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189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论第七章讲稿(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章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 6.1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内涵 6.2化学教学测量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 6.4化学教学评价 6-1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内涵 化学教学测量的概念 :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方式对教师的化学教学和学生的化学学习的效果、质量和水平等属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6-1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内涵 化学教学评价概念 :化学教学评价是在化学教学测量的基础上,对所测得的数量化指标予以解释和价值判断。 6-1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内涵 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关系及意义 :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是两个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 念。如果没有化学教学评价,化学教学测量便失去了意

2、义;而没有化学教学测量,化学教学评价便也失去了依据及可 行性。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测量和评价是教学系统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只要有教学过程存在,就必然伴随着教学 测量和评价;同时还认为教学测量和评价不只是发生在教学过程的终端,而是发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保证化学教学 过程和化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调节化学教学过程使之优 化、鉴定师生教与学的水平。6-2 化学教学测量1、化学教学测量的功能2、化学教学测量方式3、化学教学测量(考试)分类与功能4、化学教学测量的基本程序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v试题分析-难度、区分度 v试卷分析-信度、效度 v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v差异量数-

3、离差、方差、标准差 ( S ) v标准分数 ( Z ) vT分数: T=10Z+50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试题的难度 表示试题的难易程度的指标为试题难度。难度 值以P表示。通常,人们使用“得分率”作为试题的难 度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该试题平均得分,W为该试题满分分值。 如某试题满分为10分,平均得分为6分,则P值越小,试题难度越大。一般考试试卷中多数试题P 值在0.30.8之间,试卷中试题总的难度适中。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试题的区分度区分度是衡量试题区分不同水平学生的指标。区分 度以D表示。是测验项目分析的重要内容,是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

4、的主要指标与依据。通常用D表示,取值范围为1.00至1.00,D越高时,试题的质量越好;D为正时,试题积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高,低分组通过率低;D为负时,试题消极区分。高分组通过率低,低分组通过率高。D值的计算常用相关系数法和得分率求差法。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相关系数法 参加考试学生个体其总分的高低是由每一道试题得分的高低决定的。总分高的学生,其相应每一题都应得到较高的分数,反之亦然。这就是说,当考生在每道试题上的得分与其总分是正相关时,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在该试题应得高分,说明该试题区分度好。若正相关性越强,则表示试题区分度越高。由积差相关公式可得D值的计算公式:式中D为试

5、题的区分度,n为考生总人数,Xi为该试题 各个考生的得分,Yi为对应于Xi考生的总分。应用相关系数 法求得的D值具有普遍意义:若D O.2,则认为该试题的区 分度较差,;若0.2 D 0.4,则认为该试题的区分度一般 ,应加以改进;若D 0.4,则认为该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得分率求差法(也称两端分组法)得分率求差法又称约翰逊法。其具体方法是将占参考 总人数27%的总分高的学生作为高分组,将27%总分较低的学生作为低分组,该试题高分组学生平均得分率与低分组的平均得分率之差,就是该试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与难度有关系。一般难度值为0.3一0.8的试题区分度较

6、高。试题难度值接近0.5时,试题的区分度值接近最大。区分度相同的题目其难度值可能不一样,在这 种情况下P值小的试题所能区分的是高分组的学生,p值大的试题所能区分的是低分组的学生。为了对全部参加考试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区分,需要试卷中全部试题都有 必要的区分度,且难度不同的题目比例也要适当。 思考题:试题的难度越大区分度就越高?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信度和效度图甲:信度低,效度低图乙:信度高,效度低图丙:信度高,效度高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试题的信度 试题的信度是指试题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程度。信度指标表示同样试题几次测验后所得结果的一致性或可以再现的程度。信度值

7、最高为1,表示试题可靠稳定。信度值最低为0,表示试题不可靠。对于较大型的考试,例如考生在500人以上,信度要求在0.80以上,对于年级考试,信度在0.60以上就可以了,信度低于0.50的试题或试卷需重新调整或修改。 试题的效度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效度是表示试题或试卷正确性、有效性的指标,反映考试是否考了应考的内容,是否达到了考试目的。按化学教学要求来说,主要考虑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根据考试目的确定的测量内容引起的预期反应达到考试目的的程度。考试内容越能代表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则试卷的内容效度就越高,反之则低。对试卷内容效度的评价, 可将试题按教学内容特点分类,做出

8、内容效度统计表(见下表 广东省化学高考试题内容效度统计)。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如果试卷内容分布与命题双向细目表分布一致,内容效度就高,反之则低。思考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频数 ( f ):把每一个分数归入一定的分数段。学生考试卷面分数经登分后,要做必要的统计,使用较多的方法是把全体中每一个分数归入一定的分数段,然后制成频数分布图,进行整体分析。例如,某校甲班40名学生化学测验分数,依次排列为:97 95 93 91 91 88 87 85 85 84 83 82 81 81 80 80 79 78 77 76 76 75 75 75

9、 75 74 74 73 72 72 70 67 66 65 64 62 61 57 56 5l(1)求全距R=最大值一最小值=9751=46(2)定组数。分组一般以10一15组为宜,本例定为10组。(3)定组距。取全距与组数的商作为组距。本例中,组距=46/10取整数,以5作为组距。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集中量-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 7-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一组数据有围绕一中心位置的分布范围,规定这一分布范围的统计量数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数表明了众多数据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 标准差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常用的统计量数。标准差符号为S,其计算公式如下:6-3

10、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式中 为平均分,xi为学生i的考试分数,为参加考试学生数。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我们可以从下面例子中看出标准差的意义。有甲、乙两组学生的化学成绩如下:甲组:100,90,85,75,70,65,60,55,50,40;乙组:80,78,75,73,70,68,69,62,61,60。由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求得:显然甲组成绩离散度大,但均分反映不出来。根据计算公式得: 说明甲组成绩离散度比乙组大。利用标准差可以对试题质量作初步评价。一般标准差在510的范围内比较适宜。如果一个班学习成绩比较整齐,考试结果分数分布相对集中,标准差较小,符合学生实际

11、情况,说明试题质量合格;如果一个班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考试结果分数分布离散,标准差大,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则试题质量也合格。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标准分数 ( Z )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相对位置的量数,即表示某个原始分数在平均分上或平均分下有多少个标准差,其计算公式如下: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式x为任一考生的原始分数,X为同次考 试中全体考生平均分,S为考生分数分布的标 准差,Z是某考生的标准分数。当Z=0时,学生成绩处于团体平均水平 位置;当Z=1时,学生成绩高于团体平均水平 一个标准差;当Z= -1时,学生

12、成绩低于团体平均水平 一个标准差。因此从Z分数是大于零、小于零还是等于 零就很容易判断该生化学学习成绩是处于团 体平均水平之上还是之下,或是相当于团体 平均水平。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例1 某学生化学期考 82 分,该班平均分为74分,全班学生分数分布标准差为8分,求该生标准分数是多少?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例2某班化学考试成绩平均分X=80,标准差S=4 ,则该班级8名学生的化学成绩的标准分如下表所示。 序号12345678考试试成绩绩(x)6080729485689173标标准分(Z)-50-23.51.25-32.75-1.756-3教学测量(考试)质

13、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所示算出Z分数后,还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图(如下图) 求出学生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相对位置和名次。例如,某生Z分数是1(即1S),可知他的分数比平均分多一个标准差,比他分数低的考生占84.13%,比他分数高的考生占15.78%,如果考生群体是100人,则该生在其中处于第16名的位次。用标准分数很容易确定某一分数在正态分布曲线中的具体位置,而且各种成绩由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就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合来考察各科水平的差异以及总体水平的高低。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标准分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 例3下表所示,6-3教学测量(考试

14、)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例4 某校期末考试中某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的平均分分别为72、80、85,标准差分别为8、16、14,某学生在这次考试中三科成绩均为80分,计算该生三科成绩的标准分数,并判断哪一科成绩最好? 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也可用来评价一个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其成绩处于团体中的位置。 例5 如下表所示: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T分数: T=10Z+50 T分数,由于Z分数有负数和小数,所以给成绩统计分析带来不便,也与日常教学中的评分形式不一致。美国教育测量专家麦柯尔建议将Z分数转换为T分数,其转换公式如下:6-3教学测量(考试)质量分析与数据统计根据正态分布的结果,标准分Z 5的可能性小于0.13%,所以转化成T分数后,标准分数一般就不再有负数和小数了。T分数的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由原始分数转换成T分数时,如果大于50分,在平均分以上;若小于50分,则在平均分之下。T分数实际是由标准分数派生出来的标准化分数。在麦柯尔的T分数转化公式基础上,又派生出其他的标准化导出分数。 如著名的托福(TOEFL)考试是按下式报告成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