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251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9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第四单元检测题(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 项是( A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也A. 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徒见欺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班白者多徒行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A. 再迁为太史令 再迁:两次升迁B. 连辟公府不就 辟:开辟C. 衡善机巧 机巧: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D.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毕礼而归之”中的“归 ”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单于壮其节 宜皆降之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A B. C. D. 4下列句子都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D )秦城恐不可得

2、,徒见欺 君幸于赵王 效死于前 皆为陛下所成就 举孝廉不行 以勇气闻于诸侯 为降虏于蛮夷 幸蒙大恩 终不能加胜于赵A B C D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 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述 了汉高祖之后的229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 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C“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 礼、易、春秋;“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 D元杂剧每本戏有两个主角,男主角

3、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 外还有净、丑、杂等。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 同的一组是( D )A. 因入京师 因以讽谏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察纳雅言C.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游于三辅 D. 而无骄尚之情 妙尽璇机之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谢:道歉 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B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呈现,进献即患秦兵之来 患:忧患,灾祸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终不能加胜于赵 加:更加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而君幸于赵王 幸:侥幸8下列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唯大王与群臣

4、孰计议之 召有司案图B一时收禽,上下肃然 可予不C傍行八道 衡少善属文 D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振声激扬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 同的一项是( D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公车特征拜郎中C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 下列选项中句式一样的是( AB )A. 拜送书于庭 以勇气闻于诸侯 会 于西河外渑池B. 何以知之 未之有也 君何以知燕王C. 设九宾于庭 果地震陇西 连辟公府不就D.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者,赵之 良将也 游于三辅11. 名句默写1.望海潮(1) , ,参差十万人家。(2)云树绕堤沙, ,天堑无涯。(3)重湖叠巘清嘉, , 。(4) , ,嬉

5、嬉钓叟莲娃。(5)在望海潮中,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 “ , , 。”(6)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 , , 。”2.雨霖铃(1)执手相看泪眼,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3) ?杨柳岸,晓风残月。(4)开篇就奠定感情基调:“ , , 。 ”皆为以景托情。(5)“ , , 。”是借月来抒发离别情怀的。 3.念奴娇(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2)江山如画, 。 。 (3)苏轼将周瑜的英气勃发,姿容雄伟在诗中写出:“ , , 。”12.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B.全词围绕“伤离别”

6、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 象,情景交融。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坏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 想象刻画心理。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 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13.“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句诗句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 ,大破曹军。B.“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 ,协助周瑜大破曹军。C.“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 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D.“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 破曹军。14.对苏

7、轼定风波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 在乎。B.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C.“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 泰然。D.“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默默斜晖,映照我 身。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 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 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 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8、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 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 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 垫。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中,敏锐地看出“秦王无意偿赵城”, 就略施小计,把璧收回。趁势持璧而立,为下一步行动做好准备。B. 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 用自己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秦王想采取其他方法巧取

9、豪夺,便 假意同意“十五都予赵”。C. 蔺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便提出“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暂使 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然后采取断然措施,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D. 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秦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 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个人生死已置之度外。至此,秦王实 在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事实,蔺相如取得“完璧归赵”的胜利。17.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机智果 断”的一组是( B )璧有瑕,请指示王 怒发上冲冠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臣请就汤镬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A. B. C. D.18对上

10、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B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 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 ,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 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C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这场紧张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 弦。D“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 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19.廉颇蔺相如列传(1)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体通史。(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4)卒相与欢,。2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 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B两都赋的作者是张衡,二京赋的作者是班 固。二都与两京都指长安和洛阳。C“拜、迁、转、徙”都是指调动官职。D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被 称为“四史”。2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宦官(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