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9004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7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语文:2.1.2《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苏教版必修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1、1917年出生 于德国科隆一个 雕刻家家庭2、艰难的童年 和青年时期3、二战爆发, 征兵入伍,历时 6年,后被俘入 战俘营作者介绍4、“废墟文学”5、1972年获诺 贝尔文学奖6、被称为“德国 的良心”,1985 年去世,联邦总 统亲自抬棺为他 送行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 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 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 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列车正点 到达、亚当,你到过那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 ,你若来斯巴等。成名作列车正点到达已成为 联邦德国“战

2、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五六 十年代,伯尔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 活面更广阔,技巧也更娴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声 没吭、无主之家、九点半钟的台球、小丑之 见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 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 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Boll,  1917-1985)题解:“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个典故你 知道吗?作者在这里引用有什么作用呢?见课本注释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4)表达了反战的

3、主题文本研讨环境:学校战地医院,盟军攻入德国,夜晚,火 光冲天,炮声不断;人物:“我”,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学生,参军三个 月,成了伤兵; 开端(115):盟军攻入德国,“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医院一 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发展(1645):“我”想弄清自己是不是回到读了八年书的母校,也想 弄清自己的伤势如何;高潮、结局(4653):“我”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辨认出原来 手术室就是“我”从前读书的教室。故事情节: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的艺为什么小说对学校走廊上布置的艺 术作品反复描述?(找出这样的描述)术作品反复描述?(找出这样的描述)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作者

4、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 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 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 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 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 摧残。文本研读环境描写:如何理解文 章最后牛奶的 呼唤“牛奶”是和平与幸福的代名词。在悲惨残酷 的现实中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突出小说的 主题。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 若到斯巴 的比较阅读:一、主题二、人物三、表达方式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 ,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从不同的,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从不同的 人物、不同的角度揭

5、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人物、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 表达出反战的主题。表达出反战的主题。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 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 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 们留下痛苦的记忆。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 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战场上 ,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摧毁了他的青春。一、主题:作品的主题都是反战。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是悲伤的,他知 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浪人 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 原因,显得比较麻木 。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 西斯卖命。西斯卖命。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教育 的影响。索科洛夫失去了家庭, 流浪人中的“我”失去了四 肢中的三肢,心灵所遭受的伤痛是一样。相比较而言,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不同,索科洛夫要 比流浪人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二、人物:三、表达方式:虽然都用了“自白”的形式,索科洛 夫是在和别人交流, 流中的“我”是 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唐风文化 唐风文化 teo000uy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