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54977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通论四:句法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什么是词类词类就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而分出来的类别。 2、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动、形、数 、代、副、介、连、语气、叹等十类。 在文言文中量词还没有从名词中分化。 3、名动形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常用作 主、宾、定、谓语 刘备天下枭雄。 田横,齐之壮士耳。 环滁皆山也。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变化的词, 常作谓语;形容词:表示事物性状的词,经常用作定 语、状语、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什么是词类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学) 将军身

2、披坚执锐。(史陈涉世家) 2、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之区别词类活用:名、动、形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即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某些词按 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在句 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 类,这就是词类活用。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 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 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疾:时操军众已有疾疫。(通鉴汉献帝建安13 年)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孙膑列传) 疾雷不及掩耳。(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区别: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 是临时的、偶然的用法,活用后的词性不 是词固有的语法属性;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属两类或三

3、类 ,其各种用法都是固定的,经常的,不是 临时的,偶然的, 3、词类活用的类别 动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性动词、使 动、意动、为动)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三、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1、什么是使动用法 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 示的动作行为,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 施行这种动作行为,亦即谓语动词具有“使 宾语怎幺样”的意思。 V.O.使O.V.(v是使动词)2、使动用法与递系式、使成式 的关系齐使田忌将而往。(史记孙膑列传) 齐威王欲将孙膑。(同上)百日而饿死。(战秦三) 荆轲坐定。(史刺客列传) 使成式是指一个谓语动词的后面带一个不 及物动词或形容词作结果补语。(

4、动补结 构中的一种)3、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都来就是动词 ,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及物动 词和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同它们的一般 用法在语法意义上是很不相同的。4、使动用法的类型甲、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庄公寤生,惊姜氏。(左隐元年) 齐女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史晋世家)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用作使动时 ,就可带宾语了,可以说是活用做及物动 词。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 以省略。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 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晋侯饮赵盾酒。(左宣2) 吴王濞反,欲从闽越,闽越未肯

5、行。 (史东越列传)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赵策) 能富贵将军者,上也。(史魏其武安侯列 传)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如果整个句子的意思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那幺这就是形容 词的使动用法。用作使动,宾语也可以不出现。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 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丙、名词的使动用法 少见。名词用作使动,是后面带上宾语, 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宾语前面的 这个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尔欲吴王我乎?(左定10)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盐铁论非鞅) 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 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6、名词用使动偶尔也有省略宾语的。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新 序节士)方位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 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代表的方位行动 。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斯干) 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左成2) 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 (孟告上)四、古代汉语的意动用法1、什么是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 怎么样”或者“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VO以O为O (v是意动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本身 没有意动用法。同使动用法的区别: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齐策)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幺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

7、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 具有这个谓语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华臣弱皋比之室,使贼杀其宰华吴。(左 襄2) 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与 元九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时主观认识与客观实 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汉赵充国传) 农夫渔夫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 丘记)乙、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主语主观上把它后面的 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用作意动 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僖8)五、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如动词,包括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 动用法,但这里只指名词

8、用如一般动词, 这在名词里比较普遍。名词用作动词后, 原有的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 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意义而已。 1、普通名词用如一般动词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三戒)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庄逍遥游) 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上农 )2、名词性词组用如一般动词禹入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淮原 道训)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列说符)3、方位名词用如一般动词 用动作的方向代替相应的动作。 秦师遂东。(左僖33)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为鲁连寿 。(战赵策)六、数词用如动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具有跟原数词意义有 着密切联系的动词的一般意义,如果带上 宾

9、语它跟宾语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隐元) 不迁怒,不贰过。(论雍也)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数词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具有这个数词所表示的数目或某些特点。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卫氓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 身。诗秦黄鸟 藉令秦始皇长世,易代以后,扶苏嗣之, 虽四三皇与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 炳麟秦政记)七、名词作状语甲、普通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和方式 这种情况是,作状语的普通名词以它所代表的 事物的某种状态或动作特征,去描绘谓语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动作,多带有比喻的意义,含有“象 一样”、“跟似的”。 豕人立而啼。(左

10、庄10) 嫂蛇行匍伏。(战秦)2、表示对待对方的态度(动作对象) 这种用法是,用对待作状语的普通名词所代表 的人或物的态度,来对待处置谓语动词后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物,有“当作那样”,“用待的 态度”,“象待似的”,同样含有比喻的修辞意 味。 吾得兄事之。(史项羽本纪)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孙子吴起列传 )3、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可译“在”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 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 袜解,顾谓张廷尉 :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 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 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 。张廷尉方今 天下名臣,吾

11、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 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 后因以“结袜”为士大夫屈身敬事长者,或士人蔑视权贵之典 。4、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和凭据(条件) 这种情况就是一个动词用什幺的工具或根据 什幺凭藉来施行它所表示的行为或动作,这种名 词修饰动词有“用”、“按照”之义。失期,法当斩。(史陈涉世家) 遂入见王,涕泣膝行。(汉龚遂传)乙、名词性词组用作状语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论雍也)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列汤问 ) 丙、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这同现代汉语一 致,但古代汉语中,“日、月、岁”等作状语 时,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跟平时的意义有所 不同。1、“日、月、岁”用在

12、具有动作性的动词(谓语 )前面,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有“每日(天天) ,每月(月月),每年(年年)”的意思。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养生主 吾日三省吾身。论学而 2、“日”用在具有变化性的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前,表示情况逐渐发展,有“逐渐地,一天 天地”义。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田单 列传) 道明则国日强,道幽则国日削.。(商错 法)3、“日”用在句首主语前,表示追溯过去,有“ 从前,往日”义。 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左 成16)也可以用来预示未来,义为“他日,改日”: 日以偕来,吾与若俱观之。(列汤问)丁、方位名词作状语 直接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施行

13、 时所处的方位。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庄子天道) 北救赵而西却秦,此王霸之伐也。(史信 陵君列传)现代汉语遗留:面授 函授 刊授 首肯 斧正 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油印 铅印 刀耕火种 车载 斗量 以上表示方式、工具、依据。风起云涌,星罗棋布,狼吞虎咽,土崩瓦解 ,龙飞凤舞,狐疑,蜂涌而至,席卷全球,蚕 食鲸吞,囊括 以上表示比喻。南下 北上 东进 西行 以上表方向。八、动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动词有时候也用来作状语 ,对作谓语的动词进行修饰,表示动作行 为的方式、情态、状貌等。 1、 不及物动词作状语 一般来说,作状语的动词往往是不及物动 词。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 如前进

14、缶,因跪请秦王。” 柳宗元黔之驴:“然往来视之,觉 无异能者。” 用作状语的动词,往往用连词“而”或“以”与 作谓语的动词连接。左传僖公三十年:“夜缒而出。” 战国策燕策:“箕踞以骂。” 2、 动宾词组作状语及物动词一般以动宾词组的形式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时间;有时用“而”或 “以”连接,有时不用。例如: 左传宣公二年:“触槐而死。” 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 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3、 动词作状语与连动式的差别动词作状语,是对作谓语的动词起修饰、 限制作用,表示一种伴随的、次要的行为 。主次分明,毫不含糊。而连动式则表示具有时间先后的两种行为 ,两个动词之间无主次之

15、分,只表示一种 顺承关系。 战国策赵策:“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 左传成公二年:“左并辔,右援枹而 鼓。”九、古代汉语的为动用法、定义:所谓为动,即“为宾语而怎么样”。“为”有三层含义: )表示动作的对象。“给“”替“ )表示动作的目的。”为了“ )表示动作所关涉的事物。”对“甲、动词的为动用法 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来实行这个谓语动词 所表示的动作。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 上。(庄子骈拇)乙、形容词为动用法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进名 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史 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丙、名词的为动用法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史记留侯世家)参考文献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 陈承泽(1922)国文法草创,商务印书馆 1982,北京。蒋绍愚(2001)自动、他动和使动,语言学论 丛第二十三辑,商务印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