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2557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课件第四章近代文学(中)(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文学(中)第四章 十七世纪欧洲文学 (古典主义 文学)v一 产生的原因v1、思想上 v2、理论上:布瓦洛的诗的艺术 v3、政治上 v亚里士多德:诗学,为西方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v贺拉斯: 诗艺,提出了“寓教于乐”的美学原则。v布瓦洛: 诗的艺术,全面阐述了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 二、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 征 v1、政治上拥护皇权,主张国家统一。 v 2、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v3、艺术上模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形式。 v4、人物性格单一性、普遍性和忽视个性。 v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要求戏剧 创作在时间、地点和事件上保持统一,即要求一 个剧本只演一个事件,剧情的发生只能

2、在同一地 点、时间不超过一天。三一律的运用可使戏剧的 结构严谨、矛盾突出。但使人物性格单一化。 三、古典主义文学创作概况v1、英国 v弥尔顿 :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 孙。v2、法国v高乃依的熙德,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v拉辛的安得洛马克,法国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 剧。v拉封丹的寓言诗诗。v布瓦洛 古典主义义的理论论家,在其诗诗的艺术艺术 中提出 了古典主义义的美学原则则,该书该书 被视为视为 古典主义义的艺术艺术 法典。四、莫里哀 vv莫里哀莫里哀(1622(1622 1673)1673)法国古典主义法国古典主义 喜剧的奠基人。喜剧的奠基人。 生前生前 被法兰西学士院拒之被法兰西

3、学士院拒之 门外,死后学士院为门外,死后学士院为 他立的塑像上刻着这他立的塑像上刻着这 样的话:样的话:“ “他的他的光荣什光荣什 么也不少,我们的光么也不少,我们的光 荣却少了他荣却少了他” ”v他的创作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初期、成熟 期、和晚期。批判的对象是教会、贵族和 资产者,即揭露了贵族的腐败、教会的虚 伪、资产者的恶习。 v1、初期(1659一一1663) ,主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v2、成熟期(16641668) ,作品有揭露 贵族的堂璜、恨世者。揭露资产 阶级的作品吝啬鬼。v 3、晚期(1669一一1673) ,作品有司 卡班的诡计和贵人迷。 (二)达尔杜弗(伪君子

4、 ) v1、情节 v2、人物 v达尔杜弗(答尔丢夫) v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的性格特征是伪善, 是个伪君子的典型。他的虚伪性表现为: v第一、伪装虔诚,实际是个宗教骗子。 v第二、伪装苦修士,实际是个酒肉之徒。v第三、伪装禁欲,实际是好色之徒。v第四、伪装不爱钱财,实际上不择手段地谋取 他人的财物。v达尔杜弗这一形象充分概括了17世纪法国一切 封建贵族和宗教骗子所具有的种种罪恶的本质 ,伪善是他们达到罪恶目的的手段,达尔杜弗 也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词。v奥尔恭 : v是一个专横的资产者的形象,也是一个受骗者 的形象。他在政治上很聪明,但在宗教骗子的 面前却是一个十足的傻瓜,作品通过他突出了 宗教骗

5、子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他不仅引狼入室 ,而且鬼迷心窍,心中唯有达尔杜弗,任何的 规劝都听不进,他的行为愈来愈不近情理。他 的愚昧和专横几乎毁了一个家庭。这形象的意 义在于引起观众对骗子的警惕,让观众明白伪 君子的危害性。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启蒙运动和启蒙 文学) v一 启蒙运动的兴起 v性质是一次具有全欧性的的资产阶级反封 建反教会的思想政治运动。v目的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或巩固资产阶 级政权。 v二 启蒙思想 1、反对封建迷信,宣扬唯物论哲学观2、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权神授,反 封 建特权,提倡返归自然。3、崇尚理性 。 三 启蒙主义文学及其特征 v1、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v法

6、国作家卢梭的作品新爱洛绮丝,是一部书 信体长篇小说,此作品批判封建等级观念。 v英国作家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 v法国作家伏尔泰的代表作哲理小说老实人。v法国狄德罗的对话体小说拉摩的侄儿,此作 品被恩格斯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2、以代表资产阶级的平民作为正面主人公,批判王公贵族。 v法国作家博马舍费加罗的婚姻。v英国作家笛福,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代 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这形象是新兴资 产阶级的代表,作者肯定了原始积累时期资 产阶级的创业精神。 v席勒爱情与阴谋,恩格斯称为“德国第 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3、创造了一些新的文学体裁。 四、狂飙突进运动v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

7、由德国一批青年作家发起的文 学运动,由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运动充分肯 定人的地位和价值,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 天才和个性解放,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 叛精神,它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 生强烈的影响。代表作家是歌德和席勒。由于历 史条件的限制,80年代中期开始衰退。 五、歌德(17491832) v(一)生平和创作 v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抒情诗,如野玫瑰、 五月歌、欢会与别离。还有剧作葛兹 封 伯利欣根和少年维特之烦恼。v古典时代 :长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小说威廉 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浮士德的第一部。 v晚年 :小说亲与力、威劁迈斯特的漫游时

8、代及浮士德的第二部 。 少年维特之烦恼 v是一部书信体小说 ;v维特的烦恼来自 :一是社会 ;二是爱情 ;三是 事业。v作品通过维特的命运,表现了个性自由与腐朽的 社会的尖锐冲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 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而维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 德国正在觉醒的青年一代,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 时期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他们追求个性解放, 反对封建贵族,但又缺乏斗争的意志和坚强的毅 力,无力改变现状,因而思想上普遍感到苦闷。 (二)浮士德 v1 基本内容 v梅非斯特 v 争论 引出浮士德 确定主题v天 主v v 学者生活(知识悲剧 ) v 爱情生活(爱情悲剧 ) v 安排了浮士德的生活经历 政治

9、生活(政治悲剧 )v 追求古典美(美的悲剧 )v 改造大自然(事业悲剧 )v 结束探索的一生。争论引出他们的打赌 v天主认为: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会走入迷 路,但最终会走上正路;人在努力的时候会 犯错误,但总会成功。v魔鬼则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苦海,人 心永远得不到满足,他能够把人引向邪路, 使之堕落。v诗的主题:人能否克服自身的矛盾和人的理 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实现人生的理想。 v浮士德和魔鬼订下条约,魔鬼为浮士德服务 ,并通过魔鬼的法力满足浮士德物质上、精 神上的追求;但一旦浮士德对自己的追求感 到满足并说出“停一停吧,你真美丽”时,浮 士德的灵魂便要交给魔鬼。(这是第二次打 赌) 作

10、品的思想意义v通过浮士德一生的探索,否定了脱离实际的书本知识和贪 图个人官能享受的低级需要(知识悲剧、爱情悲剧 ),否 定依靠封建势力改革社会的政治幻想(政治悲剧 )和用古 典美来改变现实的空想(美的悲剧 );肯定了积极进取的 人生和建立幸福社会的理想(事业悲剧 )。v浮士德的形象发展过程及其一生的探索过程,表现了新兴 资产阶级先进分子不满现状,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奋斗 精神,说明人们只要努力实践,不断进取,就会克服人的 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实现人生的崇高理想。v核心思想和出发点是启蒙时期的人道主义。它揭露和批判 了陈旧僵死的学问,封建朝政的黑暗,伦理道德和教会的 残忍冷酷,资本主义金钱的罪恶,

11、坚信人的理性力量和实 践作用,坚信人能从各种矛盾和迷误走向正道,激励人们 为崇高的理想而顽强奋斗。3 人物形象 v浮士德: v他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和发展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象征性 形象。他在漫长而曲折的一生中执着地进行精神探索,不 断追求,永不满足,自强不息。这种探索概括了从文艺复 兴到19世纪初300年间欧洲和德国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精 神探索历程,即不满现状,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 的全部过程。v 但是,他也有沉溺爱欲,执着尘世的消极一面,对封建统 治者存有幻想,有希望他们能接受开明的进步思想,通过 对封建王朝的改革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的局限,也 正是当时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局限。 梅

12、菲斯特: v是疑虑、否定和毁灭的代表,恶的化身。 v他自称“犯罪、毁灭,更简单一个字恶,这 便是我的本质”他不相信理智,认为理智只 会把人弄得比禽兽还禽兽,他不相信历史会 前进,不相信人类会进步,对一切都抱着轻 蔑嘲笑的态度。他看不起人。梅菲斯特的否 定精神对于浮士德这样一个不断追求的人来 说,客观上起了推动的作用。他和浮士德是 相辅相成的。 4 艺术特征v第一、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 作方法 。v第二、以矛盾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v第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悲剧性和喜 剧性的内在统一,形成诗剧独特的艺术风格 。 第六章 十九世纪前期西欧文学(浪漫主义文 学)v一 浪漫主义文学

13、的形成v社会原因 它的产生是人们对社会现实不 满情绪的反映,是当时欧洲民族民主解放运 动的产物。v理论原因 德国的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 社会主义学说是它形成的理论基础。v文化原因 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二 浪漫主义文学及其特征v感伤主义:亦称“主情主义”或“前浪漫主义” ,因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它 产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反映了中小资产 阶级的感伤情绪。这一派作家用感情和仁爱 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着意刻画人的内心 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 情和共鸣。不少作品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调 ,感伤主义对浪漫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较大 的影响。 湖畔派: v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

14、国第一代浪漫主 义诗人华 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等因 憎恶资本主义而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 湖区,同时创作了大量歌颂大自然,缅怀中 古,讴歌宗法制农村生活,这些人被称为“ 湖畔派”,他们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推 动英国诗歌改革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 积极的作用。 v雪莱的诗歌西风颂 ,名句“如果冬天已 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v司各特(脱)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代表 作是艾凡赫。 v德国是浪漫主义的发源地。v海涅也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有西里 西亚的纺织工人和德国一一一个冬天的 童话。 v法国 夏多布里昂的中篇小说阿达拉 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瑞内( 勒内) 第一次塑造了一个以孤

15、独忧郁为特 征的“世纪病”的典型一一瑞内。v缪塞自传体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乔 治桑的小说安吉堡的磨工,还有 大仲 马的作品三个火枪手及基督山伯爵 。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v1、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主观性、抒情性)v2、讴歌大自然,重视民间文学。 v3、离奇的情节,夸张的手法。 三 拜伦v(一)生平和创作v1807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光, 诗人讽刺的天才初露锋芒,此作品表现了诗人对 上流社会的虚伪的反感、讽刺,对纯朴的自由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v1809年,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此作品 也是他的第一篇成熟的作品。批评英国“湖畔派” 诗人华兹华斯的作品,“最浅薄的思想”,“极幼稚 的语言”。v1813一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