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bb****7 文档编号:48581378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诵读马列经典著作心得体会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我们都应坚持学习,学 习先辈的革命传统,学习马列主义的景典著作。因为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始终是指 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最有效思想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 富。一、联系历史发展来认识马列主义。马列主义的产生,离不开 19 世纪的国 际社会环境。生产力状况、阶级关系及其矛盾与冲突、工人运动、资本主义自由 竞争、频频爆发的经济危机等,都是马列主义诞生的社会基础。当然,不能排除 创始人在具体分析问题时, 得出的个别结论及某些对未来社会的假设推论没有被 社会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甚至是不正确的

2、,但这丝毫也不损害作为一种科学的社 会发展理论的基本精神。不参照历史,拿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来比照经典著 作的个别结论,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能弄懂原著,学不好经典著作的精髓。二、把握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 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休戚 相关。这个过程清楚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马列著作的传播,无论在战争 环境还是在和平环境,也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始终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锐利思想武器,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 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南巡谈话中指出:“学马列要精,

3、 要管用。“精 ” ” 就是基本的、根本的、本质的原则和精髓; “用”学习和把握就是实际的工作和 任务,具体的实践和操作。在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应领悟其思想 的内核与实质,着重把握理论的原则立场、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马列主义作为 我们的立国之本 ,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方面工作的理论指南 。对于社区工 作人员来说,重要的是马列主义中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工作实际 中 ,就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切实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 导思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 有重要的

4、战略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还在读马列,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她是 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到毛 泽东、邓小平,其中的思想核心理论一以贯之,都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倡导者和实 践者 。后人不断将基本原则思想同时代特征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本土化和 具体化,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静止地把 他看成是一段历史理论,而应动态地把她看成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今天 我国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活动就是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 供新的论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动态的、 开放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

5、义的思想体系,就会形成一种源与流的整体 概念。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从本质上讲,与时俱 进是马列主义的重要品质和特征。从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产党人在不断续写着共产党宣言 的篇章。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就,不仅是因为坚持了马 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思想品质,不断进行理 论创新, 提升马列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同样,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时,新时期检察工作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 思主义来进行指导,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法 律监督,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深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 公正廉洁执法 ”等三项重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增强全民 法制意识,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