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6402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 分析论证问题分析论证问题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徐琼霞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徐琼霞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三、评述与建议三、评述与建议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一、教学关键问题分析“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 ”如何运用不如何运用不 同历史资料同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分析、概通过阅读分析、概 括提取、解释推理括提取、解释推理通过选择鉴别、比通过选择鉴别、比 较分析、综合探究较分析、综合探究提炼历史观点提炼历史观点论证历史结论论证历史结论运用

2、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运用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的重要标志重要标志之一。之一。 帮助和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帮助和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一条析论证问题,是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重要途径。 制约史料教学有效性的现象制约史料教学有效性的现象没有认识史料教学的价值没有认识史料教学的价值没有从整体上去理解史料没有从整体上去理解史料没有多角度地使用史料没有多角度地使用史料没有鼓励学生分析比较没有鼓励学生分析比较没有鼓

3、励学生自主运用史料没有鼓励学生自主运用史料没有针对史料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没有针对史料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问题” ”是反映学生学习历史的是反映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基本技能和核心能力,也是,也是体现历史学科特质的教学关键问题。体现历史学科特质的教学关键问题。 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二、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方案二: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论证方案二: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论证历史结论历史结论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 提取与概括提取与概括利用史

4、料直接提取和概括,这是对史料进行利用史料直接提取和概括,这是对史料进行利用的利用的最基础最基础的办法。的办法。问题:你在这份奏折中获取了什么信息?问题:你在这份奏折中获取了什么信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其 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他如小中细亚及印度、南洋等 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异服之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 我。我。” ” 田中奏折田中奏折( 1927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 皇奏呈的奏折)皇奏呈的奏折)案例:案例:“ “全面

5、侵华战争的爆发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背景教学背景教学史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李时岳史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案例:案例:“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教学教学问题:请你根据上述两则史料,说说对新文化问题:请你根据上述两则史料,说说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运动的看法。问题:请结合以上图表,分析问题:请结合以上图表,分析2020世纪初中国女世纪初中国女 性在受教育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性在受教育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案例:案例:“ “悄

6、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 ”教学教学 用已知知识解释用已知知识解释由于史料中所用的语言通常不会与教科书或由于史料中所用的语言通常不会与教科书或教师的课堂语言完全一致,因而可以用已知知教师的课堂语言完全一致,因而可以用已知知识识解释史料解释史料,从而推导出结论。,从而推导出结论。 材料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 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材料二: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 形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 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材料三: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族 工商业产生并曲

7、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材料四: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 伴随着晚 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 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女性社会生活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近代中国女性社会生活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案例:案例:“ “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悄然转变的社会生活 ” ”教学教学 向空白点发问向空白点发问史料的结构常常是不完整的,而其不完整史料的结构常常是不完整的,而其不完整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

8、日,8日之间,见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审批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 明代政治史问题:造成史料所述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问题:造成史料所述历史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案例:案例:“ “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 ”教学教学 从不同角度看运用史料还可以把历史中的人与事等作为运用史料还可以把历史中的人与事等作为着眼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处理史料,从而着眼点,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处理史料,从而提炼出观点。提炼出观点。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活

9、动:认一认图片中活动:认一认图片中 的人物,并说说蔡元培的的人物,并说说蔡元培的 话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话体现了他怎样的主张。 案例:案例:“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教学教学松花江上 词曲:张寒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 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 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 ,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 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 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 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案例:案例:“ “

10、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 ”教学教学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事件事件人物、借口、人物、借口、经过经过经过经过 等等 影影 响响1931.1931. 9.189.18沈阳沈阳九一八九一八 事事变变变变日本关日本关东军东军东军东军 按照按照预谋预谋预谋预谋 炸炸毁毁了沈了沈 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一段南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一段南满满满满 铁铁铁铁路,反路,反诬诬诬诬中国中国军队军队军队军队 破坏破坏东东东东北北沦沦沦沦陷陷回顾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回顾方案一:如何从史料中提炼观点 从不同角度看 向空白点发问向空白点发问 用已知知识解释用已知知识解释 提取与概括提取与概括方案二:如何

11、运用不同的史料论证历史结论方案二:如何运用不同的史料论证历史结论 以相近指向史料阐明问题以相近指向史料阐明问题一个历史结论可以用几则同类型的材料从同一个历史结论可以用几则同类型的材料从同一角度加以说明或论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一角度加以说明或论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历史结论产生较强的认同,而且特别信服或是引起新结论产生较强的认同,而且特别信服或是引起新的思考。的思考。 史料一: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史料一:中山先生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

12、乎完全的革命工作。逸过,仍然继续着向近乎完全的革命工作。 鲁迅鲁迅史料二:孙中山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史料二:孙中山先生不仅唤醒了中国人民,也向全人类指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明了一条自由之路,我们在印度把他看做如同我们的国父圣雄甘地一般。甘地一般。 贾卡尔贾卡尔 案例:案例:“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学教学问题:请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孙中山对近代中国问题:请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孙中山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民主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要进行 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华北的分离运

13、动,那么,它就必 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 脑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 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 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 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 ,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 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平津 ;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这末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 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 魏宏运主编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中国现代史资 料选编料选编第四册第四册 案例:案例:

14、“ “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历史事件教学历史事件教学问题:为什么日军选择问题:为什么日军选择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卢沟桥发动侵华事变? 以不同指向史料造成冲突以不同指向史料造成冲突一个历史结论也可以用几则不同指向的史料从一个历史结论也可以用几则不同指向的史料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加以说明或论证,从而使学生对不同的立场、角度加以说明或论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结论产生多面的认识,理解不同立场、不同角这一结论产生多面的认识,理解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同一历史的观察可能发生的变化。度对同一历史的观察可能发生的变化。 案例:案例:“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 ”教学教学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材

15、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500余家,不少报纸余家,不少报纸 以以“民主民主”“”“民权民权”“”“民国民国”和和“国民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命名;全国报纸发行 总数达总数达42004200万份,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 ,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在乡村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材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在乡村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 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予中华民国人也”。老。老 农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当戴氏告诉老 农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中我非中 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华民国人,我非中华民国人。”材料三: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1915年袁世凯承认“二十一条”问题:请结合史料,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请结合史料,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 产生的影响。产生的影响。 “ “呼应呼应” ”与与“ “铺陈铺陈” ”多则史料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