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8181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申论写作一、正确认识申论1、申论概述申论,“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议论、论证 。申论作为一种对国家公务人员能力测试的载体, 其意义为: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 出必要的说明和申述,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论证。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 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 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 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应试者必 须有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 2申论是多种能力与素养的综合考察申论所考察的,不仅仅是“笔杆子”的软硬,更注 重于应试者的“头脑与心灵”,它是多种能力、多方面 素

2、养的综合考察。先看“能力”方面。考试大纲规定:“申论,主要通 过应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 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再看“素养”方面。要想通过阅读与综合分析,正 确理解与把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 方案,并对自己的意见作出严密的论证、准确的表达 ,总是离不了应试者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政治眼 光、较高的政策水平与理论修养等,缺其一,则难以 写出高质量的申论。3写好申论的基本保证在于“不离题”申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是“概述”、“对策” 、“议论”,还是“公文”、“类公文”,应试者都必 须针对给定资

3、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去 撰拟,因此,“不离题”是写好申论的基本保证与 起码要求。倘若应试者误将自己视作一位“自由撰稿人”, 可以不顾“申论要求”,撇开给定资料去随心所欲 地自由发挥,那么,即便文采华丽、字句精工, 也算不得优秀篇章,因为你所写出的东西“走了题 ”,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申论”。4写好申论的关键在于对策及其论证从几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 论试题看,无论是年的三大 块“策论式”,年、年的两大块“公 文式”,还是年以来分析给定资料后的直接 阐述,其测试重点都在于围绕决策看论证能力。 因此,能否提出准确、周全的对策并作出深入 、严密的论证,乃是申论写作成败的关键。应

4、试者 应十分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并在这方面多下功夫。5申论写作容不得任何写作“老习惯”申论,是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也是一种全新的 文体样式,故而不能以其他任何文体的写作方式替 代申论写作,尤不能将申论写作拘囿于自己的写作“ 老习惯”之中。比如,刚刚走出校门的同志,写文章难免有“学 生腔”,而受官样文章影响的同志,写作中爱说“官 话”、“套话”,这些都是申论写作的大忌,务必努力 克服。二、考前准备工作 留心现实与热点问题自年开考申论以来,无论是中央、国 家机关的申论试卷,还是各省市的申论试卷,无一 例外地都是选取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某一时期的 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这已成为几乎 不变的命

5、题原则。因此,应试者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应该分外留 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应多读一 些载于报刊的有关报道与评论,而且还应勤于动脑 、善于思考,直接为各种社会问题设计一下处理方 案,并力求拿出自己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来。这样 的阅读与训练,对于锻炼思维、开拓写作思路,都 将大有助益。多读申论写作范文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申论写作教材中 ,收录了不少往年的申论优秀答卷,有的教材还附上 了评析文章。这对于申论备考者来说,都是十分珍贵 的资料,有助于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套路,培养申论语 感,开拓写作思路,故而应分外珍视,认真阅读,悉 心研讨。 加强写作实践训练各种申论写作教材中,大都设计了

6、一些模拟训练 题,备考者应充分利用这种训练条件,自觉地加强写 作实践训练。只有加强训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写 作速度与写作质量,而且还可在训练中找到一些“实 战”的感觉,才不致于临场失措、手忙脚乱。三、试题规律 (一)命题形式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证 部分。从题目数量看:对于测试要考查的内容可能通过2个、3 个或4个问题来体现。从题目样式看:概括部分有两种可能:1、概述事件( 包括概括内容、概括原因、概括方法等);2、概括主要问 题(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括观点、概括思路等);方案 部分:也可能在不同层面对解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提出 不同的要求。从文体看:概括部分:可以是

7、记叙文、说明 文、议论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文体的综合,或者是 公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既考查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 查公文写作能力。近年来,论证部分的要求越来越向评论 文方面倾斜。(二)试卷结构一般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测试要求三部分组成。注意事项:答题时限、答题要求、指导性建议。背景材料;1000-3000字左右;国家机关申论考试有时可达 40005000字;初步加工的“半成品”。测试要求,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总结概括:对给定材料进行理解、分析、整理、归 纳、概括、综合,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般字数限定在150字以内)。2、提出方案: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 有针

8、对性和可行性(350字以内);也有就材料中反映 的一个问题进行进行分析,提出方案的。如2005年申论 考试就要求针对材料中反映的一个问题扶贫资金被 挤占挪用问题进行回答,而且将提出方案的形式变作对 策有效性分析。3、论证部分:对提出的问题、方案进行阐述、论证( 1200字左右)四、答题思路和应试方法(一)阅读技巧应首先浏览一下后面的“申论要求”,对题型、 题量、难易程度、试题要点等做到心中大致有数, 然后再回头审读“给定资料”。这样,不仅可对试题 处理及时间分配有个整体性把握,而且“带着问题” 去审读资料,也便于把握资料要点,提高阅读效率 ,避免盲目阅读而不得要领。(二)关于申论的审题 (阅读

9、材料)1、时间原则:用够30分钟,读两遍。2、带着问题阅读3、要边看边总结4、看完材料要简单的进行分类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 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 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 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 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 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 之。(三)怎样确定申论主题 定主题的三个步骤: 其一、找出结果。申论考试的材料往往头绪杂乱,层次 混淆;可是上述材料一定会给出问题造成的结果;这些结 果就是

10、我们找出主题的基本线索。 其二、由果导因。一般来说,事物都有因果关系:或 一果一因、或一果多因原因有主有次、有深有浅 其三、引伸原因问题类型归纳举例:污染事实上升到环保;治安现象 上升到稳定;房屋拆迁上升到城建;三乱现象上升到执法 ;考试、留学上升到教育;人口问题上升到计划生育;汽 车堵塞上升到城市交通;下岗分流上升到社会就业;偷税 漏税上升到社会分配;户籍问题上升到城镇化建设;农民 进城上升到三农问题。(四)总结概括题的应试方法1、总结概括有两种题型:一是内容概述;二是要点概述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 题,条理清晰地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 行深入分析

11、、加工,探究本质。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 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要点概述:是要求考生概述材料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 内容。一般表现为概述原因、概述方法、概述方针政策、概 述观点等。这种题型要求概述的内容要点散布于材料中,要 求考生将有用的信息提捡出来。例如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 考试第二题“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 策”,这道题只要将材料中的有关要点提捡出来加以概述即可 (1)概述内容的方法第一步 概括各层次的含义(阅读过程中已完成)A、删减要素的方法:通过初次阅读得出的要素有: 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在此基础 上,对人

12、物和事件这两个核心要素不可删除,而象时 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要素,可根据需要保留或者 删减。B、分类归纳的方法:有些材料是有争议的意见或事 物的不同表现形式组成,对于这类材料,我们可以采 取分类归纳的方法,即对于相同意见或方法进行整合 ,对于不同的意见或方法进行分类,然后概括出主题 。 第二步 概括中心(阅读过程中已完成) 第三步 依据要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考虑字数,具 体成文。注意:文字一定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一般来说 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 出对策。 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 提出对策。 第四,综述材料

13、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 势提出对策。例1:网络诚信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 的一大主题。当前,网络不仅是一种时尚和潮流 的象征,更是一个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甚至综合国 力的集中体现。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网络同样也 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成 为一些不法分子新的犯罪场所,网络上的“诚信” 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网络中保持诚信,不仅 要靠自身的力量去努力,而且还需要社会各有关 部门的共同努力。(五)提出对策的解题思路和应试方法1、概说:提出对策考核的核心是考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提出的对策必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 同时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提出对策是建立在 对

14、材料综合分析、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 2、提出对策的思维方法辩证思维 (1)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2)抓住特殊性分析 (3)多向求异分析 (4)因果关系分析3、提出对策的思路因果分析要想对某一问题提出对策,一定要知道这个问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何以产生?然后才是怎么解决?这里关键在于问 题产生的原因,这就得借助于因果关系来解决了。因果关 系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4、提出对策的写作步骤第一步 分析原因,标本兼治第二步 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表述方法: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长期、中期、短期。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能分清轻重缓急,是一个高 明的决策者和一

15、个拙劣的决策者的核心区别之一。解题方法: 第一步 分析原因,标本兼治例: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企业追求利 益,生产劣质食品,并使其流入市场(为什么) 食品行业安全意识薄弱,各主管部门管理不力; 监督薄弱;对事件的治理措施不力;食品安全多头 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差(为什么)食品安全管理法规有待完善。第二步 对症下药,具体成文例1:第一,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法规体系,加 强监督管理。加大对食品造假、掺毒等行为的打击力度 。 第二,提高基层行政执法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对消费 者投诉的敏感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 力度,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第三,加大对

16、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对一些严重背离 诚信、违法经营的企业和个人,要加大惩处力度,建立 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第四,尽快修补好“食品安全网”。目前,我国食品安 全缺乏统一协调和统筹规划。要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 全监督管理法”。减少和避免立法和执法上的互相冲突, 从而理顺执法监督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第五,提高上市食品卫生质量水平。这主要包括推进绿 色市场认证、健全市场例行检测制度、推进新型流通方 式、完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和积极倡导绿色消费。 例2:加强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制体 系,保护网上知识产权。以法治来保证信用,以 规则来维护信用。加强对互联网站刊发新闻信息的管理,以国家 重点网站为主体,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站新闻信息 采制发布的审查把关制度。同时,严厉打击利用 网络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行为,坚 决查处利用网络手段坑害消费者,非法谋利的行 为。努力打破信息不对称,建立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