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6523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柏拉图论知识与意见(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柏拉图论柏拉图论 知识与意见知识与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周 濂柏拉图(前427-347)本次课程的主题w 一,柏拉图生平与著作 w 二,知识即回忆与灵魂不朽 w 三,柏拉图的分离学说 w 四,柏拉图的理念论一,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w 1.1,柏拉图的哲学史地位; w 1.2,柏拉图对话录的发展; w 1.3,柏拉图的思想渊源; w 1.4,柏拉图与苏格拉底。1.柏拉图的哲学史地位w “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 爱默生(RWEmerson)w “几乎所有的哲学主题都为柏拉图所涵盖,或 都源自柏拉图,好像哲学始于他,也终于他一 般”雅斯贝尔斯(KKJaspers)w “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传

2、统都是对柏拉图的一 系列注脚。”怀特海(AN Whitehead)2.柏拉图对话录的发展w 1,苏格拉底时期:讨论苏格拉底观点 ,讨论德性的定义,但多无定论。包括 申辩篇、克里多篇、欧梯佛 罗篇、普罗泰戈拉篇等;w 2,过渡时期:柏拉图本人观点的酝酿 ,包括:高尔吉亚篇、美诺篇 等;3,成熟期:表达了柏拉图本人的理 念论,包括会饮篇、斐多篇、 理想国、斐德罗篇等;4,晚期:进一步发展他的理念论和 政治学说,包括泰阿泰德篇、巴 门尼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 、蒂迈欧篇、法律篇等。3.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来源w 1,毕达戈拉斯:继承奥尔弗斯教义,如宗教 倾向、灵魂不朽的信仰、出世的精神、僧侣 的情调以及

3、洞穴比喻中所包含的思想,以及 对数学的尊重和理智与神秘主义的密切关联 ;w 2,巴门尼德:继承了如下信仰,实在是永恒 的、没有时间性的;并且根据逻辑的理由, 一切变化都必然是虚妄的;3,赫拉克利特:继承了消极的学说, 即感觉世界中“无物常驻、一切皆流”。这 和巴门尼的学说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知 识并不是由感官得到的、而只是由理智 获得的结论;4,苏格拉底:学到了对伦理问题的首 要关怀,以及为世界找出目的论的解释 而不是机械论的解释。目的论的解释vs机械论的解释w “当我们问到一件事为什么的时候, 我们可以指:这一事件是为着什么 目的而服务的?或者我们也可以指: 是怎样的事前情况造成了这一事件的?

4、 对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目的论的解释 ,或者说是用最终因来解释的;对于后 一问题的答案就是一种机械论的解释。”罗素西方哲学史4.柏拉图与苏格拉底w “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柏拉图写的著作, 现在以他署名的作品都属于苏格拉底、 被美化与恢复了本来面目的苏格拉底。”第二封信二,知识(episteme)与意见 (doxa)w “一个不是男人的男人,看见又看不见, 用一块不是石头的石头,打又没有打一 只站在不是棍子的棍子上的不是鸟的鸟 。”知识与意见w 2.1,知识的四个定义 w 2.2,“知识即回忆”与“灵魂不朽” w 2.3,知识的类型:几何学、逻辑与伦理 w 2.4,德性是可教的吗?2.1,泰阿泰德

5、篇: 知识的定义1 w “知识就是知觉或者感觉”w “在我看来是什么,对我来说,就是什 么;在你看来是什么,对你来说也就是 什么。”w 存在共有的外部世界吗? w 一切真理都是严格地相对的?2.1,知识的定义2w “知识是真实的信念(确实的判断)。”w 标准问题:我们可能在心理学上找到一 个标准以区分真实的信念与错误的信念 吗?w 持有信念的方法问题:一个人可能不是 靠论证而是靠特别有说服力的修辞而持 有一种信念。2.1,知识的定义3:w知识就是被证实的真的信念 (justified true belief)某人S知道命题P 当且仅当 1P是真的;(P is true) 2S相信P ;(S i

6、s justified in believing that P) 3S的相信P是经过证明的。(S believe that P) Gettier (盖蒂尔)对justified true belief的反驳w 例1: w 假设SMITH和JONES应聘同一个职位 。假设SMITH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以下 的合取命题: 命题D:JONES就是那个将获得该职位 的人,并且JONES的口袋里有十个硬币 。SMITH相信命题D的证据也许是那个公司的 老板向他确认JONES最终会被录用,而且SMITH 就在不久前刚刚数过JONES口袋里的硬币,不多 不少正好十个。命题D蕴含命题E:“那个将获得该职位的人 的

7、口袋里有十个硬币” 。 让我们假设SMITH看到了从D到E的蕴含,而 且在D的基础上接受E这个结论,因为他有足够强 的证据。 在这个例子里,“SMITH之相信E为真” 被清楚的证明了。但是让我们进一步地假设,SMITH本人 对下述事实一无所知,其实是SMITH本人, 而不是JONES将得到该职位.而且SMITH 依然对此一无所知,他自己的口袋里就有 十个硬币。这时命题E依然为真,尽管SMITH由之 推演出命题E的命题D为假。在我们的例子里,以下所有的命题都为真:1,E为真,2,SMITH相信E为真,3,SMITH之相信E为真是经论证了的。但是很显然SMITH并不知道E为真;因为E为真 是基于S

8、MITH的口袋里碰巧有十个硬币,而 SMITH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口袋有十个硬币,他 是把他的信念建立在JONES口袋里的硬币数目 上,他错误地相信JONES将获得该职位。例2:让我们假设SMITH有足够强的证据 证明以下的命题:F),JONES拥有一辆福特牌轿车SMITH的证据也许是在他的记忆里 JONES过去一直都有一辆车,而且还 就是福特牌的,并且JONES刚刚用这 辆福特牌轿车带过SMITH一段顺风 车。让我们假设,现在SMITH有另外一个朋友 BROWN,他根本不了解BROWN的行踪 .SMITH随机选择了三个地点并且构成了 以下三个命题:G),或者JONES拥有一辆福特牌轿车或者 BR

9、OWN在BOSTON。H)或者JONES拥有一辆福特牌轿车或者 BROWN在BARCELONA。I), 或者JONES拥有一辆福特牌轿车或者 BROWN在BREST-LITOVSK。上述三个命题都被F蕴含。想象 SMITH认识到这三个命题都蕴含在 他先前构建的命题F中,并且据此接受 G,H,I。SMITH当然可以从他确知的 命题F中正确的推演出G,H,I.由此 SMITH之相信这三个命题中的任何 一个是得到证明的,尽管他完全不知 道BROWN在哪里。但是我们现在假设已知两个条件:第一,JONES并不拥有一辆福特牌轿车,而只 是开着一辆租用的车子;第二,非常巧合的是,SMITH对此一无所知,在

10、命题H中提到的那个地点恰好就是BROWN现在 所在的地方。如果这两个条件成立,那么SMITH不知道H为 真,即使1,H为真;2,SMITH相信H为真,而且3,SMITH之相信H为真是经论证了的 。2.1,知识的定义4w知识即回忆“知识即回忆”与“灵魂不朽”w “ 如果实在的真实性永久地存在于灵魂之中, 那么灵魂就是不死的。因此你必须尽力去发现 , 就是去回忆, 那些你目前尚且不知而有待你回 忆起来的东西。”美诺篇w “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 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官能重新得到 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成为学习的这 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 ?我们把它称

11、为回忆对不对呢?”斐多篇 “人应当通过理性,把纷然杂陈的感官 知觉集纳成一个统一体,从而认识理念 。这就是一种回忆,回忆到我们的灵魂 随着神灵游历时所见到的一切;那时它 高瞻远瞩,超出我们误以为真实的东西 ,抬头望见了那真实的本体。因此我们 有理由说,只有哲学家的心灵长着翅膀 ,因为他时时刻刻尽可能地通过回忆于 那些使神成为神的东西保持联系。 正义、智慧以及灵魂所珍视的一切,在 它们地上摹本中是暗淡无光的,只有少 数人才通过昏花的感官,艰难地端详着 这些摹本,从其中认出原本来。”斐德罗篇 如何理解知识即回忆w “在某一意义下,回忆是一个笨拙的名词。这里 面包含有把在别的时间内己经获得的观念重新

12、 提出的意思。不过回忆也还有另一种意义,一 种从字根衍出的意义,即内在化、深入自身的 意义。这是这个词的深刻的有思想性的意义。 在这种意义下我们可以说,对共相的认识不是 别的,只是一种回忆、一种深入自身,那在外 在方式下最初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一定是杂多 的,我们把这些杂多的材料加以内在化,因而 形成普遍的概念,这样我们就深入自身,把潜 伏在我们内部的东西提到意识前面。”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第 183一184页) 2.3,知识的类型: 几何学与逻辑与伦理w 1,数学这种类型的知识是建构在我们 心灵的先天结构之中的。柏拉图由此得 出的部分结论是数学、逻辑命题的先天 性。w 2,柏拉图声称一切

13、知识都是同族的、 血脉相通的,因此试图在伦理中也能达 到数学的那种确定性。三,柏拉图的分离学说w 3.1,苏格拉底方法:普遍定义与枚举法 w 3.2,两个领域的划分 w 3.3,四线段比喻 w 3.4,洞穴假说3.1,回顾苏格拉底方法: 普遍定义与枚举法苏格拉底:我记性太差,请你提醒一下 他说了什么美诺:回答你的问题并不困难,苏格拉底。 首先,如果你想知道一个男子的德性,那么 容易得很。男子的德性即在于他有能力治理 城邦的事务。女子的德性是必须将 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孩子的德性、老 年人的德性、自由人、奴隶的德性。苏格拉底:美诺啊,我真幸运之 极,要一个德性,你却给了我蜂样 的一群。我要的是那

14、个它们共同享 有的。德性也是同样,不管它 们有多少种不同,但他们成为德性 ,总有一种共同的“型”或“理念”( eidos,idea),要回答德性的人必须 着眼于这一点,你懂得我的意思吗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方法的总结“苏格拉底专门研究伦理问题,不管那作为整 体的自然界,而在伦理问题中寻求普遍的东 西,是第一个把注意力放在下定义上的人。 柏拉图也接受了这种说法,但他主张定义的 对象不是感性事物,而是另外一类东西,任 何感官对象都不能有一个普遍的定义,因为 它们都是变化无常的。他把这另外一类的东 西成为理念,认为感性事物都是按理念来命 名的,因理念而得名的,因为众多的事物之 所以存在,是靠分有与它

15、们同名的理念。”w “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美德”的理 念(eidos,idea)w 肉眼或者感官所见:蜂样一群的“美德”3.2 两个领域的区分w “如果不同的能力在本性上与不同的对象 相联系,并且意见和知识是彼此不同的 能力,那就应该说,知识的对象无法等 同于意见的对象。” 理想国w 大前提:不同的认知能力与不同的认知 对象相对应; w 小前提:意见和知识是不同的认识能力 ; w 结论:意见的对象和知识的对象是不同 的。 理念 = 不变之物(数学,几何学, 以及伦理-政治的善) 可感事物= 可变之物(各种习俗和意见 )存在者 可感事物 非存在者 知识 意见 无知3.3 “四线段”的比喻w 太阳 善 w 可感领域 可知领域w 影像 自然物 数学型相 理念 w A B C D w w 幻想 信念 数学知识 理性知识 w 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