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6707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0.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_中国旅游区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六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第一节 中国旅游区划 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第一节 中国旅游区划一、旅游区划概念、目的 二、旅游区划的原则 目前,我国共有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 个特别行政区。合计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中国有多大?中国有多大?漠 河曾母 暗沙汇 合 处最西 端 渤 海 黄 海 东 海南 海辽阔的国土辽阔的国土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第一阶梯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第三阶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大兴安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太行山脉太行山脉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四川四川 盆

2、地盆地长江长江 中下中下 游平游平 原原东东 海海太平太平 洋洋第一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第二级第二级 阶梯阶梯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海平海平 面面昆仑山脉昆仑山脉祁祁 连连 山山 脉脉横横 断断 山山 脉脉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 1、十三座骨架山脉:、十三座骨架山脉: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冈底斯山、喜 马拉雅山、横断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台湾山脉。马拉雅山、横断山、阴山、秦岭、南岭、大

3、兴安岭、太行山、台湾山脉。 2 2、三大平原:、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 3、四大高原:、四大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4 4、四大盆地:、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5 5、五大丘陵:、五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闽浙丘陵、两广丘陵。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多样的地形一一、旅游区划、旅游

4、区划旅游区划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出发,根据旅游地域分工原则,按 照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异性及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行政等条件组合 和内部联系程度,在地域上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旅游区。(一)旅游区划概念、目的(一)旅游区划概念、目的旅游区划的任务: 确定旅游区比较合理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区内各级旅游经济中心 。 阐明不同区域的旅游地理环境状况,摸清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主要资源特色。 明确各旅游区的性质、特征、功能、地位和优势,提出区域旅游发展方向和规划建设重点,为研究各地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 阐明不同区域的主要旅游路线,明确各区域的主要和代表性旅游点及其 主要功能特征,以便发挥旅游“热点”

5、的优势,促进旅游“冷点”的开发,提高旅游区的整体功能效益。 l 旅游区划直接目的:要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和界线。 l 旅游区划根本目的: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 ,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基本优势,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的旅 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的旅游 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一、旅游区划一、旅游区划(二)旅游区划概念、目的(二)旅游区划概念、目的一一、旅游区划、旅游区划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旅游资源以 及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必

6、不可少的各种旅游设施。(三)旅游区概念、特征(三)旅游区概念、特征旅游区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p 系统性:职能上和地域上都是完整的,具有配套的社会功能,拥有食、住、行、游、娱、购等子系统,能系统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 p 地域性: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载体,每一个旅游区内至少有一个完善的旅游中心或者旅游组织基地,并有发达的旅游交通网络联系内外。 p 层次性:有不同功能类型和不同等级层次之分,各个层次结构的旅游区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区系统。二、旅游区划的原则二、旅游区划的原则旅游区划的原则是进行区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1.综合性原则 旅游区划应综合分析自然和人文各要素间相互关系和组合结构,以进

7、行合理分类、划分区域;同时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产业,而整体 效益又是系统优化的主要目标,因此旅游区划必须从整体上综合衡量,通 盘考虑。2.相对一致性原则旅游环境、旅游资源等方面在地域空间上虽千差万别,但在某一范围内总可以区分出若干相似性较大而差别性较小的区域合为一个旅游区,以 同其他旅游区区别开来。相对一致性原则包括旅游资源成因的共同性、形 态的类似性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三重含义。二、旅游区划的原则二、旅游区划的原则3.地域完整性原则 旅游区划应保证每一等级的旅游区在地域上和职能上的完整性。4.主导因素原则 旅游区内部往往由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组成,而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区内所起的作用是不

8、同的,往往是其中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在起 主导作用,制约着旅游区的属性特征、功能和利用方式,使其主体鲜明、 重点突出、有强烈的个性。因此,在区划时可以突出某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5.旅游中心地原则 每个旅游区都应有一个或几个旅游中心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依托。旅游中心地可以是旅游区内的风景名胜区,也可以是区内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但必须有较好的食宿、交通、通讯、购物等必备的旅游设施。6.覆盖性和不连续性原则 旅游区划在地域上应该是连续的、完整的。各级旅游区必须覆盖全国。由于旅游资源在分布上往往呈不均匀的离散状态,以旅游资源密集的 风景区、点形式出现,各风景区点之间常会有较大空间不具

9、备发展成有明 显旅游效益的区域,所以在实际区划中,一、二级旅游区可以覆盖全国, 而三级旅游区则往往不彼此相连,呈不覆盖状态。二、旅游区划的原则二、旅游区划的原则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学者们为了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提出了多种区划方案及相应的分区体系。 按照划分的依据和内容主要包括专题区划(如旅游气候区划、旅游资 源区划、旅游市场区划等)和综合区划(如1990年孙大文等提出的中 国旅游区景观经济区划、1991年陈传康提出的旅游区划等)两类。本教材遵循中国旅游区划基本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将地域方位邻近,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及旅游环境特征

10、相似,发 展方向基本相近的跨省地域归属于一个旅游大区,把全国划分成8个 一级旅游大区、33个省级旅游亚区及若干个地方性旅游区:1.东北关东文化林海雪原火山熔岩风光旅游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2.华北黄土文化名山沃野海景风光旅游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 3.华东吴越淮河文化山水园林都市风光旅游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4.华中荆楚巴蜀文化名山胜水峡谷奇观旅游区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5.东南沿海闽粤文化南国山海岛风光旅游区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6.西南民族风情岩溶山水风光旅游区云南、贵州、广西 7.青藏藏传佛教文化

11、高原雪域草原风光旅游区青海、西藏 8.西北丝路文化绿洲草原大漠风光旅游区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1、东北旅游区黑、吉、辽冰雪气候,大片森林,绚丽的山川、湖泊、海岸构成具特色的自然风光清王朝发源地,保存丰富的前清文化古迹和历史名胜,日、俄文化影响深,遗迹多本区今后应形成一个以北国冰雪采风,森林狩猎探奇,海滨避暑疗养,清代古迹揽胜为主的大旅游区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吉林雾凇 长白山镜泊湖辽宁福陵(东陵)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 皇后叶赫那拉氏陵寝 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 礁石林立,形状怪异, 海光山色,是一处大自然鬼 斧神工雕塑的神奇世界 人们称之为“神力雕塑公园“ 沈阳故宫大连金石滩2、华北旅游

12、区京、津、冀、晋、鲁、豫、秦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著称,名山胜水与文化历史紧密融合,风 光独好。七大古都之四北京、开封、洛阳、安阳 四大石窟宝库之二云岗石窟、龙门石窟 五岳名山之三泰山、恒山、嵩山 三孔、三孟、五台、少林、蓬莱等等儒道佛圣地 万里长城、大运河的起始地应形成以灿烂的文化历史古迹与山泉、海滨、避暑度假为中心 的我国旅游黄金区域。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洛阳龙门石窟 孔林孔子及家族墓恒山悬空寺23两大古都南京、杭州 历史名城苏州、杭州、无锡、扬州、绍兴、景德镇等 丰富的城市园林苏州、扬州、杭州无锡 丰富的古迹,名剎古寺,佛国圣地(普陀等) 传统特产精品丝绸、茶叶、瓷器、陶器等等沪、苏、浙

13、、皖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一个山水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兼优 的旅游区。应发展成为山川胜景,太湖水乡秀色为基础的自然与园林景色,吴越历史文化和古运河采风为主的综合旅游区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目录资料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3、华东旅游区孙权故里龙门古镇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中国的威尼斯江苏周庄古镇苏州园林蒙、甘、宁、新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4、西北旅游区广阔的黄土高原,戈壁、沙漠,草原、绿洲,森林雪山,黄 河穿本区过,形成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典型的中国西部风光情趣 。本区应形成我国一个以古朴的西部风光,民族、 民俗为基 础,以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历史探胜为显著特色的,具世界 意义的大旅游区。本区有丝绸之路,石

14、窟艺术宝库,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天山草地茫茫戈壁敦煌莫高窟新疆风情湘、鄂、川、渝、赣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5、华中旅游区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及众多的支流中的小三峡等壮丽峡谷 风光,以及原始状环境优美的风景区。三国古战场,古城,都江堰,葛洲坝,三峡工程等 人文景 观举世闻名。应形成以长江为轴带,三峡五溪(神农溪、大宁河、巫溪等 等)为骨架的峡谷自然风光和工程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大旅游区 。嘉陵江: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大宁河: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云、黔、桂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7、西南旅游区热带、亚热带风光,石灰岩岩溶奇观,高原山水,珍奇植物, 众多矿泉温泉。西双版纳热带风光,桂林山水,玉龙雪山,苍山洱海、滇池、 黄果树瀑布等。民俗文化著名三十多个少数民族,民族建筑,文化古迹遍布应形成以热带、亚热带风光,岩溶、高原、山水胜景和民族采 风为特色的大旅游区。29傣族的民族风情西双版纳的佛塔青、藏第二节 中国旅游区划方案8、青藏旅游区广大的高原、高山、连绵的雪山草地,大江源头,无数的冰川 湖泊、温泉自然旅游景观奇特藏民族民俗,宗教文化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应形成以高原猎奇,登山探奇,民族宗教,科学文化考察为主的 新兴旅游区。布达拉宫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