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9070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认知心理专科 - 副本(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认知心理专科儿童认知心理专科认知的内涵神经系统的发育*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的定义认知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是全部认知过程的总称。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其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言语和想象等能力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认知过程是大脑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智力与认知对于智力,心理学界有不同的解释,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在我国,目前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智力是指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的综合,其核心部分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心理学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是关于智力的理论。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

2、学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五大方面外部感知觉 注意 记忆 言语和思维 人类个体认知发展的历程 认知活动普遍遵循的历程 认知实践过程中协同作用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五大方面思维言语记忆注意感知外部83% 11% 3.5% 1% 1.5%视、听、嗅、味、触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认知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 (Treicher)的著名心理实验证实,人类从不同渠 道获取的信息量不同。 认知过程是对外部信息 进行加工的过程,要想 提高认知能力,首先应 获得丰富的外部信息。直观行动思维是以直观的动作和活动为媒介而进行的 思维。它的高级形式是实践思维(操作思维)。这种思维 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动

3、作和活动获得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 一种观察学习,也可以说是一种尝试错误学习。直观行动思维是高等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同时也是 人类祖先和人类婴儿最早获得的思维能力。婴儿能找到被藏起来的物体即是直观行动思维的表现 。科学实验也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的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具体表象为材料进行的思维,类别认 识、图形认识、空间认识、绘画认识、形象认识等认知活动都离不 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和想象性等特点。形象思维并不满足于对已有形象的再现,它更致力于追求对已 有形象的加工,而获得新形象产品的输出。所以,形象思维训

4、练有 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我岁时就可以象大师一样去画画,但我一生都在学习怎样象儿童那样去画画。毕加索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以抽

5、象概念为媒介,是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 概括的反映的过程,从中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事物的非本 质属性,可获得远远超出靠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知识,其特点是对 客观规律的把握和运用。如用抽象的数学公式解决形形色色的生活 、生产和科研问题。抽象思维与人类的情感和直觉等(俗称情商)有关。 做事有条理、思路清晰、善于分析总结、善于规划和实施复杂 且严谨过程等是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表现。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研究表明,大脑的音乐能区同时是复杂的数学运 算所需要的,因此音乐智能的培养可以为数学、逻辑 思维能力做准备。 音乐以使用和理解乐谱为特征,而乐谱是由具 有明确定义的一组抽象符

6、号组成,有其内在的规律 ,这就是音乐的抽象性的表现。 为什么音乐智能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音乐给人以强烈的情感感受,这是抽象思维与人 类的情感和直觉(俗称情商)相关的最典型表现。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思维艺术与思维艺术与思维智商测试的发展史1. 20世纪初第一个智力测试量表,发明人比奈 2. 智力测试传到美国,在追求效益的大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 ,用于挑选优秀的学生、雇员和士兵 3. 美国在一战中获胜,智力测验风魔全美 4. 二战结束后美苏冷战,航天竞争苏联领先 5. 美国的“零点计划” 6. 欧美发达国家对智商测试的全面反思 7. 20世纪80年代,伴随“左右脑分工”、“多元智能”等理 论的出

7、现,明确提出智商测试的不科学性艺术学习和儿童艺术技能发展的本质,并不在于显在的外 部操作,而在于心灵的内部认知。任何艺术素质的培养,其最 终目的是提升认知能力,与外在的技巧相比,我们更注重内在 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各种艺术作品其精彩之处也在于创作者的 思想光芒。 过早、过多强调艺术技巧的训练,会让儿童丧失兴趣,甚 至扼杀儿童的思维能力,从而失去认知训练的好机会。艺术与思维艺术与思维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艺术教育脑思维作功量次与作功量级关联定律:在不超出人脑、人体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大脑只要保持和增长作功量次,思维能力就会增长。大脑不作功,思维能力不增长。一次高量级的作功等同于多次低量级的作功。当大脑的作

8、功能力已经达到某个量级后,在这一量级上和这一量级以下范围内,即使作功量次增加,也不会引起思维能力增长。如要继续增长思维能力,就必须提高作功量级。作功量级的提高须适度,超出大脑的能力范围,也将引起脑拒绝作功。填鸭式教育不利于思维能力培养填鸭式教育不利于思维能力培养填鸭式教育更多是在记忆的层面开展训练认知能力是如何建立的认知能力是如何建立的建构主义建构主义个体与环境互动 认知发展 适宜环境 + 主动参与 = 认知发展 不宜环境 + 被动灌输 = 认知发展 “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因强调儿童学习由“老师教”向“我要学”主动转变,倍受世界各国欢迎,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提供适宜环境,并

9、鼓励儿童在环境中主动参与,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两大首要环节。 *认知的内涵神经系统的发育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大脑的结构 大脑由神经元、神经胶质(辅助及激活细胞)和血管组成 前脑分为左脑和右脑两大块(通过胼胝体连接),各大块均包含四个部份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左右脑功能有分工 大脑皮质负责较高级的认知和情绪功能 大脑皮层按功能分区,各司其职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大脑皮层功能分区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Roger Wolcott Sperry,1913.8.201994.4.17)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

1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左右脑分工理论左右脑分工理论 左半脑主要功能及特点:* 语言、书写、理念、逻辑、分析、推理、计算等* 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 善于按一定的程序解决已知的问题* 又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逻辑脑” 右半脑主要功能及特点:* 空间形象、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色彩、声调、想像、灵感、顿悟等* 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和直觉性* 善于提出解决新问题的各种尝试* 又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是神经细胞,也称神经元,可以储存和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精确而复杂的信息网络。神经细胞

11、由细胞体、轴突、树突组成,神经细胞相互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用以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轴突外由神经髓鞘包裹,使神经冲 动准确快速传导。细胞体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细胞树突 接受神经递质 ,将信息传入细胞体轴突 释放神经递质 ,将信息传出细胞体突触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出 生 1个月 3个月 15个月 24个月婴幼儿期神经元的变化一个人聪明与否, 与脑的结构和机能有关: 1. 神经细胞突起分支(树突、突触)的多少 2. 神经网络的复杂程度 3. 信息传导速度刚出生时,神经元之间突触还没有完全形成。婴幼儿期是突触的爆炸性生长阶段,并遵循“先生长过剩后减少”的模式。突触的早期生长阶段表现

12、出基因控制特性,而后期经验越来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经验激活了突触并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倾向于被保留,否则突触会逐渐萎缩。因此,大脑的发展是先天基因和后天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婴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非常重要。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突触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 刚出生时共约有50万亿个突触 婴儿8个月时1个神经元要与15000个其他神经元建立联系,突触数量超过200万亿 3岁时约有突触1000万亿个 4岁时大脑中葡萄糖新陈代谢水平可达正常成人的2倍 突触“修剪”大量开始于8、9岁,直至青少年后期,最后保留约500万亿(100万亿1000万亿)个突触突触的生长神经系统的发

13、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年龄发育成熟度淋巴系统神经系统体格生长生殖系统盖瑟尔(Gesell)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一对出生48周的孪生女婴,都没见过楼梯48周:对T进行每天10分钟的爬楼梯训练,连续6周 53周:对C开始训练,连续2周55周:T与C能在10秒内爬完这5层楼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儿童的早期发展需要以自然成熟为基础, 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印度狼孩1920年,在印度森林发现两个“狼孩”。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女孩随即被送到孤儿院去抚养,还给她们取了名字,大的叫 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卡玛拉一直活到

14、 1929年。后经证实卡玛拉在5个月大时被狼叼走。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 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 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 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 学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 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始终不能适应人类社会。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印度狼孩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直立行走和言语也并非天生的本能。所有这些都是后天社会实践

15、和劳动的产物。从出生到上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仍旧能够保持人体的姿态和言语、思维能力。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早期发展促进不是过度干预,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儿基会早期发展促进原则儿基会早期发展促进原则基因与环境各占50%因素 先修路、再走车 智力是全脑功能状态的体现 早期发展促进不在于单纯知识的灌输,而是促进大脑功能成熟,让更多的突触倾向于被保留,让教育去发掘每一个儿童的特点和潜力,认同和尊重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的价值,适应他们的能力水平,促进儿童整个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提高大脑“硬件性能”,为孩子的发展建立一个尽可能宽的基础早期发展促进早期发展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受遗传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双重影响。先天基因已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儿童提供适宜发展的环境。 儿童认知心理专科应致力于为儿童创造适宜发展的环境,从智力、行为、心理等多方面引导儿童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