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76010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可知性1、哲学的物质概念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唯一特性: 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1、客观性(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物 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2、可知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指 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 同一

2、性。物质的“客观性”和“可知性”,正确回答了 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了唯物 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从区别看,物质抽象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 形态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 性除了客观实在外,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物质 是永恒存在的,不生不灭的,物质具体形态是多 变的,有生有灭的。2、从联系看,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 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具体形 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3、注意:不能说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物质事物,事物指 物质具体形态;人们不能改变、创造物质,只能 改变物质

3、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以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 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 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原理)2、为什么说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3、为什么说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演 变过程1、2思考: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地理环境(生存空间)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

4、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4、为什么说 世界 是物质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2015年江苏卷) “如果你是鱼,不要迷 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 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 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 是因为( )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 B C D3、2014年5月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连续出 现

5、强降雨天气,广东、湖南等省约52.68万人 受灾,倒塌房屋1 400间,紧急转移5.33万人 ,受灾农作物22.83万亩。材料告诉我们 A人与自然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有其自身的客观 规律的 D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专家指出,人类的活动破坏了地面的地质 结构,这是洪涝灾害的破坏性加大的重要原 因。这说明 A人类的活动要尊重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B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C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5、 (2014上海高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 A物

6、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过程1、哲学的运动概念(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 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物质离不开运动),反 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观。(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 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物质载体反 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了什么样的 错误?否认事物的运动,离开运动谈物

7、质,是一种形而上学静止观。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关 系运 动静 止区别含义 不同指宇宙中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空间位 置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基 本不变。性质 不同绝对的、无条件 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 时的联系a.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b.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 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错误观点)1、欧布里德“借钱不还”理由;克拉底鲁的“人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

8、河流”;惠施的“日方中方睨, 物方生方死”。2、如僧肇的“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芝诺的“飞 矢不动”(还有“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他把无限 份时间换成了无限长时间)。 只承认绝对运动否定相 对静止:-相对主义 、诡辩论只承认相对静止否定绝对运动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 克拉迪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芝诺认为“飞矢不动”。(P32专家点评 )看到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是相对主义诡辩论。看到静止,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观点。如何理解以下这三个观点?1、(2015

9、年江苏卷)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 2、(2015年上海卷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 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 是( ) A.发展中断 B.显著变动 C.相对静止 D.非连续运动 3、(2015年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 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 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 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 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 新常态体现了( ) 事

10、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 B C D4、“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既是它本身 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 。这句话是说 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A、 B、 C、 D、5、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 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 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 ,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11、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6、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 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 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 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 舍静知识回顾: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是什么?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是什么?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原理是什么?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5)规律

12、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及 方法论?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含义:三、运动是有规律的三、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固有”的联系:事物自身具有的、真实的联系,不是人主 观臆造的、强加的。 2、“本质”的联系:不是现象联系,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但不 等于本质。 3、“必然”的联系:是必然发生、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联系 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必然通过偶然表现出来。 4、“稳定”的联系: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联系,不是多变的、 易逝的联系。注意:作为规律的联系四者必须同时具备,但四者并不是任何 时候都是一致的(

13、如现象联系有很多也是固有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只有“本质联系”一定同时具备另三者属性,故“ 规律”有时就指“本质”。 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B、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 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简单说:规律普遍存在 )。2、规律的特征: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 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 人类。注意: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

14、律但不等于改造、改变、 消灭和创造规律。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前提是必 须尊重规律,两者是统一的。4、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 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 件和要求。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 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 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 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错误 倾向一是“宿命论”,夸大规律的客观性,认为人 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二是“唯意志论”,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规律的客观性1、(2011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

15、辽远也辍广。”这句话 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 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D、矛盾具有普遍性3、“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 法”这表明A宏观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C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规律的4、(2011四川卷)吕氏春秋察今记载: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 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 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 同哲学寓意的是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 勇所抗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 者,谓之神5、(2011重庆卷)“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 方法”(选自信仰的沙漠),这给我们的 启示是 A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 B.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C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