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852552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课件第六章第七章(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课程大纲4课程概述1235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第六章 课程 识记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1、课程(最早提出者斯宾塞,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 心) 2、课程类型的划分(按任务划分、按课程制定者或者管理层 次划分) 理解课程设计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及课程实施的基本结构 。 1、课程设计的四种目标(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2、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3、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 运用课程评价理论进行课程评价。 1、课程评价的三个模式。 2、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考点指南第一节 课程概述v有了教育目的,教育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教 育制度,可

2、以保证教育向目标前进。 v是不是有目的有制度教育就可以正常运转了呢 ? v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 “如何教”。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 v 关于课程的概念众说纷纭: v 课程即教学科目 v 课程即学习经验 v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v 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v 上述每一种课程的定义,或多或少都有某些积极的特征,也都存在明显的不 足。可以想像,由于人们不是指向同样意义的课程,所以有关课程定义的分歧 将会继续存在下去。 v 宋朝朱熹在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意思为 功课及其进程。 v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18

3、59)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一词派生出来的,英文单词为“curriculum”,意 为“跑道”,视为学习的进程。 v 狭义的课程:某一门学科。 v 广义的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 和。第一节 课程概述v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 书。 v教学计划,阐述总的规则; v教学大纲,阐述具体学科的规则; v教科书则是具体学科中具体知识材料的阐述。 v课程作为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体现教育为社 会发展服务、教育与个体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原理, 是实现学习教育目标的蓝图,对保证学习教育功能 的实现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第一节 课程概述v 二、课程的分类

4、v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1、根据课程任务分:v 基础型课程:培养基础学力;三基(读、写、算);基础 知识基本技能;必修课v 拓展型课程:拓展知识视野,发展特殊能力;文学鉴赏、 艺术团队、环境保护课程;选修课v 研究型课程:培养探究态度、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过 程重于结果。第一节 课程概述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分:v 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一级课程; 研制开发推广;中央外围、自上而下的政策v 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研 究机构编订;二级课程;适应本地区需要 v 学校(校本)课程: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 提下,通过

5、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 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课程;适应性 和参与性;选修课、特色课v (从年开始,“节水环保”、“楹联”、“气象 科学”、“版画”、“篆刻”等六门区本课程将开始走进 天津市塘沽区中小学幼儿园的课堂,在此之前,天文科学 和气象科学已经提前走进了学校的课堂)第一节 课程概述v三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v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v注意:课程理论对课程是影响而非制约。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v在特定的社会状况中,为什么知识总体中的某些 部分能够进入学校课程,而另外部分却不能进入 学校课程?v任何国家都会对现存知识总

6、体进行筛选和加工, 以构成其学校课程。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中占主 导(支配)地位的价值观。v知识经过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过滤才能进入学校课 程v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v 1982年: 7月,日本文部省审定教科书时,把“侵略华 北”和“全面侵略中国”等段落中的“侵略”改为“进 出”,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占领南京”。 v 1993年:10月20日,东京高等法院对原东京教育大学教 授家永三郎就日本史教科书提出的第三次诉讼作出判决 。判决认为,文部省要求家永对教科书中关于“南京大 屠杀”、“日本的侵略”等问题的修改或删除“有损于 教科书记述的完整和准确,因而违反了日本宪法”。 在 这次审理中,尽管法院对删改“南

7、京大屠杀”等问题作 出了“违法”的判决,但对七三一部队等问题,法院仍 坚持认为“根据当时学术界的研究结果,文部省提出的 修改意见是合适的”。法院还认为,从1948年开始的日 本教科书审定制度不违宪。1999年: 4月22日,产经新闻报道,经日本政府同 意大阪书籍出版社和文教出版社将中小学教科书中反映 当年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换掉,以图掩盖日本侵略者的 历史罪行。 11月10日,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和教育出版 社决定,删除中学教科书历史部分中“从军妓女”一词 中的“从军”二字。 2001年: 3月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右翼团体“新历 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进行137处 修改,然后

8、将予以放行。 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 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的歪曲历史、美化侵 略战争的教科书审定“合格”。 7月2日,鉴于日本各在 野党和民众团体的强烈反对,“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向政府提出修改其主编的新初中历史教科书。 7月9日, 日本政府宣布,由于没有发现明显违背史实之处以及日 本史学界存在不同说法,不能根据中方的要求对“新历 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教科书进行进一 步修改。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v课程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 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保 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 v古代的“六艺”、“七艺” v欧

9、洲中世纪的自然科学课程内容 v现代的科学技术类课程 v当代的信息技术课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v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适合 学生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4、课程理论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以学术为中心以社会问题为 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最具学术性的知识;知识 体系的逻辑结 构课程不应仅帮助学生适应 现存社会,而是要建立一 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 化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 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 为基础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 程设计的基础;

10、掌握学科 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学 习;脱离学科结构的孤立 的知识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不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 而是围绕当下重大社会问 题,帮助学生在社会性方 面得到发展,学会如何参 与制定社会规划并付诸社 会行动课程核心不是学科内容、 社会问题,而是学生的发 展;课程内容不是既定不 变的,而是随着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变化而变化的美国60年代风靡一时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学者2030年代杜威;70年代 后人本主义第二节 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四个特性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育 目 的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 求;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最终目标高度的概括性国家培养 目 标各

11、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 养要求一定的概括性教育行 政机构课程 目 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 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时限性;具体 性;预测 性; 操作性课程制 定者教学 目 标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 化,指导、实施、评价 教学的基本依据外显性;操作 性;灵活性教学工 作者第二节 课程目标二、课程目标的依据(我怎么来制定?) 1、对学生的研究 (1)我希望学生学了这门学科以后能够成为什么样的 人 (2)我希望知道学生个体的需求。 (3)我希望知道学生喜欢学习什么以及不同类型的 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差异性。 2、对社会的研究 一般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急于做 出定论和指导性意见。第二节 课程目标3、对

12、学科的研究由于学校传递的是间接经验较多,所以对学科的研究 应该是重点。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2010年年9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将矛头对准 了小学语文教材。 该书以教材点评的方式,刊发了一个名为“ 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的民间研究团体的研究报 告他们以目前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 学语文教材(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中涉及母亲 与母爱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认为存在“四大缺失 ”,分别是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 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课题组还花费了大量的精

13、力对一些文本的事 实进行考证。例如,他们对课文爱迪生救妈妈 的真实性进行了求证,委托在美国留学的学生 查文献、向医学专家求证,得出的结论是:“最 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出现19世纪末,最早对阑 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爱迪生生于1847年, 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40岁的 已婚男人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 手术,不可能有一个医生在他做的有影灯下为他 得了急性阑尾炎的妈妈做了这个紧急手术这 个故事是虚构的。 “我们现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 权威、统一、不容置疑。从现在教材 的编写质量来看,到了把教材也从神坛上拉 下来的时候了。”民间团体“在学会常用字

14、之后,小学语文最重要的是 让孩子们养成美好的品德。完整正直人格就是应 该从小培养。现在使用的教材篇篇都离不开教育 孩子,我觉得这样很好。”一位来自安徽宿州的 小学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目前使用的 (“人教版”)教材还是比较规范的,“错误什么 的是难免的,谁都不能保证一点错误不犯”。 教师 教材修订完善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 家出台的关于教育的新的方针政策。比如1986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就需要编写一套新的 义务教育教材。二是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出现 新的理念,自然而然会出现新的、需要关注的课题。“ 比如环保问题,20多年前的教材中没有涉及,而现在就 需要引

15、导孩子们从小关注。”蒯福棣举例说。“在2000 年的教材修订中,我们就增加了关于保护环境的课文。 像清清的溪水、爷爷和小树、小狐狸卖空气 。”此外,小学教师和小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反馈 的信息是教材修订的第三个依据。教材编写专家 v多年来,我国课程规划、设计、评价,都是教育 行政部门和学科专家的职责范围,教师似乎是理 所当然地实施着课程。v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不但注 意多听取教师的意见,而且尽可能地为教师参与 课程设计提供机会。这是一种很好的尝试第三节 课程设计(重点)课程设计是指通 过精心计划的活 动,设计出各种 学程或教育活动 方式,并将他们 提供给教育机构 中的人们,以此

16、 作为进行教育的 方案。概 念课程设计是一个 有目的、有计划 、有结构的产生 教学计划、教学 大纲以及教科书 等系统化活动。.第三节 课程设计是具体教学过程的 一个体现。(见下 一页)具有强制性 具有普遍性 具有基础性(教学计划也是教 育目标、培养目标 得以实施的一个途 径)教科书是教学大纲 的具体化。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编写应遵循 的原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教科书设计二、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06年单选)教学大纲的构成v说明部分: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规 定教学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选 编原则;教学法的建议等。v本文部分:系统安排学科全部教材的主要课 题、要目、章节;教学要点、时数;练习、 实习、实验、参观等实际作业的要求;其他 教学活动时数等。课程生活化 v美国化学教材片断:某钓鱼协会组织钓鱼 比赛,在某条大河上举行。大学化学专业学生 陪同父亲参赛,发现河里有不少死鱼。他首先 想到鱼的死因,可能是化学毒物排入河道,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