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8809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1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恢复工程教学课件PPT(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生态恢复工程第一节 生态恢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受损水体的生态恢复第三节 湿地的生态恢复第四节 荒芜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第一节 生态恢复的基本概念生态恢复: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生态系统 的多样性及动态的过程。生态恢复的目标:地表基底稳定性的恢复提高退化土地的生产力在被保护的景观内去除干扰以加强保护,减少和 控制环境污染对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持其 服务功能,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生态恢复的原则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原则自然法则社会经济技术原则美学原则地理学原则生态学原则系统学原则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生态恢复实施方法 物种框架方法:是指建立一个或一群物种,作为恢复生态系统

2、的基 本框架。这些物种通常是植物群落中生态恢复的演替早 期阶段(或称先锋)物种或演替中期阶段物种。 最大多样性方法:是尽可能地按照该生态系统退化以前的物种组成及 多样性水平种植物种进行恢复,需要大量种植演替成熟 阶段的物种,先锋物种被忽略。五是具有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生态恢复的标准一是可持续性:可自然更新二是不可入侵性:像自然群落一样能抵制入侵三是生产力:与自然群落一样高四是营养保持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第二节 受损水体的生态恢复工程对内陆水体、湖泊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域环境退化对生物的影响1. 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1) 与现有湿地与湖泊生态系统的保存与保持2. 水域生态系统恢复的

3、生态指导原则(2) 恢复生态完整性(3) 恢复或修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4) 兼顾流域内的生态景观工程与修复(5) 生态恢复要制定明确可行的适度目标(6) 自然调整与生态工程技术相结合3. 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恢复技术在营养盐输入量一定的情况下,水动力要素是影 响湖泊水质的第一要素。良好的水体交换能降低水体在湖泊的滞留 时间,提高周转速率,从而输出水体中的营养 盐。水体交换缓慢,则会造成水体养分量不断 上升或者随泥沙在忽地大量沉积。因此,可以采用工程手段改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 。(1) 改变水动力要素,改善水体交换引水入滇可以加大滇池水体的交换量,提高湖水流速,增加 水力的冲刷率,便于湖水中营养物质

4、的输出。从国内一些 湖泊的引水经验来看,从外流域引水对降低湖泊的富营养 化水平有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控 制水位,防止破坏湖内挺水植物和湖滨草本植物的生长繁 殖。案例:引水入滇工程湖泊底泥中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受污染底泥对 营养盐和其他污染物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当湖 泊底层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 物质和污染物质会重新释放加入水体,成为水体 富营养化的主要营养源。即使外源营养物被完全 切断后,底泥释放的营养物质仍能支持大规模的 藻类水华。 生态清淤:清除湖泊的污染底泥,为水生生态系统 的恢复创造条件。(2) 底泥生态疏浚底泥生态疏浚的主要特点:1、最大可能的清除

5、底泥中的污染物。在重污染底泥沉积层采用工程措施, 最大限度的将储积在该层中的污染营养物质移出湖体以外,改善水生态循环 ,以遏制湖泊稳定性的退化。 2、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保护。以不破坏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的自我修复 繁衍为前提,注重物种基因库的保护,因此生态疏浚是局部性清淤。是否遵 从自然生态系统循环、动态基本规律,是生态疏浚工程成败的关键之一。 3、疏浚后基底要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创造有利条件。疏浚要依从基底修复 工程的技术要求(基底高程,平整度、坡度等)为生物修复技术介入创造良 好的基底水环境和生境条件。 4、薄层精确疏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近代污染物质主要沉积在淤泥表 层02040cm左

6、右。生态疏浚要求:一是科学谨慎确定疏浚厚度,只需清 除重污染泥层;二是要求较高的疏浚精度,既要清除重污染层的底泥,又不 超疏或漏疏,一般控制精度要求为10cm。5、疏浚工艺环保控制要求高。底泥生态疏浚是水环境治理的要求,同时生 态疏浚工程对环保也提出了较高的控制标准,防止施工期二次污染(疏浚船 的掘头工作面、泥浆输送排泥场安全处置和余水达标排放)。水生植物群落对于维持湖体的水质功能起 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水生植物通过对营养物质吸收、植物叶冠 遮光以及根区分泌物质杀伤藻类等途径,可 以控制藻类迅速繁殖,从而达到治理水体富 营养化的目的。(3) 沉水植被恢复狐尾藻轮叶黑藻小茨藻漂浮植物有较强的过滤和

7、吸收作用,吸附污 染物、悬浮物的作用,同时还是水中生物栖 息、繁殖的场所,能够提供各种水生动物的 食物。(4) 漂浮植物恢复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需要 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并 对重金属离子、农药和其他 人工合成化合物等有极强的 富集能力;同时水葫芦发达 的根系说分泌出的物质,可 有效降解毒杀酚、灭蚊灵、 氰等多种有机毒物,水葫芦 的吸污能力是水草中最强的 。底栖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水生野生动物以及重要水产生物的优质 饵料,在湖泊生产力、水生系统和底栖系统 耦合、水体能量流通以及水体食物网中均起 到重要作用。(滤食性底栖动物对水体的净 化作用。)水生动物的多样性,是它们在水中相

8、互依存 ,与水生植物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生 态平衡,同时不断消解水体中的有机质,使 水质得以净化。(5)水生动物生态恢复恢复水生动物的途径:在水中因地制宜地投 放一些鱼虫、红蚯蚓等水中微生物和河蚌、 黄砚、螺蛳等底栖动物并促使其生长繁殖; 同时,放养河鲫鱼、旁皮鱼、穿条鱼等野生 鱼类,逐步建设和修补水中生物链,形成生 物多样性。生物操纵治理湖泊富营养化:利用滤食性鱼 类(鲢鱼、鳙鱼)调控湖泊中食物链的关系 ,降低藻类现有量,在通过成鱼捕捞,取走 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减轻湖泊污染 负荷,改善水质的目的。岸线缓冲带是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最后一 道防线:阻止水体的波浪和洪水对岸线的侵袭;

9、在径流进入湖泊以前过滤其中的多种有害 物质,包括化肥和除草剂等;提供水生昆虫、微生物、鱼类和其他动物 的栖息地,从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6)植物缓冲带建设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 “十五”重大专项“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其中第一子课题“太湖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持,秦伯强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经费四千五百万,研究期限为三年。 案例1: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技术问题的提出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功能出现退化, 蓝藻水华频繁暴发,水质性缺水日趋严重,并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通常采取三部曲的战略 :控制污染源(包括外源

10、与内源)、控制水华 和恢复生态、实施流域管理。随着工程的结束,特别是改善基础环境的软围 隔的撤除,刚刚建立起来的以高等水生植物为 优势的生态系统立刻崩溃。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里 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其功能“藻型”生态系统 例如:梅梁湾“草型”生态系统 例如:西太湖生产力高 (富营养化)水体清澈、透明度高 (贫营养)水产养殖饮用水水源湖泊 或景观湖泊外部环 境胁迫影响湖泊水生植物恢复和草型生态系统培植 的因素1. 营养盐负荷对水生植物生长和草型生态系统修复 的影响高营养盐负荷将导致高附着生物的生物量和生 产力,并遏制沉水植物的生长。在湖泊生态恢复中,只有当营养盐下降到一定程

11、 度,藻型生态系统也会变得很不稳定,而当外部环 境发生改变时,草型生态系统就会取代原先的藻 型生态系统。2.风浪对水生植物恢复与湖泊生态修复的影响 分析强烈的风浪会使水生植物根茎折断,严重的 甚至会连根拔起。小的风浪却有助于水生植 物的生长。如果是在开阔水域实施水生植物恢复,必须 首先削弱强风浪可能对水生植物造成的机械 损伤,同时保持适度的风浪扰动,有助于水生植 物去掉其附着生物,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光合作 用。3.光照对水生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水下光照条件也是影响水生植物(主要是沉水 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许多水域,就光照条件而言,都有可能恢复水 生植物。但是,实际上由于浅水湖泊中

12、悬浮物浓 度较高,因此透明度很低,加上风浪的影响,恢复 水生植物仍然很困难。提高水体透明度以解决水下光照不足问题,既可 以通过消浪措施来降低水体悬浮物浓度的办法, 也可以通过降低湖水位,即降低水深来为水生植 物生长创造有利的光照条件。4.鱼的牧食对水生植物恢复的影响鱼的牧食主要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或消亡,从而成 为生态系统转化的一个诱导因素。国际上也有许多小型的富营养化湖泊或水体,通过 鱼类种群结构的调整,减少草食性鱼类,增加食肉性 鱼类,减轻鱼类对水草的直接牧食,同时,减少小型鱼 类以减轻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和增加对浮游植物 的捕食,提高水体透明度,从而达到恢复水生植物和 净化水质的作用。5.其

13、他可能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因 素沉积物的理化性状对于水生植物恢复也有很大的 影响。有些营养盐形态对水生植物也有影响。示范区的位置与基础环境状况示范区的实际情况可以概括为风浪较大(特别是夏 季偏南风的情况下)、蓝藻水华堆积严重、水较深 而透明度较低、水质是类或劣类,特别是北部 水质更差,这对实现改善水质的目标是非常不利的 。 针对示范区的环境条件,本研究提出了消除风浪 、除藻和控藻、降低悬浮物浓度,再辅以水生植 被(主要是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恢复、附着生物富 集等一系列措施,以达到净化水质之目标。n太湖863项目的总平面图2.87平方公里的太湖西五里湖n太湖梅梁湾:最外面是藻类富集区

14、,然后依次有生态控藻区和生态净化区,最里侧则是离取水口最近的强化净水区围隔挡藻用于挡藻的围隔由PVC材料制 成围隔围绕牵龙口水厂取水口,2 道围隔把小范区分为里外2个水 域,外水域为生态净化区,内 水域为强化净化区.强化净化区的而积为2.1km2。 这个设计是按照生态净化一般 需要的水力停留时间和牵龙口 水厂日取水量来确定的.生态净化区而积约7km2。消浪和降低悬浮物浓度用放水泥排桩和投放竹排2 种方式进行消浪工程.水泥桩截面的边长30cm,高 度介于6-8m,按照一定的间 隔交错布设.水泥桩布设在内 圈围隔的外沿,可以确保 2.1km2的强化净化区不受大 风浪、特别是强台风的袭击.竹排消浪布

15、设在强化净化区 的内部,以防止风浪再起.生态净化区控藻滤食性鱼控藻:投放鲢鳙鱼类,鲢鱼 与鳙鱼放养比例为6:1。通过鱼产量估 算每年夏季6-9月对水体藻类的摄食量 以及鱼体富积藻毒素导致围网内外水 体藻毒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在2道围隔中间的生态净化区,紧接 鱼控藻区域约1.06km2的水域内实施了 挂蚌工程,即用渔网兜挂在水中.挂蚌 密度和高度及每个网兜的数量经过比 对试验来确定;蚌的种类是通过本地调 查后筛选的2土著蚌。 水生植物的恢复漂浮植物恢复:一是用渔网覆盖方式进行种植,解决了漂 浮植物容易飘散的问题; 二是利用消浪竹排作为固定载体 种植漂浮植物,即使在风浪较大的开阔水域也能种植,从 而

16、解决了风浪影响的问题.浮叶植物恢复:主要有菱和荇菜.沉水植物恢复:本试验中选择马来眼子菜、苦草、微齿眼 子菜、狐尾藻、金鱼藻、范草等.沉水植物的群落构建主要 依据生态位、群落演替等理论和小范区的环境条件,从群 落的空间和时间格局进行设计和优化.挺水植物:在小范区完成了14个水下拦沙埂工程,以及相 应的芦苇种植。附着生物:在小范区广泛布设了许多渔网.渔网的下端是石 垄,可以固定水上界而上的浮泥.而渔网上附着许多原生动 物、附着藻类微生物等.修复结果美国基西米河(Kissimmee) 位于佛罗里州中部,由基 西米湖流出,向南注入美 国第二大淡水湖奥基 乔比湖,全长166km,流 域面积7800平方千米流 域内包括有26个湖泊;河 流洪泛区长90km,宽1.5- 3km,还有20个支流沼泽 ,流域内湿地面积18000 公顷。为促进佛罗里达州农业的发展, 1962年到1971年期间对在基西米河 流上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这些工 程的目的:一是通过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