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6941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新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_(公开课)(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题1:2011年考试报48期测试四作文题 。新老年法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 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也就是说,引起广泛共鸣的“常回家看看”将 不再只是一种企盼,还有可能变成法律义务。这个消息引起了热烈的争议,很多人 痛陈年轻人的无奈,质疑用立法手段是否真正 地收拾“世道人心”。当然其中也支持的声音 ,有人认为这样维护了老人的权利,可以约束 不孝子女。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 体作文。 (一)列举理由式时评两篇 优秀作文1 为新老年法草案叫好 新老年法草案特别强调,“与老人分开居住的 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这有可能将“ 常回家看看”变成法律义务,对些我十

2、分赞同,我 为新老年法草案的这一规定叫好。 首先,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有利于维护老 年人的权利。 经济社会越来越发展,但人情味似乎变得越来 越淡,许多成家立业的子女因为各种原因而搬离了 老屋,只剩下年迈的亲人独守空巢。懂得孝顺的子 女或许还会每月寄赡养费回来,而那些不孝的子女 则完全忽视了老人的存在。比如有一个淮北老人把 子女靠上法庭,只为见子女一面。而那些为讨赡养 费而打官司的更多了。老人曾经为家庭作出过贡献 ,但到老了却只落得个晚景凄凉的下场,这对他们 来说是不公平的。比起赡养费,老人更想亲眼看看 子女,享受天伦之乐。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能 让老人在心理上获得安慰,保护老人的权利。 其

3、次,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能促进家 庭的和睦。 亲人不易被忘却但容易被忽略,年轻人经 常以各种理由为自己不回家开脱,而年迈的双 亲因为为孩子着想,当然不会有过多的怨言。 正因为如此,获得宽容的子女就误以为自己不 回家也没什么关系,这样下去,再亲的亲人也 由于分开的时间太长,互相的共同话题越来越 少。而常回家看看则能弥补这些不足。家中的 电器产品坏了,常回家的儿子能及时发现,当 他满头大汗修理完的时候,母亲已煮好了热腾 腾的面条等着他,这样的情景可似曾相识?常 回家看看能将工作上的不快向妈妈说说,听到 儿女工作生活上的难处,父母或许会给出意见 帮助解开心结,一家人谈天说地,其乐融融。 再次,立法

4、规定“常回家看看”能在社会形成 尊老风尚。 当一种行为已成为习惯时,它所产生的力量是 巨大的。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就是提醒人们要 尊老,要牢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当 更多不孝子女受到惩罚时,人们会报以鄙视的目光 。当更多的人都参与其中,重视老年人的物质和精 神上的需求时,社会上就会形成尊老风气,而这对 老年人安享晚年无疑是有利的。不仅能让他们在精 神上愉悦还能延年益寿,而这样的社会风尚反映的 是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所以良好的风尚的形成有 赖于法律的促进。 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对于个人、家庭和社 会都有如此多的好处,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 点都是让老人生活幸福安享晚年。孝顺的子女

5、当然 更希望老人幸福,所以不会反对;而不孝的子女也 会受到束缚,所以不应反对。总之我们没有理由反 对立法规定“常回家看看”。 优秀作文2 别让尽孝变成法律义务 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当然要孝敬父母 ,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种人之常情,也是中华民 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让新老 年法草案中的“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变成一种 硬性的法律义务。我的理由如下: 第一,法律的强制性会使父母与子女的隔阂更 深。 现在,许多成家立业的子女,自己过上了优裕 的生活,却因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不够,或者为了生 活在加班加点的打拼,而暂时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 恩。有些人甚至把赡养父母看成是一种负担,于是 出现了所谓“一次

6、性付完赡养费”的现象,出现了 “父母皆祸害”的不孝言论。出现这种不孝现象的 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缺少沟通,心里 有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孩子也为人父母时, 他们会理解并回到父母身边。在他们还没有切身体 会的情况下,如果硬规定他回家尽义务,不回家就 违法受审,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利于他们的反省, 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反感,从而加深了子女与父母的 隔阂,造成不可挽回的感情破裂。再加上“回家看 看”既是在家翘首以待的父母的期盼,不也是在外 拼搏的孩子的期盼吗?如果时间允许,金钱允许, 谁不想回家看看啊。如果因为生活的压力不能如愿 ,这也算是犯罪吗?那亲人之间还有什么亲情可言 。 第二,用立法来

7、维护孝道,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孝道沦丧的社会问题。 如今,孝道的淡化主要是由于社会人心变 得越来越浮躁,人们忙于追名逐利,而淡忘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所以立法维护孝道是治标 不治本,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孝敬父 母更需要的是挽回“世道人心”,加强思想道 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以德育人, 从根源上挽回“世道人心”。要从小对孩子进 行孝道教育,在社会上形成敬老孝亲的良好风 尚。古有孔融让梨于哥哥,黄香为父母温席; 今有朱邦月关爱残疾的妻子和她前夫的两个儿 子成为孝老爱亲模范,齐景海书记孝敬母亲感 动国人,北京大学周其凤校长跪在母亲前面向 母亲拜寿温暖人心。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 的榜样。

8、要让这些美德善行成为影响人的正能 量。 第三,由人之常情变为一种无情的法规是民族 的悲哀和人类的退步。 “回家看望和问候老人”,多么简单的行动, 多么幸福的期盼,怎么现在要写进庄严而冰冷的法 律条文上呢?对父母行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 传统美德,本应是人人发自内心地一种情感需求, 就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难得的看望,这么简单的 事情我们都做不到吗?古代提倡“以孝治天下”, “百德孝为先”。李密的陈情表流传至今,真 正发自内心的孝才能感动人。古人说:“树欲静而 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子女不尽早孝敬 父母,到时就会后悔莫及啊!难道还要等到法律的 强迫才去做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民族的悲哀和人性

9、 的沦丧吗? 如果真正要孝道回归,不能靠法律来约束,而 应该从教育中唤回心灵。试想,如果一个人因不回 家看望父母而要被抓去坐牢,这不是让父母们尴尬 而又寒心吗?所以,不能让尽孝变成法律义务,而 要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让尽孝成为子女的自觉行为, 只有这样,老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关怀和安慰,才会 感到真正的幸福! 总结:列举理由式时评行文五步法: 1、概括事件,明确表态明中心论点 2、列举对象,包括当事人及隐性对象。 3、从不同对象身上找理由。设分论点 4、看主要对象的行为及动机,联类似例子找论 据 5、从不同对象身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列举理由式时评的优缺点: 优点:观点鲜明,理由充分,成文快,

10、思路清 晰。 缺点:不足之处在于结构不够灵活,分析不够 深刻。怎样才能克服这些不足呢? 我们可以从“纵”的角度对这一事件本身进行思 考。 首先我们来探究原因。我国古代一向以孝治天下 ,孝道深入人心,为什么今天会要立法来维护孝道 ? 我们还可以预测未来。如果不立法维护孝道会有 怎样的结果?从而分析危害。 下面我们可以看范文3,学习引议联结式结构。 (二)引议联结式时评一篇 优秀作文3 新老年法能安抚老人的心 新老年法将常回家看看规定成了一项法律 义务,不再是一种企盼,这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本人是认同这一法律的规定的。因为这样可 以让老人有一个温暖的晚年,不用孤单寂寞到 老。 (引) 为什么会有这

11、样一个法律作出这样一个特殊的 规定呢?这正反映了当下有不少人不回家看看老人 的现象。这部法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 。 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忙 碌。因此,“很忙”成为众人不回家的有力理由。 但是为什么他们有去旅行的时间,却没有回家看看 的时间?有时间去灯红酒绿的地方,却没有时间回 家看看?究其原因,不外两点,一是感恩之心的缺 失,二是道德之心的缺失。首先说一下感恩之心的 缺失。70、80年代以来,家庭的独生子女变多,因 为家中的过分溺爱,心中那份感激之心缺失,不懂 得感恩父母,不懂得回报父母。长大后,有了工作 ,就将父母抛在脑后,不再给父母一丝关怀与温暖 。第二就是道德

12、之心的缺失。中华民族那源远流长 的传统美德,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正在接受着严 峻地考验,“孝顺老人,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逐 渐被人淡忘,人们的道德之心逐渐沦丧,取而代之 的是更为实际的追求物质享受。正是这两种原因导 致了“空巢老人”的问题频频出现,令老人们越来 越孤单。(议) 现实生活中这样长期不回家看看的例子还少吗 ?老人院就成了成年人抛弃老人的最佳场所。将老 人送进去后,就撤手不管了,每逢过节,总有时间 去交朋结友,到处旅游,就是不回家看看老人。看 父母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事。这样下去,后果显而 易见,不仅是一个老人的孤独,还会是一个家庭的 冷漠,更会是一个民族道德的沦丧。(联) 所幸的是,

13、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 。立法规定孝亲义务这无疑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起 了一个很好的开头。这将约束那些不孝子女。当然 ,除了立法,还要加紧对人们道德的教育,前一段 时间全省动员学习弟子规,新闻也频频播放讲 孝道的感人事迹,这些实际行动令人懂得尊敬和孝 顺老人,让那些传统美德再次回到人们的心田。立 法的保证加上道德的辅助,一定可以令中国社会更 和谐,令老人的晚年更加安乐。(再联) 让立法安抚老人的心,让爱围绕老人吧!(结 ) 总结:引议联结式 (一)引议联结式时评行文五步法: 1、引概括事件,引得简洁,观点鲜明。 2、议挖根源,要从社会或人生的深度去思考。 3、联不好的类似现象预测未来,分

14、析危害。 4、联好的类似现象从中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5、结回应材料,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二)各部分要求 1、提出问题观点要鲜明 2、分析问题理由要充分 3、解决问题措施要可行 (三)注意的问题: 1、新闻事件才适合写时评 2、开头一定要引材料中的事件 3、分析原因及危害时要在摆事实的基础上讲道理 (2010茂名“一模”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1月8日,北京大学公布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 施方案,校长以个人名义推荐学生上北大,获推荐者可降30 分录取。不久,全国39所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公布了推荐学 生的名单,据权威人士说,这批学生绝大多数是不用推荐, 考也能考上的。这

15、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实名推荐制,推荐什么样的 学生等问题,众说纷纭。北京大学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新方式打破应试教育的传 统模式,是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才”、特别是学科特长更 突出的“奇才”“偏才”提供入学机会。对中学校长来说,推选“奇才”、“偏才”是一件困难 的事,怎么个“奇法”“偏法”没有标准,也难定标准。同 时,各地的中学校长们在选择的过程中,出于维护公平、坚 守诚信、迫于舆论压力等各样的考虑,选来选去,最后还是 选分数高的。更有人评论,北大实行校长推荐制看似是一项改革,其 实是一种宣传和抢夺生源的行为。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 或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故事,发表看法等。要求:自 选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别让“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带来教育不公 北京大学公布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一 方案的实施令各界人士议论纷纷,真可谓一石激起 千层浪!作为一名准毕业生,我也觉得这一方案的 实施不大妥当。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文化繁荣之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