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495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企业理论第二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完全契约理论(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又称为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le-agent theory)核心是设计一套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代理人“说真话”和“不偷懒”。这个机制将所有可预见到的或然事件都涵盖其中,因此是一个不需要再谈判的完全合同。完全契约理论(Complete contract theory) 在当事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下,完全理性的委托人总是可以设计一个最佳契约,该契约充分考虑了所有可能出

2、现的或然状态(contingencies),并且能够无成本地被第三方强制执行。 因此,完全契约理论通常认为产权结构和权威是不重要的,因为通过契约安排总可以实现最佳效果。契约(Contract) 完全契约理论把参与博弈的各方当事人放在一个委托-代理框架下处理,把所有的交易关系和生产关系抽象为一种契约关系。 经济学意义上的契约范围泛指所有具有实际利益的关系。委托人(Principle)与代理人(Agent) 在一个契约关系中发出要约的一方或者主动缔约方称为“委托人”接受要约或者被动缔约方称为“代理人”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假设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 契约必须以可证实(Verif

3、iable)的条款为内容。 契约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代理人参与约束(Participation constraint) 和激励相容约束(Incentive compatibility constraint)条件的同时,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参与约束:代理人接受契约要比不接受契约好。激励相容约束:代理人干得好要比干得不好时获得更多收入,这样才有上进的动力。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对称信息模型:风险态度与企业的分配制度安排命题1:假定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代理人是风险

4、规避的,那么委托人应该支付固定工资给代理人。命题2:假定代理人是风险中性的,委托人是风险规避的,那么委托人应该以某一价格将企业销售给代理人。命题3:如果双方都是风险规避的,那么双方将以某种程度分担风险,分担程度取决于各自的风险规避程度。命题4:当双方都是风险中性时,代理人获得全部剩余索取权。对称信息模型:风险态度与企业的分配制度安排 如果当事人在财富、能力和信息方面没有差异,那么最佳委托权的安排和工资形式将惟一取决于当事人的风险态度。越是能够承担风险的一方,就越是应该获得企业的财产权,并由他来承担企业员工的风险。作为回报,承担风险的一方应该获得对员工的指挥权以及企业收入的剩余索取权。 这正是奈

5、特的基本思想,也是企业的企业家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道德风险:一般模型 契约理论的标准假设,假定委托人是风险中性的,代理人是风险规避的。 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道德风险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一般模型 一般模型揭示了一个极具操作性的经验规则,就是企业总是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容易度量的指标来更准确地判断员工的行为,从而尽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这也说明,企业的激励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与外部市场和外部环境相系的。道德风险:特殊模型 企业给予销售员的销售提成比例,主要取决于销售员的风险态度、边际成本参数和自然风险或监督难度。给定其他条件不变,销售员越是风险厌

6、恶,或者努力的边际负效用越高,又或者市场风险越大,那么给予销售员的提成比例应该越低。 最优的激励契约在提供保险和提升效率之间平衡,是道德风险模型惟一最重要的结论。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制度安排的新认识 当代理人要执行多任务时,且各项任务在努力成本上是完全替代的,代理人往往会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业绩容易度量的任务。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制度安排的新认识 根据多任务代理模型,对企业内部制度安排至少可以有如下认识:企业可能是一个“低能激励”(low-powered incentives)装置。当员工的工作绩效难以度量或者考核成本太高时,给予低能激励方式-固定工资可以有效地减少员工的机会主义

7、行为。最佳的工资制度取决于保险和效率的权衡取舍。企业是一个激励系统。霍尔姆斯特朗和米尔格罗姆(1994)指出,应该把企业当作一个激励的系统,而不是单一的激励装置。多委托人-多任务模型对企业制度的理解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在管理层也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以便下级员工有比较明确的服从对象。这可以解释国有企业的“婆媳问题”。在我国,一个国有企业有多个“婆婆”管辖,这相当于多个委托人管理一个代理人。 企业的制度安排,不是单纯的直线职能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涉及多个层级、多种任务的复杂安排。不仅要合理安排员工的各项工作,还要科学地协调好员工面对的多个上级单位。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

8、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风险: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后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逆向选择:企业在招聘员工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阿克洛夫(Akerlof,1970)最早以一个二手车的“柠檬(即次品)市场”为例,提出了逆向选择模型。对称信息:基准模型假定一个风险中性的委托人和一个风险中性的代理人签订一个契约。代理人可能是高能者,也可能是低能者。在信息对称的最优情况下,委托人给两类代理人提供不同的分离契约,这两类代理人的保留效用都得到满足,同时他们努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委托人的

9、边际收益,而且两者都仅仅得到了保留效用。但是一旦信息是不对称的,分离契约就会失灵,因为高能者假装低能者会得到更高的效用。这一结论可以解释我国的人民公社制度为什么不利于提高生产力。基准模型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激励员工时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逆向选择:一般模型为了解决高能者偷懒问题或者低能者滥竽充数问题,委托人就必须重新设计一种激励机制,以便诱使不同类型的代理人尽可能地付出有效的努力。委托人为了诱使高能者显示自己的真实类型,并提供有效的产量,就必须给予其额外的信息租金,或者说为了减小高能者伪装低能者的激励,委托人就必须减少低能者的产量,直至低能者没有任何租金。除了给予高能者部分信息租金,或者适当拉

10、开高能者与低能者的工资之外,还有其他手段用来解决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比如效率工资制度。(Shapiro & Stiglitz 1984)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企业的科层安排道德风险模型和逆向选择模型都仅考虑了企业主和员工两层科层结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企业通常都是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科层这种组织方式更好地享用了分工的好处和提高了管理的规模效率;另一方面,科层组织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非效率。关于企业科层的两个模型:威廉

11、姆森(Williamson,1967) 基于信息传递与扭曲的企业最优科层理论和梯若尔(Tirole,1986)关于合谋问题的企业科层理论。基于信息流传递效率与扭曲的科层理论“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信息扭曲和片面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时滞和失真,决策者的有限理性,都限制了科层组织配置决策的有效信息量。基于此,威廉姆森首先对企业科层问题进行有益探讨,认为应该存在一个企业最优科层结构来决定企业静态规模边界。通过模型推导,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越高,那么企业最优的层级或者规模就可以更大。同时,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性质,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程度,以及管理层对非利润目标的

12、追求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模型中的最优企业层级(规模)的决定。防止合谋是企业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威廉姆森主要讨论了自上而下的信息扭曲对企业科层与边界的影响,并没有揭示信息扭曲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和契约安排来减少信息扭曲。后来的学者发现,内部的信息扭曲很可能来自于一种特殊的机会主义行为“合谋”(collusion),即中层干部会和员工联合起来有意地报告不完整信息,甚至错误信息以欺骗高层。关于企业科层中的合谋问题,梯若尔(1986)用一个典型的三层代理模型,初步刻画了纵向组织中的合谋,并且总结了合谋理论的过去和未来的前景(Tirole,1992) 。在考虑了防范合谋的约束之后,高能者的生产条件仍然达

13、到最优,而低能者的生产条件进一步向下扭曲的程度要比前面逆向选择情形时轻,即引入监督者之后,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企业的产生:团队生产与测度难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 Demsetz,1972) 认为企业无非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安排,其本质特征并不是以命令或权威控制下的长期劳动雇佣契约关系,而是生产的团队性质和“中心签约人”的存在。他们认识到许多生产活动都具有团队生产的性质。如果对避责行为(比如偷懒)监督不力,就会导致整个团队生

14、产效率的低下。同时,生产的团队性质也便利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非常困难。鉴于此,克服避责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安排一个专职的检察团队成员投入于业绩的监督者,而且还同时将剩余索取权交给他,以此保证他有监督的积极性。在作者看来,这个角色天然地归资本家。这样,企业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检察装置” (Alchian & Demsetz,1972)。一个能够比非集中契约关系更有效地解决团队生产中的避责问题的装置。委托人的特殊功能:平衡预算及激励安排霍尔姆斯特朗(Holmstrom,1982)的研究表明,在一个团队(比如企业)中委托人的重要功能还在于管理团队的激励安排以便打破预算平衡的困境,从而使得众多代理人博弈

15、的纳什均衡也是帕累托均衡。搭便车问题不仅仅是绩效测度困难的结果,而且还是预算平衡约束的结果。霍尔姆斯特朗(1982)认为,促使团队成员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帕累托均衡的有效途径,就是引入一个来自于团队之外的委托人作为剩余索取者,并由他来设计和执行团队的激励安排。当然,这个方案并不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惟一方案。可见,在企业中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的存在,并不是仅仅作为监督者,而是承担着设计团队激励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角色。而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委托人的这种作用将显得更为重要。2 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理论n完全契约理论的基本框架n企业中的道德风险问题n企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n企业的科层安排n企

16、业的团队生产理论n完全契约框架下的企业融资理论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融资理论詹森和梅克林(Jensen and Meckling,1976)模型,简称为“J-M模型”代理成本及其权衡是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管束支出和“剩余损失”。J-M的基本思想是:当企业资金不完全来自于企业家/经理本人时,他将追求额外的非货币化的私人利益(比如额外的在职消费,偷懒,从事高风险性投资等),因为他只承担这些活动成本的一部分,但是这将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下降,进而影响到出售股份/债券的收益,鉴于此他在寻求外部融资的时候必须有所权衡。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融资理论 对外部权益融资的分析原所有者获得的货币利益少于最初的货币收益,二者之差就是因为代理关系而产生的公司市场价值的减少,也就是“剩余损失”(residual loss),而且,这个财富损失全部由原所有者承担,即所谓的“财富转移效应”(wealth transfer effe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