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整理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4858700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辨证法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辨证法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辨证法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辨证法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整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四节,试述下列自然科学理论的哲学理论 8 个 也包含非欧几何相对 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重点是时空观 相对时空观的科学依据2.科学技术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3.鸭兔图实验给你的启示(科学源于观察,观察的结果源于预设)4、科学事实的特征4.证实和证伪(科学理论能够证实吗)鸭兔图-是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典型例证。它表明: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只有依 存于整体才有意义。而在哲学上,哲学家却以此来思考感觉与认知的关系。比 如,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就借助这个图形来说明:如果同一个对象可 以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么,这就表明知觉并不是纯粹的感觉。我们必 须在叙述知觉中注意若干方面。

2、对知觉的报道承受着概念,是对经验与思想的 结合。编辑摘要 鸭兔图鸭兔图 心理学家 J.贾斯特罗在他的心理学中的事实与虚构中画出的一个模糊的图 形,它既可以看作是一只鸭子的头,也可以看作是一只兔子的头,虽然人们无 法同时看出这两者 实验发现,如果把这样一个图形放在一群孩子面前,孩子就会说:“这是 鸭头!”过一会儿他又会说:“这是兔头!”并且会不断在两个图形之间转换。 不仅面对这一图形时,而且在许多图形下,孩子们都会将它们看作一个具体的 东西,而且会在不同时刻或情境下看作不同的东西。 后来,著名童书作家艾美罗森豪和插画家汤姆立顿德将这个“鸭兔图” 改编成了一本有趣的童书鸭子!兔子!(Duck! R

3、abbit!)。故事就由 这两个不同的争辩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小朋友可 以学习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谁对谁错,甚至到最后这两个声音也互相妥协,认为对方可能才是对的。 从心理学上讲,“鸭兔图”是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典型例证。它在表明:整 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只有依存于整体才有意义。而在哲学上,哲学家却以 此来思考感觉与认知的关系。比如,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就借助这个 图形来说明:如果同一个对象可以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么,这就表明 知觉并不是纯粹的感觉。我们必须在叙述知觉中注意若干方面。对知觉的报道 承受着概念,是对经验与思想的结合。 知觉不是纯粹的感觉。感觉

4、是我们被动接受的,几乎不存在差别。在上面 那个实验中,孩子们面对的是同一幅“鸭兔图”,感觉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 是,他们在对接受到的感觉材料进行综合认知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有 的孩子看成了鸭子,有的孩子却看成了兔子。也就是说,我们观察事物的过程, 同时也是给这个事物赋予意义的过程。赋予的意义的不同,事物向我们显现的 面目就会大相径庭。著名哲学家胡塞尔也曾举过一个类似的例子。他说,当我 们在蜡像馆中漫步时,我们在台阶上遇到了一个陌生女士,这是一个在一瞬间 迷惑了我们的蜡像。而当我们认识到这是一个错觉时,对女士的感知就会转变 成对女士蜡像的感知。在这里,感觉材料并没有变,发生变化的是我们的赋

5、予 意义的方式。 在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它看成我们所期望看到的东西。这里 的期望,是以往的经验给我们的。而经验,并不是个人内在私有的心理状态或 过程,而是由人类文化和教育造就的。它们不是任何心理的或生理的因果联系, 而是由人类生活形式所建构的概念联系。例如,对于同一图形,文化和教育背 景不同的人,看出的东西也就不同。对于从未见过鸭子的人来说,他就不会将 “鸭兔图”看作一只鸭头图。而且,生活形式已经基本上限定了一个人知觉的 范围和方式。一个人没有知觉“方面”的能力,不仅仅是因为他缺少想象力, 而是因为他没有欣赏深刻的多样生活的文化。比如,讲一个笑话或者幽默,我 们中国人听完可能会捧腹大

6、笑,而外国人听完可能会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在 这里,外国人也许并不是听不懂这个笑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不了解我们的文化 而无法感知其中的“笑料” 。 广受欢迎的科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维尔在写到中国同西方思维的不同之 处时就提到,拥有相同年龄和教育背景的一组中国学生同一组非中国学生被安 排浏览图片,并在观看后被问到看到了些什么。中国学生基本上将图片作为一 个整体来描述,而非中国学生则指出了图片中的某些特定部分。由此,我们似 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学生倾向于在全局中看待事物,而非中国学生则 更关注他们所感兴趣的画面中的特定事物。科学观察应遵循那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所谓客观性原则就是要求观察者

7、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反映观察对象,绝不能搞主观虚构。 (2)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从多方面观察自然事物,把握 对象的各种属性和关系。 (3)典型性原则。所谓典型性原则,就是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一类事物的 共性和本质,特征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观察,使观察易于进行,是结 果具有普遍意义。2.“有人说科学认识始于问题,有人说科学认识起源于观察” ,试评述这两种说 法。 答:“有人说科学始于观察”:这是传统的归纳主义科学方法论,它们认为, 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的,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这种模式与 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不相符,受到不少科

8、学家和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 “有 人说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点。西方科学哲学家、证伪主 义者波普尔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他把科学看成一个 不断提出问题的进步过程,从简单问题到深刻问题,从旧问题解决到新问题提 出的过程。这是正确的。科学始于问题,对问题提出大胆的猜测性解决方案, 各种假说和理论在竞争中接受批判并且遭到证伪,产生新困难,新困难导致新 问题。从宽泛的意义上说,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始于问题”中的“问题”既包括 科学问题,也可包括简单问题。坚持“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起始于问题”的理由 是:(1)从科学理论发展的总体过程看,只有发现了原有理论不能解决的问题,

9、 人们才会去修正、补充它,或者着手建立新理论;(2)从科学技术研究的具体 进程看,人们总是以问题为框架有选择地搜集事实材料,与问题无关的材料则 不在科学技术认识主体中引起信息效应;(3)从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特点来看, 科学技术研究是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是要解决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因为有问题,才需要研究,才有科学技术研究活动4、科学事实的特征1)陈述性。是指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科学事实同语言密切联系,是附加了语 言外壳的客观事实。 2)个别性。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科学事实反映的只是事物的现 象而不是本质,是个别而不是一般。 3)真实性。科学事实是一种观察陈述,但并不是一切观察陈

10、述都是科学事实。 只有为经验或实践所检验过的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观察陈述,才称得上是科学 事实。 4)可重复性。科学事实的可重复性是指对于同一科学事实,不同的人在同样 的环境和条件下,可获得同样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被公认为科学事实,不失 其科学事实的品格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个命题确认了科学事实是事实性与解释性的辨证统一 事实性表征着科学事实的价值和地位解释性则蕴含着科学事实的 可能性条件它发展了科学事实的理论渗透说并能对人们理解自然科学 与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哲学与哲学解释学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意义 科学事实具有解释性编辑 科学事实具有解释性解释性揭示了科学事实的可能性条件这是我们不 是从抽象的人的哲学

11、前提而是从现实中的具体的人的科学哲学前提出发 理解科学事实应该得到的结论马克思曾说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的前 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 才成为前提 6逻辑实证主义理解科学事实的抽象的人的哲学前提在 马克思的实践观念中失去了合法性科学哲学中出现了从人的现实性有限性 以及随人的历史性而来的前理解领会和解释科学事实的生存论转向海德 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具体指出把某某东西作为某某东西加以解释这 在本质上是通过先行具有先行视见与先行掌握来起作用的解释从来不是对 先行给定的东西所作的无前提的把握7一切理解与解释都开始于由解释者 的先行具有先行掌握和先行视见构成的前理解它

12、不仅包 含各种可用语言表达的由各种信念规则和目标组成的理论预设而且包括非 语句的实验技能和仪器要素等实践背景作为主体的本质精神力量前理解与 实验仪器等物质工具一起构成了科学活动的可能性条件西方科学哲学中 逻辑主义的科学事实中性说一个重要的哲学前提就是对现实的科学活 动主体即人的问题的忽视与此相反科学历史主义却过分强调了科学主体 在科学活动中的建构作用将科学事实的生成视为一个纯粹的语言问题一个 纯粹的语言游戏马克思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8当我们从实 践的观念出发来看待科学事实客观实在为科学事实的生成提供了客观的 可能性空间而

13、主体的理论前见价值取向实践背景则是形成现实的认识过 程生成科学事实的一个主体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科学事实作为感性层次 上对客观实在的认识客观对象是其事实性的根据而人的认识的历史性语 言性则是其解释性的来源 5 明确科学事实具有解释性的意义编辑 因此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这是从科学的实际发展中浮现出来的科学事实观 也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念合理解释的科学事实观它对于深化人们对科 学事实的理解对于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科学事实的解释性与事实性的辨证统一能够合理解释科学事实的发展变化 在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的命题中解释性意谓着科学事实的意义与指 称对于概念框架的依赖性而事实性则决定和表征了科学事实的

14、客观性和 不变性这种客观性和不变性表征着客观的因素客体的因素显示着自然 界的力量我们不能同意当代建构主义者所坚持的科学是弱决定的纲领 在它们看来经验世界或自然界的作用在实验室和事实证据方面实在太微弱 了科学家有足够的自由以不同的方式构造科学知识因此不是自然存在 决定科学理论的内容而是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的行为决定了自然界是什么 2P48这种纲领在科学事实上就表现为对科学事实事实性的否定 将科学史中一再出现的科学事实意义与指称的变化归结为科学事实的消失 的确科学史上常常出现某些导致发现和确定科学事实的理论和概念体系被否定从而引起科学事实指称与意义发生变化的情况如空气助燃的事实 在燃素说向氧化学说

15、的变化中其指称由燃素转变为氧地心说发展 到日心说太阳东升西落这一事实的指称和意义由太阳围绕地球转 变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在当代物理学革命中水星近日点的进动事实 指称由一颗新的行星火神星变为一种广义相对论效应电磁波的指 称从以太向光的转变等等但是这些反映科学事实的意义与指称 随解释框架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不仅不能说明科学事实的消失恰恰相反 它们明确反映了科学事实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变性恩格斯曾分析了有关电流 的科学事实在接触说向化学说转变中的变化他说事实终归是事 实尽管我们对于它的观念是错误的如果说我们已经抛弃了陈旧的接触说 那么这种理论要加以解释的那些确定的事实仍然存在 9科学事实就 是这样在解释框架和

16、解释语言的变化中从表面指称深入到深层指称在新的 解释中达到事实性与解释性的新的统一这是科学事实进步的基本形式 2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是对观察渗透理论命题的深化 观察渗透理论是科学历史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它从科学的现实过程动摇 了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理论基础汉森提出这一命题用于表达对 X 的观 察是由关于 X 的先行知识构成的的思想但若像他论证这一命题时那样将之 仅适于将同一幅画看作少女或老妪或者刻卜勒和第谷在黎明的东方是否 看见了相同的事物这样的情况则是一种简单化笔者认为要完整地理解 观察渗透理论的命题需要从哲学科学和日常观察三个层次入手日常 观察即汉森考察的看它重点表征了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 义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渗透理论是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框架的变换问题而哲 学层面考察的则是主体的先行具有先行掌握和先行视见等精神 的本质力量对于现实的认识活动的条件性很显然科学事实作为科学观察 的结果我们在确认科学事实的事实性的同时强调其解释性提出 科学事实是一种解释诉诸的正是上面后两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从科学活 动方面表征了观察及其结果渗透理论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