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57397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长效机制,力争文明之花常驻xx 年,xx 单位将坚持把文明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进一步探索创新,持续推进,着眼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有如下工作思路:一、坚持把整治卫生环境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突出任务。针对卫生环境秩序易“反弹”的特点,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是深入推进城管革命,提高城管标准化、数字化、网格化水平,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实现环境更加优美 ,城市更加和谐的目标。二是进一步改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社区路面、下水管道、防盗门 、路灯、墙面、消防设施等基础设施问题,积极主

2、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整改、完善。三是经常性开展整治行动。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开展集中整治,必要时候发动全街工作人员参与整治行动。加大对交通违章现象的管理、教育,有效整治行人闯红灯、翻护栏、乱穿马路等问题。二、坚持把熔铸社区精神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灵魂工程。将社区活动与社区精神相融合,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不断积淀、传承和创新 ,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一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 、社区讲堂等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学习。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比赛等各种艺术形式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3、值观变成居民群众的行动自觉。二是努力弘扬志愿服务和雷锋精神 。加强对社区志愿者的日常跟踪管理,街道社区党组织定期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三是着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文化认同。街道社区党组织努力挖掘辖区现有的文化资源,通过组织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和服务活动 ,着力让先进文化成为辖区居民的生活品味,变成居民群众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爱老、助老、敬老”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认同。三、坚持把提高居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是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弘扬“真善美”。如,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身边的感动”、“最美基层干部”、“最美共产党员”等主题

4、评选活动。建立街道社区先进人物事迹档案,编制街道群英谱等让蕴藏在群众中的好典型、正能量传承下去。二是坚持让居民更幸福的理念,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志愿服务行动、文明餐桌行动,切实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四、坚持把发动群众参与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突出活动设计,让群众充当创建的主角,使文明成为辖区居民的自觉行为。一是培育发展壮大社区文体团队和兴趣小组,加强对团队组织的联系服务管理,让文体团队和兴趣小组成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三是加强对文体团队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在较为成熟的文体团队内部建立党小组或指派党建联络员,为保障群众文体团队的拓展、训练和活动

5、正常开展,拟从惠民资金中预算列支 30%的资金作为社区群众文体活动促进专项资金。二是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将文明创建的精神蕴含于各类活动中,提高文明创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让居民群众在愉悦、健康的文体活动中感受文明,感受温暖,自觉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五、坚持把完善创建机制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保障。城市文明不是一朝之功,只有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才能使文明之花永久绽放。一是常抓不懈。积极适应暗访、测评的新常态,坚持文明创建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决不立足于迎检“应急”,认真归纳总结以往好的做法和经验教训,建章立制,并常态化坚持。二是明确责任。分解指标,量化任务,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夯实目标管理责任,每位班子成员都承担包社区、包网格、包路段责任。三是推进网格化管理。每季度下发网格工作重点,对各网格实行日常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每月一测评、一通报。四是加大街道社区文明创建人员和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