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4856643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弘扬延安精神大讨论心得体会众所周知,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 1935 年到 1948 年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 13 个春秋期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而培育的民族精神。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 、 “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

2、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管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 “延安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的宗旨、我们面临的任务、我们肩负的使命始终没有改变,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坚守党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作为一个在延安生、延安长的地地道道的延安人,宣讲延安精神、弘扬延安精神,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而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最基层的 xx 工作者,弘扬延安精神、坚守党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根本宗旨,做好本职工作的

3、切身体会是: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当中。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 ,并在全党认真实践。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我们今天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就是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依靠人民,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新命题,是一个让我们党始终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源泉所在 。xx 数据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最终仍然是服务于人民大众。

4、所以,我们 xx 工作者要时刻不忘人民的嘱托,牢记人民的利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不负人民的期望。我们的 xx 事业虽然并不显赫一时,xx 工作很平凡,但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它事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事关国家宏观调控的科学有效,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 ,我们 xx 工作者要不断地创新 xx 服务新领域、xx 调查新手段、xx 保障新模式,提高 xx 人员业务素质,努力打造xx 服务新品牌,有效提升 xx 服务水平。二、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当中。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

5、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当年鼓舞着人民,战胜了重重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今天我们弘扬勤俭节约 、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就是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树立勤政廉政的新形象。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的确改善了不少 ,各种硬件也得到了质的提高,但干事业搞工作最终起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本色,对办公用品不挑不拣,不无端浪费,养成爱惜公物、勤俭办事的好习惯。要养成拒绝浪费 、远离奢侈的好作风,用现有的办公条件做到无纸化办公,还要节约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尽量降低办公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节省的钱用在民生上。要保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 ,在工作中要不怕困难、克难求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