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5664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47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解构学派翻译理论(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构学派翻译理论曹晓东背景 定义 解构主义思潮出现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 大的冲击 代表人及作品,观点,实践中的例子。 解构学派的核心翻译观及其得失背景翻译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文化转向”后,主要向 一些“后现代”翻译理论发展,而造成这种变化的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解构主义理论被引入了译学研 究。定义解构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法国兴起的一 种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全开放式的批判理论,它 以解释哲学作为哲学基础,主张多元性地看问题,旨在打破结构的封闭性,消除理性主义(或逻各 斯中心主义)的中心观念,颠覆二元对立的西方哲 学传统。90年代后,解构主义大潮开始衰落,但解 构主义的原则已经深深地

2、渗透到翻译研究领域。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c)是西方形而 上学的一个别称,这是德里达继承海德格尔 的思路对西方哲学的一个总的裁决。 顾名思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一种以逻各 斯为中心的结构,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白“逻各 斯“的含义。 “逻各斯“出自古希腊语,为(logos)的音 译,它有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意义,也有外在对规律 与本质的言语表达的意义,类似于我们汉语的“道“ ,即所谓:道可道。即规律和本质可以言说。 德里达指出,所谓“逻各斯中心主义 ”logocentric是以现时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口头 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学的结合体;它相信在场的语言 能够完善地表现思想,达到实

3、在世界的客观真理。解构主义思潮出现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巨 大的冲击 1、对结构主义和解释接受理论的批判。 2、将解构主义引入翻译理论,形成了解构主义的翻译流派:1)主张用辨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来看待翻译; 2)原文意义只是在上下文中暂时被确定下来;3)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寻找原文意义,发掘出使原 文存活的 因素;4)主张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应该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 关系。 3、解构主义的翻译思想,不是“求同”,而是要“存异”。结构主义初步理论 1922年,奥地利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 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世界是由许多“状态“构成的 总体,每一个“状态“是一条众多事物组成的锁链,

4、它们处于确定的关系之中,这种关系就是这个“状 态“的结构,也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这是目前所 知的最初的结构主义理论,它首先被运用到了语言 学的研究上。深入发展 1945年,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发 表了语言学的结构分析与人类学,第一次将结 构主义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人类学上。 他随后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引起了其他学科对结构主 义的高度重视,于是,到了60年代,许多重要学科 都与结构主义发生了关系。结构主义获得了深入发 展。结构主义理论有以下代表人物: 一、斐迪南德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 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奥地利哲学家。 三、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法国人类学家。 四、布鲁纳,美国教

5、育家。代表人及作品,观点,实践中的例子代表人 1、瓦尔特本雅明 2、雅克德里达 3、保罗德曼 4、劳伦斯韦努蒂作品“纯语言”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本雅明 一、本雅明译者的任务阐述的语言哲学:“纯语言” (pure language)问题。 1、翻译必须在“纯语言”的关照下方能进行。 1)翻译的首要目的。 通过协调语言的多元性使它们相互联结,相互 补充,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独特语言,即“纯语言 ”或“共同语”(universal language)2)“纯语言”的概念。如下图,该图的横向箭头 表示原文与译文在“意指方式”上相互呼应,纵/ 折箭头表示原文与译文在“意指”上相互补充,然 后共同形成一个“

6、意指集合”,即“纯语言”。“ 纯语言”是抽象的,故用虚线表示。纯语言译文1 译文2其他译文原文 3)“纯语言”是超越任何具体语言的抽象语言,是神秘 而虚无的。 4)“纯语言”在翻译理论中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指一种抽象的语言,这种语言具单义( univocality)和纯粹意义(pure meaning)的特点,它 存在于一系列具体语言中,而又不受遮蔽。 另一方面,“纯语言”概念是本雅明把握语言差异性与 补充性的手段。 2、本雅明从“纯语言”出发,论述了可译性问题。 1)他认为,尽管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意指方式(mode of intention),但仍然可能指称同一事物。这种不同 意指方式的

7、同一关系,更见证了“纯语言”的存在。 2)译者的任务是从一符号的众多意义中进行判断,找出 本意,才能达到沟通。 3)本雅明认为,原语的符号本身就包含了可译性,而可 译性决定了原文和译文的本质。换句话说,原文的可译 与不可译,取决于原文本身有无翻译的价值。 4)语言的可译性这个概念,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可译性本身显示了语言背后的隐含意义。 其二是可译性也表现了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之间的己/ 异(self/other)结构关系。 5)问一部作品是否可译是一个双重问题: 一是在这部作品的全体读者中能不能找到一个称职的译 者; 二是这部作品的本质是否将自己授予翻译,并在充分考 虑到翻译这种样式的重要性

8、之后,呼唤着读者。 3、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 1)本雅明认为,翻译像哲学、像批评或文学批评。像历 史。 德曼(1986)解释说,翻译像哲学,因为翻译像哲 学一样都具有批评性。翻译更像批评或像文学批评,因 为翻译与文艺批评一样,打破了原文的稳定性,在翻译 和理论化的过程中,给原文界定了一种规范的形式。翻 译像历史,因为我们不能把历史理解为成熟或运动的自 然过程;相反,我们应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自然的变 化。 2)如果我们要理解译文与原文的关系,不能从自然过程 的角度去理解,把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理解为相似或派生 的关系。我们应从译文的角度来理解原文。 3)译文与原文在意义或内容上无关,只是语言

9、之间的关 系。 4)翻译可以说是生命的延续,译文成为原文永恒的来世 ,译者的任务是延续原作的生命。 4、译文与原文是平等互补的关系。 1)译者要利用语言之间的差异,借外语来倾覆原语的秩 序,又把潜藏于原文中,原语无法表达的意念展现出 来。 2)翻译本身就不应求同,而应存异。 在“纯语言”思想关照下,原文与译文的传统的“模式 复制”关系转为平等互补关系。 翻译的标准也由传统的“等值”或“逼近”( aprocimation)转变为在意指方式上的相互“呼应”( echo)。3)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语言的意指方式)是一个 有机的统一体。翻译本身是一种不同与原文的意指 方式。形式的改变破坏了原来的统一体,

10、译文无法 达到像原文那样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因此,“ 等值”就无从谈起。5、翻译不是译意思,而是译形式。 1)本雅明认为,翻译不应以原文意思为根据,而 应当详细地再现原作意思的表现形式。 2)翻译的重点从传递原文的信息或内容转移到语 言所具有的特定的表达方式。 3)译出的作品和原来的作品应当存在于一个共同 的延续体中,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独立体。6、逐行对照式的直译即逐字翻译是最理想的译 法。 1)在本雅明看来,要再现原作形式,就只有死抠 原作字眼。 2)译文的自由与忠实原著似乎总是处于冲突状 态。要逐字翻译才能解决忠实与自由翻译这一矛 盾。 3)所有的文体中潜在的意义都蕴藏在字里行间, 透

11、过直译法,原有的语言得以吸纳新的元素,使表 达更趋成熟。二、本雅明及其阐释者们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给我 们的启示。 1、促使我们从新的视角来考虑翻译的一些基本问 题。 使我们更多的考虑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语言本质 ,各具体语言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的问题以及译文和 原文的关系问题。2、使我们更清楚地理解翻译的作用和地位问题。 解构主义告诉我们,译文是原文的来世,没有译 文就没有原文。同时,译文和原文都是体现“纯语 言”的碎片,这也意味着原文与译文的地位是平等 的。译文是不同于原文的一个新的文本。这从根本 上提高了译者和译作的地位。3、使我们在翻译研究中更重视语言问题。 本雅明和德曼关于语言的本质和意义问

12、题, 最终可以通过对翻译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而揭示出 来,因为翻译最能揭示出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 性。因此,我们在翻译研究中,还应注意语言的问 题。“异延”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与德里达 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 1、从方法论上批评了结构主义的结构中心论。 1)解构哲学的目标,就是要拆除“结构主义”所认为的 具有中心指涉结构的整体同一性; 2)解构的方式是用“意义链”(a chain of signification)去取代“结构”,从而避免结构的现验 同一性。 3)在德里达看来,结构主义的“结构”中心性整体性是 建立在“在场的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他认为,这种 关于“在场”的信念是限制人们理解世界

13、的具体知识。 2、从本体论上批判了海德格尔寻求终极真理的形而上学 观。 1)德里达认为,西方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从本质上 认定某一认识真理的方法优于另外一些方法,这使得西 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维方法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 基础之上。2)德里达指出,西方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的 二元项对立并非是平等并置,而且存在着等 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所证 明的是二元对立的前一项优于或先于后一项 ,因而前项是首位的、本质的、中心的、本 原的,而后项则是次要的、非本质的、边缘 的、衍生的。3、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策略 1)德里达称西方哲学为“在场的形而上学”,而 他的解构主义理论就是要颠覆这一认为只有一

14、个本 原,一个中心,一种绝对真理的“在场的形而上学 ”。 2)他得出了几种瓦解(presence)的解构主义策 略:异延(difference),撒播(dissemination )、踪迹(trace)等概念。 二、德里达从解构主义思想入手讨论意义的本质和文本 的意义。 1、Difference(异延)是德里达自创的瓦解结构主义意 义确定性的关键性术语。 1)Difference包含了拉丁文differ的双重含义,即一、 不同,相异;二、推迟、延期。他这样做本身就有一种 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语音为中心语言理论的嘲讽。 2)传统符号学理论普遍认为,能指(signifier)和所 指(signifi

15、ed)是紧密结合的。德里达则认为: 人们从符号中寻找意义时所得到的不过是能指的能指 ,解释的解释。 每个符号都是由无限延续的符号的差异构成的,“异 延”表明符号总是“区分”和“延搁”的双重运动。在 空间(共时态上),符号总是为其他符号所限定,从而 具有了“非同一的,与其他符号相区别的意思”,使词 的意义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有赖于其他符号,而只能 在语境关系的区别中决定;在时间(历时态上),符号 是一系列差异区分的产物,总是延搁所指的在场,“使 意欲暂时不能得到实现或满足,把意义意欲付诸实践时 所用的方法抹煞或减弱其效果”。 这种符号的共时态区分引出历时态的延搁,加深了符 号意义的不确定性本质。 可见德里达把意义看作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而不像解构主义那样将意义视为一个“终点”或“固定 点”。 3)德里达自创的“异延”这个概念对翻译有两点启示与 意义: 德里达用此词首先对本体论的“存在”这个概念提出 疑问:在场(presence)就是存在吗?“异延”在场就 是缺席,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德里达用包括“异延” 在内的这些概念构成一张网状结构,宣告了本原的不服 存在,文本的永不完整。 德里达用“异延”这个概念旨在说明:意义在它的被 解释过程中,不断推迟到来,处于缺席状态,不仅没有 到场出现在“现在”,而且把这样的不出现或缺席作为 它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