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2319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九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授 课 教 师: 孙 兴 滨第 九 章 污 水 的 深 度 处 理 水 污 染 控 制 工 程目 录污水深度处理的对象与目标 1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8污水深度处理的物理技术 2污水深度处理的化学技术 3污水深度处理的物化技术 4除磷技术 7脱氮技术 6污水的消毒处理 5第一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对象与目标 去除处理水中残存的悬浮物(包括活性污泥颗粒)、脱色、 除臭,使水进一步澄清;进一步降低BOD5、COD、TOC等指标,使水进一步稳定; 脱氮、除磷,消除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因素; 消毒、杀菌,去除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物理技术 u概述所谓物理方法,是指对天然水体或人

2、类所谓物理方法,是指对天然水体或人类 活动所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一些不溶活动所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一些不溶 性悬浮物、油或漂浮物,种用机械力或性悬浮物、油或漂浮物,种用机械力或 其他物理作用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在其他物理作用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在 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性质,但达到了废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性质,但达到了废 水处理净化的目的。如重力分离、离心水处理净化的目的。如重力分离、离心 分离、筛滤截留、蒸发、结晶、冷凝加分离、筛滤截留、蒸发、结晶、冷凝加 热处理过程都是物理处理方法。热处理过程都是物理处理方法。 第二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物理技术 物 理 技 术沉淀技术是利用废水中悬浮物密度大于废水

3、密度的 特点,借助于重力或惯性力形成沉淀物而达到固液分离 的目的。固液混合物通过多孔材料时,固体被截留而液体通过的 工艺过程称为过滤。过滤又有表面过滤、体积过滤或滤 层过滤。 过滤技术 离心分离技术是借助于在设备内高速旋转形成的离 心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的过程。 离心分离技术 沉淀技术 隔油技术 炼油厂的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及其产 品,此外还有悬浮固体及其它有机污染物。 第三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化学技术v概述 废水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通 过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 发生化学性质或物理形态上的变化,以便能从废水中 分离回收,或是由于改变了它们的化

4、学性质而使其无 害化的一类处理方法。 第三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化学技术混凝技术 化学混凝法原理 是向废水中投加 混凝剂以破坏这 些细小颗粒的稳 定性,使其互相 接触而凝聚在一 起,形成絮状物 ,并下沉分离。 废水化学处理 中常用的方法 化学氧化还原技术 利用向废水中投加强 氧化剂或强还原剂,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将溶于水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氧化、还原转 化成无毒无害物质, 或将其转变成难溶于 水的物质而除去。电解技术 是指应用电解的基 本原理使废水中有 害物质通过电解过 程在阴、阳两极分 别发生氧化还原。 中和技术 酸性和碱性废水混 合后,使pH值接 近中性的过程称为 均衡,故此法又称 均衡法。

5、第四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物化技术v概述 利用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净化工业废水的方法称为物化处 理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吸附、离子交换、浮选、电渗析、 反渗透等。由于工业废水种类多,水质复杂,废水中存在着 多种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及有毒有害物质,使处理的难度 加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理化学方法得到了迅速 发展。第四节 污水深度处理的物化技术吸附技术: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是发 生在固-液或固-气两相界面上的一种复 杂过程。根据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作用 力的性质,可以将吸附过程分为三类, 即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交换吸附。 磁分离技术:磁分离 方法采用高梯度磁分 离器,它能产生强磁 场,分离水中微细

6、的 磁性物质。 膜分离技术:利用具有选择 透过性的“隔膜”半透膜, 使水与溶解物质或微粒分离的 技术,称为膜分离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法 是借助于离子交换剂上的无害 离子和废水中的有害离子进行 交换反应而除去废水中有害离 子的方法。 Text 气浮技术:气浮处理法就是向废水中通 入空气,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 为载体,使废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 粒等污染物质黏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 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气、水、颗粒(油 )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以达 到分离杂质、净化废水的目的。 第五节 污水的消毒处理 紫外 线消毒 消毒方法 液氯消毒 臭氧消毒 次氯酸 钠消毒消 毒

7、方 法 第六节 脱氮技术氨态氮是水相环境中氮的主要形态,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环 境污染的一种重要污染物质。含有较高浓度氨氮的废水, 进入环境水系后会引起水体缺氧,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构成 毒害,并刺激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出现水华、赤潮 等污染现象。污水中的氮及其危害 氨氮存在于许多工业废水中。不仅在不同类的工业废水中 氨氮浓度千变万化,即使同类工业不同工厂的废水中其浓 度也各不相同。排放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工业有:钢铁、炼 油、化肥、无机化工、铁合金、玻璃制造、肉类加工和饲 料生产等。第六节 脱氮技术污水的物化脱氮技术 物化脱 氮技术吹脱法 离子交换法 催化湿式 氧化法 液膜法 沉淀法 折点氯化法 第

8、六节 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法1.多级污泥系统:多级污泥系统是传统的生物脱氮流程 。 2.单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 交替工作系统。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 3.生物膜系统: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 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 硝化-反硝化法硝化过程:硝化过程中要耗用大量的氧。一般认为溶解氧应控制在 1.52.0mg/L以上,低于0.5mg/L则硝化作用完全停止。 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过程中,部分有机物不需要外界供氧而直接利用NO2- 、NO3-的氧作为氧源进行氧化降解。 污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第七节 除磷技术 化学

9、除化学除 磷技术磷技术 废水中某些磷酸酯盐可以通过化学法加以回收。如农 药生产废水中含有的(RO)2P(S)ONa及对硝基酚 钠,可以加入C2H5SCH2CH2Cl,与废水中上述两种成 分反应生成(RO)2P(S)OCH2CH2SC2H5及P- NO2C6H4OCH2CH2SC2H5,作为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加 以回收。 生物除生物除 磷技术磷技术 许多有机磷化合物可以用生物处理。例如马拉硫磷、 磷酸二丁酯及磷酸二(2-乙基己)酯、S-苄基-O,O- 二异丙基硫代磷酸酯及S-对氯苄基-N,N-二乙基硫代 氨基甲酸酯、14C-三对甲酚磷酸酯、硫代磷酸二甲酯 的胺盐、14C-三(2,3-二溴丙基)磷酸

10、酯对硫磷等均 可用活性污泥法处理。 第八节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 A2/O改良工艺艺 A2/O工艺艺为了达到同时去磷除氮,可在 A/O工艺的基础上增设一个缺 氧区,并使好氧区中的混合液 流至前置缺氧区,使之反硝化 脱氮,这样构成了既除磷又除 氮的厌氧/缺氧/好氧系统,简 称A2/O工艺。 UCT工艺与A2/O工艺的不同之处 在于沉淀池污泥是回流到缺氧池 而不是回流到厌氧池,这样可以 防止由于硝酸盐氮进入厌氧池、 破坏厌氧池的厌氧状态而影响系 统的除磷效率,并增加了从缺氧 池到厌氧池的混合液回流。VIP工艺与UCT工艺十分类似, 两者的差异在于池型构造和运行 参数方面。 A2/O工艺艺及其改良工艺艺

11、 第八节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氧化沟工艺 SBR工艺 氧化沟脱氮(硝化和反硝化)功能 是可以在氧化沟内完成的,比如有 缺氧带的氧化沟工艺就可在单一池 内实现部分反硝化作用;也可以把 缺氧池独立设置(可以用较小池容 )来达到脱氮的功能;对于要求除 磷的则可增加厌氧池来满足;对于 同时脱氮除磷的则相应增加缺氧池 和厌氧池即可。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SBR工艺) 是一种将初沉、反应和二次沉淀 各工序放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 提供一种时间顺序上的废水处理 。整个处理过程分为进水、反应 、沉降、出水、闲置五个时期。 第八节 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需要的极限污泥 负荷范围大 氢供体需要 量可减少50 左右 较氧化成NO3 -N更能节省 能源 较NO3-N的 还原速度大 LOG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