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2532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系列之十三共四十(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董仲舒的崇天 哲学与谶纬1【学习目的】 了解汉初以后 思想主流转轨的过程;认识 董仲舒学习经历与他在春 秋学方面的造诣,掌握董 仲舒将儒家思想神学化的基 本特点以及崇天道德论的主 要内容,了解谶纬神学流行 的背景以及白虎通的宗 教神学思想。 2一、思想主流由“道”而“儒”的 转轨 3董仲舒以儒为宗的崇天哲学 是社会意识形态转轨的产物 。 秦以法家为本,汉初黄老之 学的勃兴可以说就是一次成 功的意识形态转轨。4陆贾的新语以道家精 神来统摄儒家的仁义礼仪 。在黄老之学的主流话语 里融进了儒家思想。5贾谊从道家最终走向儒家 贾谊(前200前168年)稍晚于陆贾。 鹏鸟赋: “万物变化兮,固无

2、休息;斡 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 转续兮,化变而嬗。”6新书十卷相当部分内容阐述 黄老之学思想,尤其是道德说 、道术、六术三篇。 但是,贾谊却更多地对礼制问题 进行了阐述。认为“礼”是促使人 心觉悟的教化手段,通过礼仪教 化,社会可以培养人们遵守伦理 秩序的习惯。7新书俗激: “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问 道。” “令主主臣臣,上下有差,父 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无所 冀幸,群众信上而不疑惑。”8贾谊还阐述了人主行仁义的重要性。他说: “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 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 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 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 ”(制不定)9贾谊这套理论在客观上为后 来

3、董仲舒推行神学化的儒家 思想奠定了基础。10二、董仲舒与春秋公羊学 11 董仲舒( 前179前 104年), 广川(河 北枣前县 广川镇) 人。 12史记儒林传谓: (董仲舒)以治春秋,孝景时为 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 ,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 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 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 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 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 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 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 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 当死。诏

4、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 言灾异。13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 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 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 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 ,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 西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 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 免,居家至卒,终不置产业,以 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 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 秋,其传公羊氏也。 14春秋乃是鲁国之史书。 现存春秋记鲁隐公元年 至鲁哀公十四年历十二君二 百四十二年之事。 相传,孔夫子因感世衰道微 ,故作春秋,书成而乱 臣贼子惧。史称春秋含 “微言大义”,故后人稽考 阐释之。15解读春秋最富盛名 的是左 传、谷梁传、公羊传

5、“三传” 。分别为左丘明、谷梁 赤、公羊高所作。 董仲舒专治公羊传,以春 秋繁露发“大一统”、“张三 世”、“更化”、“改制”之大 义。 16董仲舒把公羊春秋的精神概 括为: “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 天下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 讨大夫,以大大王事而已矣。”17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 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 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 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 所从矣。 18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建议: 臣谨按,春秋之文,求王 道之端,得之以“正

6、”。“正” 次“王”,“王”次“春”。春 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 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 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 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求宜其 端于天。 对“春王正月”四字的解释,包含 着深刻道理。 19董仲舒还主张“更化”: 腐朽之木不可雕也,粪土 之墙不可圬也。今汉继秦之 后,如朽木粪墙矣。窃 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 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 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乃可理也。 20更化建议从秦汉交替的角度 提出,主张以仁德代替严刑 ,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而言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1三、董仲舒的崇天神学思想 22董仲舒的大一统理念是通过其崇天 宗教哲学来支持的。 在董

7、仲舒的“公羊学”里,“天” 成为一个最高的概念: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王者之 所最尊也。”(春秋繁露郊 义) 23(一)天之情感与意志属性天是万物本原,而且有意志、有 人格: “春,爱志也;夏,乐志也 ;秋,严志也;冬,哀志也 。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 四时之则也。”24他认为天的根本属性是“德 ”,而德的根本观念是仁: “仁之美者在天。天,仁也 。”25(二)天之主宰(刑德)功能天是至高无上的神:自然界日月 星辰的运转、寒暑四时的更替、 国家的兴衰治乱以及个人的命运 都是由天控制的。26天的主宰功能表现为阴“刑”与阳 “德”两个方面: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 主生”。 “天之志,常置

8、阴空处,稍取 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辅;阴者 阳之助也。”27从天的造化特性出发,董仲舒提出 了“人副天数”的看法: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 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 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 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 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 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他之副在人,人之性情由天者 矣。 28(三)天之谴告征兆 天的意志性还体现在它可以通过物象 征兆来对人进行暗示,即“谴告”: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 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 ,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 ,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 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 不知变而伤败乃至。29 天地之物

9、,有不常之变者,谓 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 ,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 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 不知,乃谓之以威。凡灾 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30阴阳灾异之说对汉代社会有极大影响, 焦延寿、京房均持此说以为教。汉书 京房传称焦延寿: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 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 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 尤精。” 31董仲舒主张宇宙的次序是有常数 的,这个“常”就是恒定。他在 举贤良对策中说: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 亦不变。”他把这种理论引申到 社会伦理方面:“阴者阳之合, 妻者夫之合,子者父之合,臣者 君之合。”32又说: “阳之出也,常悬于前而任 事;阴之出也,常悬

10、于后而 守空处,此见天之亲阳而疏 阴,任德而不任刑也。” 33四、董仲舒的崇天道德论 34基于天人感应目的论,董仲舒建 立了一套颇富宗教意味的道德哲 学。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35(一)人性论 1、人性天定 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 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 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 去,若形体之肥癯(瘦),而不 可得革也。36他不仅把天当作人性形成的 最后根据,而且认为性的贪 、仁也与天的特质相对应: 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 两,有贪仁之性。37董仲舒把性比作“禾“,把善比 作“米”,承认教化的作用: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

11、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 不节。382、性三品说 一是“圣人之性”。此类情 欲很少,不教而能善,是天 生的教化者;39二是“中民之性”。此类虽有情欲 ,但可以为善,亦可为恶。认识中 民之性就是为了更好地教化,这种 教化正如茧如卵一般,卵只有通过 二十日的覆盖才能孵化,茧也必须 待巢且经过沸汤之后才能做成丝。40三是“斗筲之性”。即贫贱之性 ,其特征是只能为恶,而不能为 善。41(二)三纲五常所谓“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 “三纲”说是崇天神学: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42五常: 仁义礼智信。 与先秦孔孟所讲的君臣、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的“ 五伦”相呼应。43 董仲舒

12、的“三纲五常”论奠 定了汉代以来封建道德关系 的基础。44四、谶纬流行与白虎通的 宗教神学 45 董仲舒以崇天为核心的神秘 主义宗教哲学成为官方所倡 导之际,谶纬也流行起来。 “谶纬”是宗教神学与经学 的混合物。46“谶”是“诡为隐语、预决吉凶 ”的一种宗教性预言。 “谶者, 验也。”又名“符谶”、“符命 ”。有的“谶”有图有字,故称 之“图谶”。 “纬”与经相对而言。 “纬,丝 横织也。”是以巫师方士之言附 会经典,假托瑞应以张扬天意的 一种神学形态。47 谶语,在先秦早已有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谓: (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使 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 书,曰:亡秦者胡也。” 始皇三十六

13、年,有黔首于陨石刻字 :“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 怒,“尽取石旁居人诛之”。48汉代以来,谶语亦多流行。自西 汉末至东汉,谶纬神学实际上得 到官方的认可与倡导,故四方造 谶作纬者纷起。 今存谶纬之书大抵依托“五经” ,宣扬瑞应吉凶。 49天地有司过之神,随人所犯轻重, 以夺其算纪。恶事大者夺纪;过小 者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 也。人受命,得寿,自有本数。数 本多者,纪算难尽,故死迟;若所 禀本数以少而所犯多者,则纪算速 尽而死早也。又人生中有三尸。三 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 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 游行,飨食人祭 ,每到六甲穷日 ,辄上天白司命,道人罪过。过大 者,夺人

14、纪,过小者,夺人算。 50太湖中洞庭山林屋洞天,即禹藏真 文之所,一名包山。吴王阖闾登包 山之上,命龙威丈人入包山,得书 一卷,凡一百七十四字,而还。吴 王不识,使问仲尼。诡云:“赤乌 衔书以授王。”仲尼曰:“昔吾游 西海之上,闻童谣曰:吴王出游观 震湖,龙威丈人名隐居,北上北上 入灵墟,乃造洞庭窃禹书,天帝大 文不可舒,此文长传六百初,今强 取出丧吾庐。丘按:谣言乃龙威丈 人洞中得之,赤乌所衔,非丘所知 也。”吴王惧,乃复归其书。51谶纬之书所记录的东西有侧重于 教化,有侧重于传说,但都有很 浓重的神秘色彩。 谶纬在汉初开始流行,经过石渠 阁和白虎观两次经学会议,逐步 完成与经学的结合,在意

15、识形态 上占居统治地位。52白虎通是谶纬经学化的体现 。 白虎通利用阴阳五行理论强 调“土”的统领地位,为封建一 姓专制作论证: “木非土不生,火非土不荣 ,金非土不成,水非土不高 ,土扶微助衰,历成其道, 故五行更王,亦需土也,王 四季,居中央,不名时。”53在政治伦理方面,白虎通进 一步强化了“三纲五常”的社会 秩序,而且突出了三纲中的“君 臣”问题。 在五行篇中,作者说“臣可 以为君,君不可更为臣”。这完 全是为当时登上皇帝宝座的刘姓 王朝服务。54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学说在秦 始皇时期并没有受到重视,但到 了董仲舒的时候,孔子的地位大 大上升,其学说被改造成为封建 统治的武器,而在白虎通中 孔子的学说通过神学的浸染、曲 解。表明思想的发展本来就是相 当复杂的。55【本章提要】 1.董仲舒以儒为宗的崇天哲学是社 会意识形态转轨的产物。无论是陆 贾的新论还是刘安组织编纂的 淮南子都在黄老之学思想体系 之中融进了儒家的仁义礼仪思想, 这为董仲舒崇天思想体系的建立奠 定了基础。562.作为汉代大儒,董仲舒是春 秋公羊学的著名学者,春秋 繁露乃是为了发明春秋的 微言大义,为大一统国家建造意 识形态。573.董仲舒崇天神学的基本内容,其关 键所在是对“天”的属性功能的认识 ,他认为天是有情感和意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