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55861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3.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权和皇权制度演示文稿(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权和皇权制度王权制度v“后”夏朝初建,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后”,意思是生育,亦即 祖先的意思,还带有浓厚的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上,故天之妃,以后为称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上,故天之妃,以后为称 ,取象二仪,取象二仪汉书汉书. .外戚传外戚传颜师古注颜师古注v“王”“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v王权的经济基础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王权的体现形式v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 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 表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 在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王通过使用誓、诰、命、

2、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 使王权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制各 诸侯国对王权的制约v王权所受到的制约有:受到原有和相继发展起来的地方势力的制约受到贵族元老的制约受到天地、鬼神、祖先等宗教信仰的限制王权逐渐在摆脱各种束缚中加强,向君主专制迈 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 式v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经济发展、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战国列强变法的趋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构成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条件: 君主独揽大权而君权至高无上 以中央政权有力管辖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君权强力统率的官僚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皇帝制度的确立和演变确立:确立: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丞相绾、御史大夫劫

3、、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今陛下兴 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 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 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 如议。如议。 史记史记. .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本纪演变:演变:vv秦汉魏晋南北朝:皇帝制度的确立

4、与早期演变秦汉魏晋南北朝:皇帝制度的确立与早期演变vv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第一,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v第二,为维护皇帝的尊严,礼乐制度被进一 步强化利用。 意识形态之天命意识形态之天命隋唐:隋唐:完善并成熟时期完善并成熟时期v礼仪制度方面,隋代太常卿牛弘修定五礼 130 篇,唐贞观礼138 篇。高宗显 庆礼130 卷,玄宗大唐开元礼150 卷 。礼规细密,集中突出皇帝的威仪。 vv尊号的制度、尊号的制度、庙号和陵寝方面、后宫嫡庶等 级制度更加严格,后宫制度也臻于完备。 宋元:加强宋元:加强v宋徽宗时续修政和五礼新仪230 卷vv分割相权分割相权v严格用玺制度,“应合用宝,外符室郎具

5、奏 ,请内符宝郎御前请宝,印讫,付外符宝郎 承受”。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内外相互牵制, 防止其中生有弊端。 v突出皇后地位,这是皇权提高的折射。v确立皇太后垂帘听政之礼。自宋太宗以后, 新皇帝即位之初,皇太后垂帘听政成为固定 的制度。 v 在外戚制度方面,宋代则采取了比较好的措施 。史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 武、韦之祸” 其主要原因在于“内助之贤、母范 之正”,其实,这不外是吸取汉、唐的教训,大 力强化礼制,加强对后妃思想和活动的约束控制 的结果。宋代对外戚仅赐给一定的身份荣誉和钱 财,不给以实权。按规定“当时无外姻辅政者” 。v 在宗室制度方面,“宋承唐制,宗王襁褓即 裂上而爵之

6、。然名存实亡,无补于事。降至疏属 ,宗正有籍,玉牒有名,宗学有教,郊祀、明堂 ,遇国庆典,皆有禄秩”。宋代对于宗室给以很 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就是不给权力,几世以后 宗室便与士庶之家基本相同了。 明清:皇权的极端强化明清:皇权的极端强化v废除宰相,权归六部;v广设特务机构;v文字狱v皇位继承制度革新:密建皇储的制度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君权的体现形 式v君权的体现形式及其特点: 1.君主通过设官分职以控制官僚机构 2.制定符节玺印制度,以便于控制军队和 官僚 3.完善考核赏罚制度以约束和控制官僚和 军队 4.在统治手段上形成一整套“君临之术”理 论特征:特征:vv皇位的终身制与世袭制

7、皇位的终身制与世袭制vv皇权的至高无上及专制性皇权的至高无上及专制性vv以神权作为论证皇权合理性的依据以神权作为论证皇权合理性的依据 意识形态之天命意识形态之天命二、皇帝制度v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v2. 皇帝的名位制度v3. 皇帝的权限和行使方式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v皇帝是专制王朝的核心和主宰,享有号令臣民, 控制和指挥全副国家机器的权力。v皇帝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 制的政治制度。它以君权神授学说为理论基础, 用严格的名位等级、礼乐制度和皇位继承等各种 规定和措施,集中突出皇帝个人的权威地位,保 证皇帝高踞于国家机器之上,拥有至高无上、不 受制约的绝对权力。v皇帝制度自公元

8、前221年秦始皇创立,经过历代王 朝的不断发展、强化,直至1916年袁世凯的垮台 而彻底废除,前后历时2137年。皇帝的总数v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 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 朝59位;v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 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 朝18位;v明朝16位;清朝12位名讳讳年号谥谥号庙庙号帝陵努尔哈赤天命(16161626)高皇帝太祖福陵皇太极天聪聪(16261643)文皇帝太宗昭陵福临临顺顺治(16431661)章皇帝世祖孝陵玄烨烨康熙(16611722)仁皇帝圣祖景陵胤禛雍正(17221735)宪宪皇帝世宗泰陵弘历历乾隆(17351795)纯

9、纯皇帝高宗裕陵颙颙琰 嘉庆庆(17961820)睿皇帝仁宗昌陵旻宁 道光(18201850)成皇帝宣宗慕陵奕詝 咸丰(18501861)显显皇帝文宗定陵载载淳同治(18611875)毅皇帝穆宗惠陵载载湉 光绪绪(18751908)景皇帝德宗崇陵溥仪仪宣统统(19081911)皇帝的名位制度v名是名号、名义。位是地位、位置,实际上 是将名加以物化的具体措置 (一)皇帝的名号“皇帝”,被认为是最崇高的名号尊号是高踞于皇位的统治者希望取得更尊贵的 推崇,由群臣上书奉上,对在位皇帝有评价的 意义 名号名号 名号名号v皇帝名号制度还扩大延伸到皇亲国戚,v太上皇、皇太后;v皇后、妃、嫔;v皇太子、皇子;v

10、公主、皇弟、皇孙等。 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上归栎阳,五日一朝太公。太公家令说太公曰:“天天 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亡二日,土亡二王。皇帝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 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后上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上大惊,下扶太公。 太公曰:太公曰:“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帝,人主,奈何以我乱天下法!”于是上于是上 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心善家令言,赐黄金五百斤。 夏五月丙午,诏曰:夏五月丙午,诏曰:“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

11、父人之至亲,莫亲于父子,故父 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有天下传归于子,子有天下尊归于父,此人道之极也 。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 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 ,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诸王、通侯、将军 、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群卿、大夫已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未有号,今上尊 太公曰太上皇。太公曰太上皇。” ” 汉书汉书 1.尊号v隋以前只有皇帝为尊号。 v唐宋时期盛行,往往

12、在元旦 或喜庆的时候上尊号。v唐高宗“天皇大帝”武则天 “则天大圣皇帝”。 v唐玄宗“开元神武皇帝” “ 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 证道皇帝”。 v辽金趋简,朱元璋则废除上 尊号制度。v附:徽号,类似尊号。慈禧就是徽号简称“ 慈禧端佑康颐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2、谥号 v是皇帝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的称号。 v西周时期,谥号便已在贵族之间普遍采用。 “闻其谥,知其人”,盖棺定论。v秦始皇下令废去对皇帝之谥,自称始皇,后 世以二世、三世,乃至万世。v西汉恢复,一直沿用到清末。v一般一字、二字。汉例加孝 字,如汉武帝,谥号孝武皇 帝。v唐朝一般6到8字,宋16字, 清24字,逐渐形成形成固定 格

13、式。 v如宋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 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v如清光绪帝被谥为“同天崇 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 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3、庙号v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起的名号。v汉代恢复古礼,以“祖”或“宗”作为庙号,“ 祖有功而宗有德”。西汉12帝,有庙号5帝 ;东汉13帝,有庙号才7帝;两晋15帝,有 庙号者6帝。v唐以后,开国之主称“祖”,以后一律称“宗” 。v庙号也有其一定含意,比如神宗、高宗等。v辽、宋以后,开国之主,都 称太祖,第二为一般都称太 宗。v例外:明成祖朱棣;清三祖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 福临,清圣祖玄烨。v以清朝为例,清太祖、清太 宗、清世祖、清圣祖、清世 宗

14、、清高宗、清仁宗、清宣 宗、清文宗、清穆宗、清德 宗。4、陵号v皇帝的坟墓称陵寝,都有陵号。 也被用来作为先皇帝的称呼。v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 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 命名,汉武帝茂陵,明神宗定陵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 、首阳陵等。v明太祖陵称孝,成祖陵称长陵, 有争正统的含义。5、年号v反映在位皇帝的执政纪年。也是政 权的标志合象征。v西汉武帝刘彻在公元前140年定为 建元元年起(最早出现的年号世汉 武帝的“元封”),历朝诸帝皆立年 号纪元,共800多个。v一般为2字,也有3字(中大同,中 大通),4字(天册万岁、万岁登 封;太平兴国),最多6字(天授 礼法延祚、天赐

15、礼盛国庆)。v明清两代每个皇帝一般只使 用一个年号,所以习惯上也 用年号来称呼明清皇帝 。v如明朝洪武、建文、永乐、 洪熙、宣德、正统、景泰、 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嘉靖、隆庆、万历、泰昌、 天启、崇祯;v例外:明代英宗两个:正统 、天顺;清太宗皇太极有两 个年号:天聪、崇德。v附:唐之前,一般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 帝;v唐以后,一般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v明清则比较习惯用年号来指称皇帝。太庙庙6、自称v皇帝自称为朕。v寡人(唐以后只能皇 帝使用)v予小子对天、先 辈或者居丧时自称。v予一人,孤等等,表 示谦虚。7、其他称呼v皇上、圣上、陛下、今上、上;v天子、圣人、至尊、宸极、万岁v大家、官家、县官(如汉书霍光传:今 丞相用事,县官信之。)、国家(陈汤传 :国家与公卿议大策。)、朝廷v大行皇帝(指已故未下葬者)等。8、避讳v大概东周开始出现的礼俗。“入门而问讳”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v同音、形近者都讳。v嬴政,讳改正月发音;刘邦,邦改国;李 世民,世改代,民改人。元明以后,往往 用缺笔。v宋以后,皇子常用偏僻的字。v忌讳:皇帝的特殊心理。如朱元璋,忌讳 早期经历。不能见“ 光” 。 唐代不能吃鲤 鱼;宋徽宗属狗,不能杀狗;明武宗下令 不能杀猪 别号、雅号v汉灵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