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5579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课件:第2章_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名师解读思维导图 1.识记:大气的受热 过程、大气运动的根 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掌握:热力环流 的形成、大气水平运 动。 3应用:等压面图 和等压线图的判读。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两个来源(1)大气最根本的能量来源:A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2两大过程(1)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增温。(2)大气的增温:地面以 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 长波辐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3两大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形式:a选择性 、散射和b 。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 的能量。(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吸收 反射 太阳辐射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特别提醒】 大气逆辐射并非只在晚上存在,白天也存在,并且白天辐射比晚上更强。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思 考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的实际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

3、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 考 探 究(2014安徽文综,33)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AQ4、Q1、Q3、Q2 BQ3、Q4、Q2、Q1CQ3、Q1、Q2、Q4 DQ2、Q3、Q1、Q4考点一 考点

4、二 考点三 解析 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Q3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Q1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Q2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Q4为海气热传导差额曲线。答案 C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2013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在夜

5、间减少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太阳紫外线的能力下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会使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使地面吸收减少;出现雾霾,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加。答案 B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2013广东文综,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温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 冰雪的反射率较高,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使得

6、地面吸热更多。答案 B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 根据大气受热状况示意图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2根据生产、生活案例考查大气热力作用的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二 热力环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 识 整 合1形成原因: 。2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 冷热 气压 水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具体如下图所示(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特别提醒】 学习这一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1)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2)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

7、越低。(3)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大气的垂直运动是地面冷热不均造成的,并非由气压差异引起。(5)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即PAPC,PBP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在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者气压高,下凹者气压低,即PCPD,PBP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等压线图的应用

8、判断气压高低:如上图中比较同一地点不同高度气压值和同一水平面上不同点的气压值可得:PBPAPCPD。判断下垫面的性质a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b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c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A地;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B地。【判读关键】 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即时突破

9、】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2)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地。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_;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地。(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1)甲乙丙丁。 画图略。(呈逆时针运动)(2)乙 阴雨 甲 (3)西南风 甲(4)略。(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考点一

10、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思 考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1)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山谷风(1)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 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 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 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 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 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 风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考

11、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温馨提示】 (1)在海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2)要注意一些规律使用的前提。如“越接近地面气压越高”,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地点。“气温越高气压越低”,这个规律一定要注意是在只考虑热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成立。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高 考 探 究(2014山东文综,8)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

12、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 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B项正确。答案 B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011全国文综,910)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

13、23题。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3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第2题,垂直方向上,温差越大,大气对流运动越强烈,大气越不稳定。图中甲、乙、丙三地由地面距高空2 500 m范围内,垂直温差最小的是丙地,等温线比较平直且分布均匀,故丙地大气最稳定,选D。第3题,正午前后,气流向东移动了约80 km,此时,甲、乙两地之间垂直温差最大,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故选B;图中甲地受冷空气东移影响气温应下降,

14、故A错;正午前后甲、乙之间气流上升,受此影响,丙地可能刮东南风,甲地可能是西北风,故C、D错误。答案 2.D 3.B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来考查气流运动与天气状况2.根据示意图考查海陆风和山谷风3.结合实际考查热岛效应的影响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 识 整 合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即促使大气由 流向 的力。该力 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 。高气压区 低气压区 垂直 低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地转偏向 平行 摩擦 夹角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思 考1基本气压场考点一 考

15、点二 考点三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气压系统特征注意点 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 高周低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 是高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 范围 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 低周高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 长区域B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 心天气状况相近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 长区域A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 一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 中心一样以阴雨天气为主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1)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近地面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根据等压线的高低及气压场所处的南、北半球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