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57379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doc(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济南市改革开放探索与发展综述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1978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变革,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春华秋实。在中央、省委领导下,济南市委和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济南特点的发展新路,泉城济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发展要有新局面,改革要有新开拓。今天,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更需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往开来的使命感,不失

2、时机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改革开放历程(一)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起步(1978.121982.8)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和全面拨乱反正,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平反了冤假错案 ,落实了党的政策,思想开始得到解放。农村改革率先起步并步步深入,农村面貌开始改观。 1978 年起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契机,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济南市委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了真理标准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认真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的召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改革开放方针的推行,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变。济南市各级党组织紧紧把握时代变革所带来的重大机遇,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有效调动了干部群众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1979 年 6 月,长清县委驻双泉公社三夏工作组根据群众意愿 ,将土地分给群众,开始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济南农村改革的序幕 。这次体现民众首创精神的改革实践,得到市委的重视和支持,并迅速在全市推广。9 月,济南市委开始在全市农村推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部分社队搞起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

4、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0 月,济南市委召开县、区委书记座谈会,围绕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等问题研究了改进措施。1981 年 7 月,市委要求各县和有农村的区进一步普及、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景象。(二)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治理整顿工作完成(1982.91992.1) 党的十二大召开后,改革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双轨制”;价格闯关以及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等其他领域的改革迈出重

5、要步伐 ,对外开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在此期间,济南划入沿海开放区,为济南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在农村改革步步推进之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启动。在改革确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目标,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之后,济南市把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79 年,济南市先后出台了 11 个改革方案,对扩大企业在计划 、产品销售、价格、资金使用、信贷、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力做出试行规定。把企业经济利益。经济效果、经济责任结合起来,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稳定与发展农业联产承包责

6、任制的基础上,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政社分开,撤社建乡,全市共建立起 59 个乡镇。撤销生产队,恢复行政村,结束了延续 20 多年的社队体制。1981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 ,对社队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整、整顿。许多社队企业被村里的能人承包 。1984 年中央 1号文件在雇工问题上为社队企业承包提供政策空间,并批准农村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催生了更多承包经营和多种经济联合形式。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措施,迅速调动了全市乡镇企业发展的积极性。1985 年,济南市取消了实行 30 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把农村经济逐步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

7、道。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 年 7 月,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济南市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12 月 ,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济南市委决定进一步扩大国营大中型企业自主权。先后在生产经营 、产品销售、资金使用、劳动人事等方面进行放权 ,同时在企业内部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内部承包、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多种经营等;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另外,打破了城乡、区划、行业、单位之间的封闭状态;改变了以行政手段组建联合的老做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纵横弹跳”之路。 1984 年 11 月,济南市出台关于大

8、力发展城市区街集体和个体经济的决定,提出生产和服务相结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兴办商业、旅游、生活服务等事业,并逐步建立开放的、多渠道、少环节、多层次的农副产品流通体制。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也开始进行改革。1985 年 8 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济南市贯彻的实施意见;同年,开始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此外,在财政 、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 在全面改革的同时,济南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这一时期,济南先后与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法国等多个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这一阶段,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济南市

9、开展了整党工作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期间,党的十三大召开,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济南市召开了第四、第五次党代会,对济南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在中共济南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农村的第一步改革顺利完成,第二步改革全面顺利推进。1987 年底,济南市工业产值超过百亿,跨入全国大工业城市行列 。1983 年 6 月,国务院批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朝着具有泉城特色、环境优美、文明整洁和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迈进。 (三)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992.12002.11) 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省委

10、做出济南“五年大变样”的重大决策 ,使济南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济南市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各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企业重组改制的力度,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思路,改善外商投资条件 ,全市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不断向纵深发展;济南大规模城市建设拉开序幕;精神文明建设涌现出济南交警、工行、民政等一批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 世纪 90 年代初,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新一轮改革随之启动。企业大规模股份制改造,国家财税制度、金融制度的革新,拉动内需的一系列措施,司法工作的改进,教育与科学文化事业的振兴,为

11、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铺平了道路。自从国务院批准将济南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实施“大外资”战略,贸易方式逐步由出口供货型向自营出口创汇型转变,对外贸易主体由“外贸企业一元化 ”发展为外贸企业、自营出口生产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路大军”出口创汇的“大外贸”格局;同时,济南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一批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从全球化战略出发,纷纷跨出国门,对外承接工程或投资设厂。 1992 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使人们的思想摆脱了姓“资、姓“社”的羁绊。济南市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的大讨论,以学习、宣传

12、、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基本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使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再一次得到大的解放。10 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济南市的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阶段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推进财政、税收 、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流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的改革,至 21 世纪初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在工业经济上 ,以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为

13、重点,提出了“抓大放小、名优膨胀、三改联动、管转并重”的工业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方针,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加大企业重组改制的力度,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推广“银企联手”、“两本管理”的工作思路 ,济钢、浪潮、齐鲁制药 、山水、重汽等一批重点集团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效益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农村工作上,提出了以“两化”为突破口、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人下乡”、干部下派、扶持欠发达县乡等加快奔小康步伐的工作思路。在城市建设上,提出了“两翼展开”建设“东区西园”,抓好基础、形象、便民“三大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在这些思路和方针的指导下,济南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14、业取得明显成就。 20 世纪 90 年代,农村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前进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解决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根据邓小平农业改革两次飞跃的思路,济南市农村经济坚持“五条路子”奔小康,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产品向优质化、生产向专业化、布局向区域化发展。1993 年起,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开展“村办企业年”活动,通过政策引导、干部下派等形式,迅速在全市农村掀起经济弱村上项目,经济强村上规模、上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潮。1996 年,全市乡镇企业开始了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两个根本转变为目标 ,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

15、,着力发展规模经济、高科技、外向型的第二次创业。1997 年底 ,全市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乡镇企业累计达到 39 家 ,有 17 家乡镇企业集团成为全国千家最大利税总额乡镇企业。济南市乡镇企业已经开始了由扩张数量向全面提高质量和效益的转变,并在质的飞跃上实现了新突破。 在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金融市场、科技市场、人才市场、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市场、劳务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市场建设加速进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时期,济南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由“窗口”行业突破,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16、。1995 年 10 月 15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济南交警支队题写了“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济南交警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济南工商银行的文明优质服务、济南民政系统为民解难服务等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 1997 年 6 月 15 日,中共山东省委召开了第一次专题研究省城济南建设与发展的常委扩大会议,做出了“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济南的城市面貌有一个较大改观,综合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的重大战略决策。济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 年累计投资近 600 亿元,圆满完成了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确定的 6 项重点工程和市里安排的30 多项工程,城市面貌、综合功能明显改善。济南相继获得“十佳优秀旅游城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1999 年底,济南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四个创新”的总体思路。进入 21 世纪,济南工业结构调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