语文化负载词汇习得(张瑞 ,2006;郅婧,2009:60-62)以及翻译正常化和陌生化(王 琼,2002:60-62)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其中既有 宏观视角也微观层面,但从“宗教专有项”方面进行的微观研究却并 不多见。本文试对“宗教专有项”的英

3、译中进行赏析研究,指出基于 目的语读者策略是翻译这一独特语言现象的可行性选择。Date3 我们可以发现,在京华烟云这幅万花筒般的生 活画卷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明晰的文化主线 道教的哲学思想。“小说的生活场景转移和社会风云 动荡均以道家精神贯串,以庄周哲学为笼络,这也 正是林氏要向西方人传达的中国人的文化道德理想” 。(葛校琴、季正明,2008:215)需要特别指出 的是,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两码事。道家所讲的道学 不是宗教,也不主张立教,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从本质上讲有宗教的重要特点。为使行文 方便起见,作者把道家思想置于宗教范畴中予以讨论 。 二、京华烟云的文化主线 道教的人生

4、哲学Date4 除此之外,小说的字里行间还不时地闪现出儒家和 佛教思想的火花,跳动着富有哲理和智慧的音符,譬 如“红尘世界”、“出家”、“佛教高僧”等语词都是很好 的佐证。“所以,林语堂的道家思想与传统的道家思 想有所区别,汲取了儒道两家思想对于人生积极有效 的内容,形成了以道家为体,儒家为用的思想体系” 。(高永飞,2007:3)小说原著第一卷The Daughters of a Taoist (道家的女儿) 开篇就 引用了庄子大宗师(The Master by Zhuangzi) 中的话:To Tao, the zenith is not high, nor the nadir low;

5、no point in time is long ago, nor by lapse of ages has it grown old.(夫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 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Date5 第二卷庭园悲剧(Tragedy in the Garden) 开篇又引 用庄子齐物论(Relativity by Zhuangzi) 的话:Those who dream of the banquet wake to lamentation and sorrow. Those who dream of lamentation and sorrow wake t

6、o join the hunt. This is a paradox. Tomorrow a sage may arise to explain it; but that tomorrow will not be until ten thousand generations have gone by. Yet you may meet him any day just around the corner.(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 而田猎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 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第三卷秋之歌(The Song of Autumn)开篇又引用了庄子知北游中的话

7、:Therefore all things are one. What we love is the mystery of life. What we hate is corruption in death. But the corruptible in its turn becomes mysterious life, and this mysterious life once more becomes corruptible.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 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林语堂,2003;林语堂, 1987) Date6 比对小说内容,这三段话分别是

8、每一卷的引子和主旨,它 们合在一起形成了整部小说的主线。“书中所引庄子语录,尽 管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但其基本含义为:道之无时无所 不在;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一定之规,善恶、美丑、荣辱、 贵贱、死生、祸福,如朝去夕来、梦醉旦醒,皆为轮回转换 ,不可强求,亦难以回避。道家的宿命论思想无疑是林语 堂体认人生世事的一个出发点。”(刘勇、杨志,2008: 125)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和话语来昭示作者本人的 思想信仰,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但其身处西方却依然固守 民族文化阵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林如斯所言, “此书的最大的优点不在性格描写得生动,不在风景形容 得宛然如在目前,不在心理描绘的巧妙

9、,而是在其哲学。”显 然,这里所说的“哲学”涵盖了中国式的宗教信仰,包括儒、 道、佛等中国传统宗教哲学思想,也包括了西方基督教思想 。“虽然林语堂的宗教文化思想非常繁杂,但总体来说有两个 基本构成:一是西方基督教文化思想,一是混合了儒家文化 成分的道教文化思想”(刘勇、杨志,2008:121-122)。 Date7 京华烟云的文学性和哲学性相得益彰, 其哲学性主要体现在宗教思想中,宗教思想 又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跃然纸上。既然宗教 从广义上讲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造就了“文化专有项”(cultural specifics),那么中国独特的宗教哲学思想 诸如儒、道、佛等自然会存在很

10、多“宗教专有 项”(religious specifics)。如何定义文学 作品中的“宗教专有项”,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方法和技巧,以及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 翻译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译者认真思考 的。 Date8三、关于“宗教专有项” 人们通常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一 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历史现象,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 世界之外存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 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 这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礼仪活 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理论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 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

11、,我国的一些宗 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是从国外传入的 ,而儒家和道家等宗教思想则是在本土生根发芽而茁壮成长 起来的。但无论是本土产物抑或泊来品,宗教都有其特殊的 语言表述。宗教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其特殊性是显而易见 的。“日常语言具有明显的功能主义色彩,而宗教语言偏离 日常语言,因而也偏离日常生活世界,它是用以描述天上的 世界或超自然的世界的。但这个世界并没有提供天上的语言 或超自然的语言,因而,人们只能用人可以想象的、可以理 解的语言去描述。”(王志成,1999:49)Date9 因此,“宗教专有项”再怎么深奥和玄妙,也是发端和孕 育于特定文化中的。如果可以把“文化专有项”解

12、释为“某一 种文化中所独有的文化元素”的话,那么也可以把“宗教专 有项”理解为“某一宗教中所独有的宗教元素”。比如说,基 督教中有“上帝”、“耶酥”、“三位一体”、“教会”、“礼拜”、 “弥撒”、“诺亚方舟”等独特的宗教元素;伊斯兰教中有“真 主”、“阿拉”、“清真寺”、“哈里发”、“毛拉”、“阿訇”、“开 斋”等标志性的宗教元素;佛教中标志性元素有“达摩”、“ 出家”、“修行”、“禅宗”、“阿弥陀佛”、“佛陀”、“圆寂”等 ;道教中独特的宗教元素有“道士”、“太上老君”、“方术”、 “得道成仙”、“羽化”、“居士”、“宫观”等,道家思想中也有 一些“准宗教”元素,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3、、“化蝶坐 忘”等。那么,在文学作品的语际翻译实践中,对于偏离日 常语言和日常生活的、能够反映某种宗教哲学特质的语词 ,译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Date10四、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 项”的翻译策略“林语堂是以英文写作为主的双语作家, 使自译成为可能 。”(吴玲玲、李丹,2004:37)“既为双语作家,他的作 品的相当一部分又具有其自备的中英文双套文本,那么一个 很自然的结论便是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短篇散文之作)中有 相当一部分会带有甚至就属于翻译性质,也就是属于后出的。 ”(高健,1994:43)也就是说,京华烟云原著中有些 内容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这可以从每卷开篇所引述的庄 子中的经典语

14、句翻译得到印证。在阅读原著时,我们不觉 得身处异域,而是置身脚下这块土地。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 背景和民风民俗都是我们所熟知或熟悉的,甚至小说中的人 物在我们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这就使京华烟云的翻 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它的阅读对象主要是以汉语 为母语的读者和源语所描述刻画的人物形象具有相同的 文化和语言背景。 Date11 因此,要翻译好这部作品,译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并非来自 译入语本身,而是来自译入语文化和对文本的理解,即如何使 译文读起来就像是原著一样。这种特殊的翻译需要译者具有广 博的知识、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以及高度的文化敏感性( cultural sensitivity),尤其在翻

15、译“宗教专有项”时更要如此 。这里的“文化敏感性”指的是一个人对本民族文化元素反应的 敏锐程度,如果可以套用interlingual/intralingual这组词的 话,那么是否也可以创造intracultural(文化内的)这个词以 区别于intercultural(文化间的),是否可以用intracultural sensitivity(文化内敏感性)来标识京华烟云中的文化意 识呢? 因为“Moment in Peking中所讲述的中国文化内容和 其所用的语言形式(英语)之间总有一种不相契合之感。而该作 品的汉译则是语言形态的回归,汉语言加上汉哲学文化内涵,语 言形态和文本内容完美统一,

16、符合母语文学中一个自在文本的 特点”。(葛校琴、季正明,2008:217) Date12 鉴于以上认识,本文作者认为,在翻译 Moment in Peking中的“宗教专有项”时,译 者应具有高度的“文化内敏感性”和“宗教敏感 性(religious sensitivity)”,力求追根溯 源,在目的语中寻求与源语文本对应的“宗教 专有项”,而不应以阐释或补偿手段等译出, 因为原文是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译文的 主要对象又是以中文为母语的读者,所以作 者认为,以“基于目的语读者策略”来指导“宗 教专有项”翻译是一种可行的选择。Date13五、京华烟云中“宗教专有 项”的翻译赏析 在原著中,“宗教专有项”犹如一串串晶莹剔透的 宝石镶嵌在小说所展示给读者的生活画卷中,它们 时而明示,时而隐藏;时而跃动,时而静憩;时而 闪烁于思想碰撞的火花中,时而休止于心灵沉思的 小溪边。把它们捡拾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