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3069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22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丘陵区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概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指在山地丘陵区以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土壤、维持和提高土地生产潜力为主要目的所进行的造林种草措施,也称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它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一、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作用 在水土流失区造林种草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涵养 水源,保护农田和水利水保工程,还可以调节气候 ,减轻或防止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 多样性,为农牧业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水 土保持造林种草又具有生产性。通过造林种草,可 获得“四料”(木料、燃料、饲料和肥料)、果品及 其它林草副产品,为发展多种经营广开门路,促进 农

2、林牧副业全面发展。造林种草的水土保持作用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径流、削减洪峰 1、林冠截留降雨,减少土壤侵蚀造林后形成的林分,枝叶重叠,树冠相接,像一把伞一 样,承接降雨,保护地面。据观测,林冠截留降雨一般为 15一40,截留的雨水除一小部分蒸发到大气中外,其 余大部分经过枝叶一次或几次截留以后,缓慢滴落或沿树 干下流,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林冠的截留作用,一方 面减小了林下的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另一方面,又推迟了 降雨时间和产流时间,缩短了林地土壤侵蚀的过程,使侵 蚀量大大减小。另外,树干径流的雨水顺枝干到达地面后 ,一般在树干附近渗入土壤,有利于树木根系的吸收,避 免了雨滴

3、击溅侵蚀。2、枯枝落叶层吸水下渗,调节径流 林草地大量的枯枝落叶层,像一层海绵覆盖在地 面,直接承受落下的雨水,保护地表免遭雨滴的溅 击。枯枝落叶层结构疏松,具有很大的吸水能力和 透水性。据测定,1kg的枯枝落叶可以吸收25kg 的降水。当其吸水饱和以后,多余的水分通过枯枝 落叶层渗入土壤,变成地下水。因而,大大减少了 地表径流。此外,枯枝落叶层还能增加地表粗糙度 ,分散水流,拦滤泥沙,大大降低了径流速度,减 少了泥沙的下移,枯枝落叶层的挡雨、吸水和缓流 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保持林草地的枯 落物,是水土保持林草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3、削减洪峰 林草地每年可形成大量的枯枝落叶,加之土

4、壤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细根死亡,能增加土壤的有 机质和营养物质。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 褐色的腐殖质,与土粒结合成团粒结构,可以减 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理 化性质。同时,林草根系的活动,也使土壤变得 疏松多孔。这样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大量的雨水 渗入并蓄存于土内,变成地下水,在枯水期流入 河川,不仅大大减少了地表径流及其对土壤的冲 刷,而且改善了河川的水文状况,起到了调节径 流和理水的作用。 (二)、固持和改良土壤 1、固持土壤作用林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均有固持土壤的作用。许 多乔木树种主根粗壮,侧根发达,其上又生出大量的 须根,形成密集的根网。浅根性的树种和灌木树种侧 根发达

5、,须根密集,交织成网,这样的根系网络能固 持土体,大大增强了土体的抗冲防蚀能力。不同树种 组成的混交林,特别是深根性和浅根性树种的混交以 及乔灌混交林,根系纵横交错,且多层分布,在相当 大的范围内固持士体,消除了土体滑坡面的形成,为 减轻或防止重力侵蚀,泥流和石洪创造了条件。 在河流两岸和水库周围栽植一 些耐水湿的杨柳和灌木等树种, 密集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强,可 以缓冲或防止水流对岸边的冲陶 破坏作用。同时,庞大的根系从 深层吸水,可以减少土体的含水 量,使土体滑动面的潜流减少, 从而防止滑坡的产生。 草本植物具有丛密发达的根系 ,纵横交错成根网,对固结土壤 和保持水土也起很大的作用,特 别是

6、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固土能力 更为明显。在侵蚀坡面和沟底种 草,对于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流冲 刷作用很大。2、改良土壤的作用 森林的改良土壤作用主 要表现在通过制造有机物质 和枯落物、腐根分解改善土 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森林通 过庞大的树冠,进行光合作 用,制造有机物质,为林地 土壤肥力改善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 有机物质少,而归还给土壤 的有机物质多。林地中根系数量很多,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 大。林木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交织成网,不仅增加 了土壤的孔隙度,而且向土壤内分泌碳酸和其它有 机化合物,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了土壤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同时根系不断更新,腐根分解 后也增加了土

7、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结构。 林内大量的枯枝落叶聚积在地表,形成了有机 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提高了士壤腐殖质的 含量。据测定,有林地土壤腐殖质含量比无林地多 410。林地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增加,大大改 善了土壤的质地、结构和其它理化性质。 (三)、提高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土壤的抗蚀土壤的抗蚀性:性:指土壤抵抗径流 对土壤分散和悬浮的能力,其强弱 主要取决于土粒间的胶结力及土粒 和水的亲和力。胶结力小且与水亲 和力大的土粒,容易分散和悬浮, 结构易受破坏和分解。土壤抗蚀性 指标主要包括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水稳性团聚体风干率(风干土水稳 性团粒含量毛管饱和土水稳性团 粒含量100)和以微团聚体含

8、量为 基础的各抗蚀性指标 .土壤抗冲性:土壤抗冲性:指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搬 运能力。林草植物增强土壤抗冲性的作用主要表现 在其地被物层对地面径流的调蓄和吸收,以及根系 对土壤的固持作用方面。地被物包括活地被物和枯 落物,二者均有抗冲作用。 二、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一)、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 在山区和丘陵区,不论从水土保持林占地面积 和空间,从发挥其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河川径流 ,还是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形成林业产 业进而提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等方面,水土保 持林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水土保持林的功能 (1)生态屏障 (2)林业产业(三)、水土保持林体系

9、防护林体系同单一的防护林林种不同,它是根 据水土流失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地域间环 境条件、生产特点、水土流失性质、程度与强度 ,按不同防护目的、防护对象和防灾、生态建设 的需要,因地制宜,将多功能多效益的各个林种 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区域性、多树种、高效益 的有机结合的防护整体。这种防护体系的营造和 形成,往往构成区域生态建设的主体和骨架,发 挥着主导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它必须反映出乔灌 草,多林种、带片网、造封管相结合的特点。(四)、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水土保持林林种 林种的生产性分水岭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 护坡林 用材林、经济林梯田地坎造林 经济林、果树侵蚀沟道防护林 用材林、饲

10、料林、燃料林 护岸护滩林 用材林、经济林 石质山地沟道造林 用材林山地护牧林 饲料林、燃料林坡地果园(特用经济作物) 经济林、用材林池塘水库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山地渠道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山地现有林(包括天然次生林) 用材林、林特产品三、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指在不同的地形地 貌部位上,根据水土 流失的形式、强度与 产生方式,安排不同 结构的林分,使其在 平面与空间上形成合 理的布局,达到控制 水土流失的目的。(一)、水土保持林种选择原则1、适应性强。例如,耐干旱,耐水湿,耐冲刷。 2、树冠浓密,枝叶发达,枯落物丰富,能形成良好 的枯枝落叶层,能有效拦截雨滴直接冲击地面保 护地表,减少冲刷。 3

11、、根蘖(nie)能力强,根系发达,特别是须根发 达,能固持土壤,增强土体的抗侵蚀能力。 4、具有土壤改良功能,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 力。 5、生长迅速,寿命长,繁殖容易,种源充足。我国各重点地区适用于水土保持林的树种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叶类的有油松、侧柏、云 杉等;阔叶类的有群众杨、河北杨、山杨、山杏、白蜡等 ;小乔木灌木类的有柠条、沙棘、金银花、花椒、枸杞 等。 2、长江中上游丘陵山区:本区在水土流失的丘陵、荒 山上造林,生长良好的树种有柏木、马尾松、云南松等。 在乔木林下或边缘地带天然繁衍的树种中生长良好的有麻 栎、化香、胡枝子类、葛藤等。 3、太行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为侧柏、油松、

12、沙棘、山 桃、山杏、山楂等。沟底防护林主要有旱柳、小叶杨、灌 木柳类等。 4、东北黑土丘陵区:本区造林树种主要有兴安落叶松、 红皮云杉、山杨、白桦、丁香、沙棘及灌木柳类等。(二)、水土保持林的配置水土保持林的科学 配置是有效拦截天然 降水和地表径流,发 挥水土保持作用的主 要途径之一。下面是 几种常见的配置模 式。1、分水岭防护林:又称为梁峁(mao)顶防 护林。梁峁顶部是坡地地表径流的起源地 ,具有高寒、风大、土层瘠薄等特点。分 水岭防护林应根据地形、土壤及土地利用 情况进行配置2、坡面防护林:护坡林是指在梁峁顶部以下 ,侵蚀沟以上的坡面营造的水土保持林。在 丘陵山地,该地区坡陡面广,土地疏松,多 为耕地,是水土流失最活跃的地方3、侵蚀沟水土保持林:侵蚀沟是各类地貌中 水土流失量最大、危害程度最深的地方。 侵蚀沟分为沟头、沟坡、沟底、沟沿和进 水凹地几个部分。 4、水源涵养林:泛指河川上游集水区内的大 面积森林。有涵养水源,减低洪峰流量、 增加枯水期供水的作用。一般多设置在山 地或河川上游临近分水岭的高山和与远山 地区。请老师批评指正请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