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计量认可认证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852448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计量认可认证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4计量认可认证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4计量认可认证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4计量认可认证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4计量认可认证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计量认可认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计量认可认证(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量认可认证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 缩写,于2006年3月31日正式成立,是在原 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和 原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基础 上整合而成的。 CNAL: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 写(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LABORATORIES),是经中国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 授权,统一负责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及 相关工作的国家认可机构。 成立于2002年7月,是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成 立的实验室国家认可组织中国实验室国 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NACL)和原 国家进

2、出口商品检验局成立的进出口领域 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资格认可的国家 实验室认可组织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 疫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CCIBLAC )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的。 CMA标志是China Metrology Accredidation( 中国计量认证/认可)的缩写 CAL标志是China Accredited Laboratory(中 国考核合格检验实验室)的缩写CNAL标志是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Board for Laboratories(中国实验室国家认 可委员会)的缩写 CNAS标志是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

3、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中国合 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缩写 CMA是检测机构计量订证合格的标志,具 有此标志的机构为合法的检验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有关 规定,在中国境内从事面向社会检测,检 验产品的机构,必须由国家或省级计量认 证管理部门会同评审机构评审合格,依法 设置或依法授权后,才能从事检测,检验 活动。计量订证考核的内容重要是人员的 资格(水平)、检验设备仪器的准确、精 密程度,是否有必要的工作场地和工作条 件,是否有健全的工作、管理规程、规章 制度,是否有正确的工作依据和检验方法 等。 CAL是经国家质量审查认可的检测、

4、检验机 构的标志,具有此标志的机构有资格作出 仲裁检验结论。具有CAL主要意味着检验人 员、检测仪器、检测依据和方法合格,而 具有CAL标志的前提是计量认证合格,即具 有“CMA”资格,然后机构的质量管理等方面 也符合要求,由此可以认为,具有CAL标志 的前提是具有CMA资格,具有CAL则比仅具 有CMA的机构,工作质量、可靠程度进了 一步。 CNAS国家级实验室的标志。有这一标志, 表明该检验机构已经通过了中国国家实验 室认证委员会的考核,检验能力已经达到 了国家级实验室水平(CMA、CAL仅表示通 过了省级质量技术管理机构的考核、认可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 “CNAS”标志在

5、国际上可以下互认,譬如说 能得到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 国家的承认)。 计量认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规定:“为社会 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 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 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此 考核称为“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简称“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涉及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以及 法律等各个领域 计量认证一般都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 方第一方认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自身进 行测试能力的自我评价或鉴定; 第二方认证:检验机构的用户对提供测 试服务的质量确认; 第三方认证:由专门的认证机构站在第 三方

6、公正立场,对检验机构的测试能 力进行考核,就是通常所称的既计量 认证。1计量(measurement) 是用法制和技术 手段保证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测量 。 2认证(accredidation)是甄别合格和任命 之意。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1993年我国颁 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 中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 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 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 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 1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配备及其准确度、量程等 技术指标,必须与检验的项目相适应,其性能必 须稳定可

7、靠并经检验或校准合格。 2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 度、防尘、防震、防腐蚀、抗干扰等条件,均应 适应其工作的需要并满足产品质量检验的要求。 3使用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人员,应具备必要的 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其操作技能必须考核合格 。 4具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 可靠的管理制度。 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组织机构; 2仪器设备; 3检测工作 ;4人员; 5环境; 6工作制度。 (三)计量认证评定办法 评审组根据上述评审内容的六个方面,依据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考核规 范对被认证单位进行评定。在所有评审项目中,带*号的项为

8、重点项(共 20项),若在评审中任一带*号的项不通过 时为评审不通过; 不带*号的项若3项以下(含3项)不通过时, 不再继续评审,而规定一个改正期,在改 正期内再进行评定。 正式评审中,评审组还要选取标准物质或标 准样品,要求被认证单位进行实测,实测 结果不合格者,按认证评审不通过处理; 基本合格者,对需要改正的地方提出改正 意见,限期改正。 计量认证的实施步骤 一般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1. 申请:提出包括机构名称、地址、技 术负责人情况、各类技术人员数等内 容的计量认证申请书。同时提供仪 器设备一览表。 2. 受理: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在 接到计量认证申请书和申报材料后, 在三十天内审核

9、完毕并发出是否接受 申请的通知。3. 准备:被认证单位在申请被批准之后,必 须立即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编制质量管 理手册、检定仪器设备、进行量质溯源 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环境条件的整顿 等。 4. 初查和预审:计量行政部门同意接受申请 后,将派人到申请单位商定认证考核计划 ,解答问题。 5. 正式评审:现场评审的评审组一般由计量 部门的专家和与被认证业务的行业方面的 专家及业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一般为5 8人)。评审工作严格按质量检验机构计 量认证评审内容及评定方法规定要求 进行,若认证通过,则填写产品质量检 验机构计量认证评审报告,上报国家计 量监督局计量司认证办公室审批。 6. 审批发证

10、:计量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向 被计量认证单位颁发计量认证合格证书及 通过的检测项目表,并同意其使用统一的 计量认证标志。对不合格的,发给考核评 审结果通知。 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是说明质量检验机构的测 试能力、工作范围和检验公正性的文件, 它应全面地、系统地反映质检机构的检测 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工作质量。内容主要 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基本情况概述主要包 括:质检机构的基本情况;检测能力、检 测项目和依据标准等。 2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如:提供标准 物质一览表、计量标准器具及检测仪器设 备的检定周期及量值传递图等。3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原始记录有多种类型 ,如样品收发

11、及保管登记表、分析测试原 始记录、仪器设备安装记录等。各类记录 都必须按规则填写。 例如“分析测试原始记录”的填写。 分析测试数据必须按照检测标准和法定计量 单位计算准确,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与使用 仪器的准确度相适应,数据计算必须符合 数字修约规则)。 4各级技术负责人和各类业务技术人员技术 概况以及对各类技术人员专业和法律知识 培训计划和管理及考核规定。 计量认证的特征 (一)强制性在我国计量认证被纳入法制体 系,实行强制性管理。 (二)统一性我国计量认证统一由省级以上 计量行政部门管理。 (三)适用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是指向社 会从事产品质量评价工作的技术机构,其 所提供的公证数据是用于贸

12、易出征、产品 质量评价、成果鉴定和质量仲裁等方面。 (四)服务性 计量认证的作用 通过与国际接轨,可以在经济贸易往来中扩 大信息交流范围,为开展国际间技术合作 与交流,向国际服务市场开放等,促进贸 易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 收)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51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与其承担的检验工 作类型、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质量体系 。质量体系要素应形成文件。质量文件应 提供给实验室人员使用。实验室应明文规 定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检验服务的质量方 针、目标并作出承诺。实验室的管理者应 将质量方针和目标纳入质量手册,并使实 验室所有有关人员都知道、理解并贯彻执 行

13、。质量主管应负责保持质量手册的现行 有效性。 一个组织无论其产品是什么,它都会围绕产 品的质量做一些工作,无论是有意识的还 是无意识的,无论是管理水平高还是低。 从此角度而言,其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该条要求按照本准则所规定的条款,来 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使之与其承担的检 验工作类型、业务范围和工作量相适应。 质量体系应文件化,即写成质量手册和程 序文件,使质量体系可读可看,并便于人 员使用。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适合本单位情况的、保 证达到良好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质量方 针、目标和承诺,并使所有有关人员真正 理解,体现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工作之中, 使之得以贯彻实施。 质量负责人应负责质量体系的完

14、善、运行 和质量体系文件的现行有效性。 质量手册以及相关的质量文件应阐述实验室 为满足本准则的要求所制订的方针和工作 程序。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文件应包括: (a)最高管理者的质量方针声明,包括目 标和承诺; (b)实验室组织与管理结构以及它在任何 一母体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应的组织图; (c)管理工作、技术工作,支持服务和质 量体系之间的关系; (d)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 (e)关键人员的岗位描述及相关人员的工 作岗位描述; (f)实验室获准签字人的识别(适用时); (g)实验室实现量值溯源的程序; (h)实验室检验的范围; (i)确保实验室评审所有新工作的措施,以保 证实验室在开始新工作之前有适当的设施 和资源; (j)列出在用的检验程序; (k)处置检验样品的程序; (l)列出在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参考测量标准 ; (m)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维护程序 ;(n)涉及检定(验证)的活动,包括实验室之 间比对、能力验证计划、标准物质的使用 、内部质量控制方案; (o)当发现检验有差异或发生偏离规定的政策 和程序时,应遵循反馈和纠正措施的程序 ; (p)实验室关于允许偏离规定的政策和程序或 标准规范的例外情况的管理措施; (q)处理抱怨程序; (r)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的程序; (s)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