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1953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复习——下篇技术开发篇(1)(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总复习7.1 学科体系7.2 系统工程7.3 信息技术基础7.4 数据资源管理技术7.5 软件工程技术7.6 计算机网络技术7.7 信息安全技术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基础本章目标在学完本章后读者应能够了解: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常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组织开发信息系统的方式。第七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方式.1信息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1.特点1.涉及面广(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职能结构)2.环境复杂多变3.系统开发技术手段复杂4.质量要求高2.两个定律1.墨菲定律2.卡尔特汉定律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生命周期1. 系统规划2. 系统分析逻辑模型业务需求、

2、处理要求、产生方案1. 系统设计物理模型总体设计:空间布局、模块结构、硬件结构。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编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1. 系统实施2. 系统运行与维护.2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理论 与结构化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特点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加强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分别进行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方法严格按照阶段进行工作文件的标准化l用户至上原则l工作阶段程式化原则l 严格划分工作阶段,“先逻辑,后物 理”的原则l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l “自顶向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实现”的原则结构化方法的基本原则结构化方法优、缺点255-256l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极大地提 高的信息系统建设的

3、质量和效率。l优点:面向用户整体性、全局性、任务明确、标准化l缺点:用户介入深度不够,需求难以确定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不直观7.3 原型法l l原型法原型法根据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 理解,在强l有力的软件环境支持下,快速开发出一个原型 系统,并提供给用户,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 直至实 现新系统。.3.3 原型法优、缺点258-259l优点:开发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尽早发现问题效率高加强了用户参与程度l缺点:不适合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开发人员容易走上机械地模拟原手工作业的轨道“快速”开发可能存在安全性、可靠性等隐患.4 面向对象的方法l l面向对象面向对象就是基于对象概念,以对象为中心,

4、 以类和继承为构造机制,充分利用多态和动态 绑定提供灵活性,来认识、理解刻划客观世界 和设计,构建相应的软件系统lGoad、Yourdon对“面向对象”的经典定义:l面向对象=对象+类+消息+继承l四个基本特征抽象、继承、封装、多态.4.4 面向对象优缺点264l优点: 1. 从客观世界描述到软件的直接过渡 2. 重用性高、继承性较高,缩短开发周期 3. 流行的开发方法,使用面很广 4. 直接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设 计中容易和用户沟通l缺点: 1. 容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门关系失 调 2. 不能对业务流程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理顺优化 3. 初学者不易迅速掌握.5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

5、程(CASE) 法l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 aided soft- ware engineering,CASE) : 采取系统化工程方法,利用计 算机帮助设汁人员完成设计任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它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工程数据 库和设计方法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建 立具有辅助设计功能的系统,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计算 机上完成设计模型的构造、分析、优化和输出等工作 。计算机辅助设计可提高设计的自动化程度和质量, 缩短设计周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完成一 些常人难以完成的设计任务。 7.6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266-2691. 自主开发2. 委托开发3. 联

6、合开发4. 购买商品软件l四种方式的比较:表8-1(P270)第九章 信息系统规划本章目标 在学完本章后读者应能够了解: 信息系统规划的含义 信息系统规划的模型与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第八章 信息系统规划8.1 系统规划的概念8.2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8.3 项目安排与系统规划报告8.4 可行性研究8.5 可行性研究(案例)8.1.2 信息系统规划的含义和作用l定义: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 期的第一个阶段,是基于企业发展目标与经营 战略制定的,面向组织信息化发展远景的,关 于企业信息系统整个长期建设计划,它决定了 信息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规模 和发展进程。 P2

7、75l目标:制定管理信息系统长期发展方向 ,决定整个生命周期内发展的规模,方 案、进程等。l作用:P275 3点8.1.3 信息系统规划的内容 276-2771、信息系统的目标、发展战略及总体结构2、了解目前组织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软硬件、人员配备、开发费用等3、业务流程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重组4、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计算机硬件技术、网络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等5、确定项目开发计划和资源分配计划8.2 系统规划的方法8.2.1 关键成功因素法 8.2.2 战略目标转移法 8.2.3 企业系统规划法8.2.1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278l关键成功因素法的

8、思想是通过识别影响组织成功 的关键因素(往往通过对组织高层领导的访谈来 识别),然后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组织 的关键信息需求,所规划的信息系统要尽可能的 满足这些需求,管理信息系统在为管理阶层的报 告中必须突出有关的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的步骤1. 确定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 2. 识别所有的成功因素:主要是分析影响战 略目标的各种因素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子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不同行业的关键成功 因素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行业的组织,由 于各自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差异和内部条件的不 同,其关键成功因素也不尽相同; 4. 明确各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 准。 关键成功因素法举

9、例国 际 一 流 大 学教学成果学术水平教学质量课程水平教学环境科研力量科研成果关键成功因素法举例(续)国 际 一 流 大 学教学成果学术水平改善教学环境 提高课程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力量更多科研成果. . . .组织目标 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性能指标l Strategic Set Transformation (SST)l SST方法的思想是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如管理 的复杂性、计算机应用的经验、改革的习惯和重 要的环境约束条件)组成。 信息系统规划过程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 略目标的过程,进而得到MIS的主要功能需求。8.2.2

10、 8.2.2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279279战略目标集转化法的步骤l1. 识别组织的战略集l 描绘出各类人员l 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l 对于每类人员识别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l2. 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目标对应组织战略集的元素识别相应信息系统战略的约束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约束提出信息系统战略企业目标 MIS目标 MIS主要功能需求8.2.3 企业系统规划-BSP基本思想:280l 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不是固定的,而基本业 务则是相对稳定的。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从企业的基本业务出发,理清这些业务的信息 需求,从而获得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并建立满

11、足这些需求的信息系统。l根据企业过程/数据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BSP法能 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性。l基于用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营的思想。自上而下规划 (分析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类),然 后再自下而上实现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8.2.3、企业系统计划法步骤280-2821. 定义企业目标 2. 定义企业过程BSP法的核心逻辑上相关的、为完成某项管理功能的一组 活动。 3. 定义数据类是企业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4. 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U/C矩阵法BSP方法的分析工具U/C矩阵l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是指系统有哪些子系统组成及 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l可借助企业过程和数据类来

12、划分子系统。U/C矩阵 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划分子系统的方法。lU/C矩阵:功能/数据矩阵 U使用(Use),C产生(Create) 二维表:数据类维,过程维(功能维) 数据类维和过程维交叉点有三种写法: P2821. U/C矩阵的建立 2. 调整U/C矩阵的行列,识别子系统 3. 子系统命名、整理、确定信息系统总体 结构U/C矩阵具体过程企业系统规划法的特点l强大的数据规划功能,比较适合大型信息系统 的规划l初步确定未来新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子系统 组成及其开发的先后顺序;l同时确定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 确保了整个系统数据的一致性l以企业过程为基础,独立于企业原有的组织结 构,组织

13、结构或体制的变化不会对系统产生较 大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总结:三种规划方法基本思想?l关键成功因素(CSF)法的思想是通过识别影响组织成功的 关键因素,然后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组织的关键信 息需求,所规划的信息系统要尽可能的满足这些需求。l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战略变量组成。通过把企业的 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进而得到MIS的主要功能需求 。l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从企业的基本业务出发,理清这些 业务的信息需求,从而获得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并建立满足 这些需求的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不是固定的,而 基本

14、业务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BSP法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 信息系统的稳定性。l 基于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营的思想,自上而下规划,自下 而上实现。8.4.2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286l 所谓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l 一是在企业当前情况下,企业有无必要开发这 个信息系统。l 二是有无所需的条件建立信息系统。可行性的 含义不仅包含可能性,还包括必要性、合理性。l可能性研究包含: 1、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 3、社会可行性1.引言 2.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建议 3.拟定系统的候选方案 4.可行性研究(主体部分) 5.各种方案的比较 6.结论8.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287第九章 信

15、息系统分析9.1 系统分析概述 9.2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及调研 9.3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9.4 业务流程分析 9.5 数据流程分析 9.6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9.7 系统分析报告 9.8 机会、挑战与解决方案第九章 信息系统分析本章目标是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系统分析的工作内容 2.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3.组织业务流程分析 4.数据流程分析9.1 信息系统分析概述l 系统分析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系统进行 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的过程。l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或制定新系统应该 “做什么”的问题。(即确定系统的详细需求,对 新系统的设想),而不涉及“怎么做”

16、的问题(即 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案)。信息系统的分析工作 相当于工程建设中的初步方案计划,只涉及解 决什么问题和逻辑上如何解决问题,不涉及解 决问题的具体做法。 9.1 信息系统分析概述9.3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1.组织机构是一个组织内部部门的划分及其相互 间的关系。2、组织结构调查内容 弄清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 各部门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信息资料的传递关系 物资流动关系与资金流动关系 此外,还应详细了解各级组织存在的问题以 及对新系统的要求等。组织结构图l组织结构分析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之参考,不 需要程序实现。组织结构分析工具: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 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科室等)的组成以及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隶属关系的树状图形。 41图书馆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