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2094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侦查策略》第七章刑事特情(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刑事特情(321)一、刑事特情概述 (一)概念 刑事特情是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建立、领导和指挥的,用 于搜集犯罪情报、协助专案侦查工作、发现犯罪嫌疑人 、控制重要复杂场所的特殊的秘密工作力量。 1、主体:公安机关侦查部门 2、目的:只能用于侦查刑事案件 3、特情侦查的特点:秘密性、主动性、风险性 4、性质:刑事特情工作是公安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 的专门的秘密侦查手段。 侦查人员、治安耳目、间谍、政侦特情、线人、特务(二)历史渊源1、“用间”和明代的秘密侦查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保卫员、网员、 特情3、建国后刑事特情的曲折发展(三)目前我国刑事特情的现状1、利用特情破案成为案侦不可缺少的重

2、要 手段。2、目前存在的问题3、主要工作(四)类别 1、根据任务(功能)分类 (1)专案特情 适用条件: 主要任务: 来源: (2)控制特情 -适用条件 主要任务 来源 (3)情报特情 适用条件 主要任务 来源 注意:这几类特情可以相互转换使用2、根据成分分类 一是普遍群众特情 二是灰色特情 三是逆用特情 3、根据活动阵地分类 一是普通特情 二是专业特情 三是狱内特情 4、根据自然情况分类:青年特情、中青年特情、老年特情 5、从特情的生活区域分: 境内特情 境外特情 6、根据特情活动的主次程度分: 一是兼职特情 二是专职特情(职业特情) 7、根据特情作用的大小分: 一是一般特情 二是尖子特情(

3、四)作用一是刑侦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二是落实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三是基础业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四是落实主动进攻、先发制敌的指导思想 的重要措施。五是使刑侦工作现代化、法制化的重要条 件。二、刑事特情工作的基本原则(一)严格置于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和监 督之下(二)刑事特情只能用于刑事侦查工作。(三)坚持积极慎重,隐蔽精干,数量与 质量并重。(四)个别吸收、单线联系、特情之间不 能发生横向联系原则 (五)网络化原则 三、刑事特情的选建物色、考察、建立 (一)刑事特情应具备的条件 1、能发现和接近犯罪分子 2、有一定的活动能力 识别力、影响力和控制力、随机应变能力、交际能力 3、愿意为侦查机关工作或者能被

4、侦查机关控制使用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二)选建刑事特情的途径 一是在侦查办案、审查处理犯罪嫌疑人中去选建 二是在劳教场所中选建(狱内特情、专案特情) 三是在开展公安清查行动中选建 四是商请治安、派出所在日常工作中推荐 五是在特定行业、特定人群范围中选建 六是责任区刑警队在日常工作中选建(三)各类特情的选择范围1、专案特情的选择要贴靠或打入,对接近条 件、应变能力和进攻能力要求高2、情报特情的选择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接 触能力和交往能力3、控制特情的选择观察和应变能力(四)不宜选作为刑事特情的若干类人员1、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重大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2、惯犯、累犯3、重大诈骗犯4、吸

5、毒成瘾(轻微吸毒者?)5、未满十八周岁的,不得建为刑事特情6、从事刑事特情工作的民警的亲属7、与案件有联系,有重大犯罪问题未查清的8、被判处重刑、被处决的罪犯的近亲属,9、精神病人10、治安积极分子(五)刑事特情选建的方法启发教育教育争取交朋友帮助解决困难控制使用(抓“把柄法”)雇佣法或金钱交易法(六)刑事特情的选建程序 1、全面调查了解情况 2、考察 (1)正面交谈 (2)查办案件(容易、已经查明)没有试用期 3、履行手续一是填写刑事特情人员呈批表二是上报审批。三是建立个人档案。 4、正式谈话(领导谈话)A一般来讲情报特情、控制特情 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地(市)级以上刑事 侦查部门

6、负责人 专案特情组织专案侦查的县(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负 责人或专案负责人 B特殊情况 (1)在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中选建刑事特情 (2)在服刑罪犯和劳动教养人员中选建刑事特情 (3)在境外普通社会成员、犯罪组织中物建特情 (4)在境外高级社会成员、犯罪组织中物建特情四、使用刑事特情工作纪律(对管情的侦查人员而言 ) (一) 不准使用特情执行公开勤务。 (二) 不准把武器、警械等警用物品交特情佩带使用。 (三)不准将刑事特情提供的未经核实的材料,作为认 定案情的证据或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 (四) 不准指使特情搞“美人计” (五)不得向本人宣布“刑事特情”,只用化名或代号。(六)不准纵容和伙同特

7、情违法违纪。(七)不准接受特情的私人财物,不准使用特情办私 事 五、刑事特情指挥和使用原则1、专门机构,专人领导,保证队伍的稳定。 2、侦查员与特情要建立共同作战的工作关系 。 3、精心组织,具体指挥,强化战术意识 4、量才使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特情的特 长和主观能动性。 (1)认真听取特情的意见 (2)布置任务,因人而易 (3)对特情施以“情、义、利”六、各类特情的指挥使用的主要方法(一)专案特情的的指挥使用1、专案特情侦查模式(1)内线打入侦查(2)内线贴靠侦查(3)外围架网侦查(4)狱内侦查2、专案特情侦查的主要设计环节 (1)如何取信于侦查对象特情侦查的前提和基础 A、创设顺乎自然的

8、接触条件 B、尽可能多地为特情提供侦查对象的情况 C、应付犯罪分子的各种考验 D、博取犯罪分子的信任和尊重 (2)如何获取相关证据和情报特情侦查目的和根本 A、激将法 B、求计献策 C、佯顺其意 D、挑拨离间 E、引导规劝 F、直接获取物证、书证 (3)如何妥善安排特情撤离专案(二)情报特情的的指挥使用1、情报特情的工作方法(1)观察法(2)结交贴靠法(3)直接监控法贴靠监控、秘密监控(4)重点渗透法2、指挥使用方法(1)多方面、多渠道、多领域、多行业, 广泛合理布点,形成情报网络,吃住行销 乐(2)及时发现、收集、传递、整理、分析 情报(3)情报特情的分布合理,调配合理。(4)重点突出,提高

9、情报质量(5)妥善安排好情报特情的身份掩护(6)情报特情反映的线索不能盲目轻信(三)控制特情的的指挥使用 1、特种行业控制特情的使用 (1)针对行业的特点和特情的不同布置任务 (2)培养控制特情的工作能力 (3)尽量照顾特情的工作时间和经济利益(333 法)。 (4)关心特情的生活,帮助解决困难(安、补、 养、交) 2、复杂场所、重点地区控制特情的使用 (1)指挥特情开展阵地侦查,打击现行犯罪 (2)设立控制点,发现犯罪线索 (3)使用刑事特情进行阵地控制,公安机关各职 能部门应当密切配合 3、对控制特情发现的可疑人、物品的处理(四)几种特殊特情的使用方法 1、尖子特情的使用 2、外口特情的使

10、用 3、境外特情的使用 4、狱侦特情的使用 一是狱内侦查特情来源(必要时架设复线) 二是狱内侦查特情罪行的编造,易于控制对象 三是对狱内侦查对象情况的介绍 四是对狱内侦查特情的管理不能特殊化。 五是对狱内侦查特情的辅助配合 六是布置工作、交换情报以及慰劳特情注意保密 7、派遣和调用特情的使用案例讨论七、对刑事特情的保护(28)(一)保护的目标(二)使用中对刑事特情的保护方法1、物建考察时的保护2、布置任务时的保护3、联络特情时的保护4、查证特情提供线索时的保护5、破案时的保护6、特情有暴露危险时的保护措施(补救措施)7、有轻微违法犯罪时的保护(家属问题)7、在刑事诉讼的其它环节的保护8、总结奖

11、励处罚中的保护八、刑事特情的管理 (一)刑事特情管理模式 1、集中管理(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专门机构管理:由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设立 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专人管理:责任区刑警队及其他刑事侦查实战部门应 设专人进行管理。 2、分散管理 3、委托管理 4、管情民警的基本要求 (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才能从事刑 事特情管理工作。 (2)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熟练、有事业心、有 一定指挥能力、从事刑事侦查工作三年以上 (二)刑事特情的经费管理1、经费来源:2、经费开支范围3、经费管理相关规定 (三)刑事特情的档案管理1、个人档案管理2、工作档案管理(四)刑事特情的

12、教育1、必要性:2、基本原则3、刑事特情教育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教育 思想教育 法制教育 业务教育 纪律教育4、教育方法 刑事特情必须遵守的纪律 (1)不准诱人犯罪。(2)不准与犯罪嫌疑人共同犯罪。 (3)不准暴露与公安机关的工作关系。 (4)不准利用为公安机关工作的条件谋取 私利。 (5)不准谎报情况或勾结侦查对象制造假 象,欺骗公安机关。 (6)不准捏造事实,诬陷他人。 (7)不准拉拢腐蚀公安民警。(五)刑事特情考核1、作用2、内容3、方法 (六)刑事特情的奖惩1、奖励方式:条件: 2、惩罚方式:条件:3、整顿 九、刑事特情工作据点(刑事侦查秘密据点)(一)种类1、阵地据点营业性据点,以公开

13、营业方式为掩护,接待、指挥特情,传递 情报,控制犯罪活动的职业化、多功能的秘密工 作处所。(1)意义(2)主体:由公安刑事侦查部门开办(3)开办方式(4)工作人员2、联络据点非营业性据点固定联络点、情报传递点、临时接头点 (二)注意事项十、密干案例讨论讨论案例思考题: 1、如何评价“侦查陷阱”(“侦查圈套”“诱惑侦查” )? 2、刑事特情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 3、如何指挥专案特情? 4、刑事特情不能参与拘捕、搜查、巡逻等任务? 5、只要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考虑物建和使用特情 ? 6、刑事侦查工作中的卧底侦查主体只能是侦查人 员? 7、对特情的考核结果将成为特情奖惩的依据? 8、刑事特情都有严格的任务分工,所以不允许特 情的工作内容发生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