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1853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上课用(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考试大纲对 古代诗歌鉴赏的 要求: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 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形象 类别类别内 涵典 例人物 形象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和 诗诗人“我”的形象孔雀东东南飞飞中刘兰兰芝 、李白行路难难中的抒情 主人公形象 景物 形象指诗诗歌中描写的客观观 物象(山川草木等)杜甫登高“无边边落木萧萧 萧萧下,不尽长长江滚滚滚

2、滚 来” 中所描写的落叶和长长江 事物 形象作者用来表明自己的心 迹或某种情感所借助的 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 物李商隐隐无题题“春蚕到死 丝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春蚕和蜡烛烛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诗歌人物形象类别2. 学会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 的答题模式古典诗歌之人物形象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自我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一 般指抒情主人公)长干曲崔颢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他人形象(诗中主人公形象)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

3、义。 如何正确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1. 知人论世,关注人物背景、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2. 从人物的肖像、神态、行动、语言、心理等角度入手 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3.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 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 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方法一:知人论世,关注人物背景、社会 背景和创作背景。方法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试分析人物形象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 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 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

4、又向武 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 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 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 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 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 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 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 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 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 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 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方法二: 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 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 语)。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 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 作分析。

5、(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 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 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 的聪明(机灵)。方法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 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 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 感情。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 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

6、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 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 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 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答题步骤】【题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诗意助读】我站立在春风中,在夕阳映照之中放眼观赏美景,只顾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料峭的春寒。我最喜爱东山

7、天晴之后的雪景,夕阳微弱柔软的红光普照在东山之上,皑皑白雪闪耀着点点光芒,那仿佛是座座银山在向我涌来。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情感关键词:_推论:_提取信息2动作神态描写:_推论:_最爱由此可知诗人是一个热爱大自然,陶醉于自然美的人。逐胜、忘寒、小立春风诗人是一个很有情趣、心里闲适,为了欣赏美丽的雪景而不顾料峭春寒的人。【请你组织答案】_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2分)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2分)【题2】(2013吉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

8、词,完成后面的问题。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周紫芝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诗意助读】自从武陵相见,我们已阔别六年,往事不堪回首。现在我们又重逢,鬓发早已花白。哪知道又要在这江上与你杯酒相倾、匆匆作别呢?寒日的傍晚,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使君您身在其中,只担心皇帝下达诏书,命你回京。却不顾边塞的寒冷,横槊赋诗。问题:简要分析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使君”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意象词:_推论:_ 提取信息2情感关键词:_推论:_铁

9、马、红旗、边城描绘了一幅金戈铁马、红旗飘扬的边塞壮观场面。愁担心皇帝下达诏书,命他回京,心系边塞。【请你组织答案】_下阕塑造了一个文武双全、不辞劳苦、心系边城的使君的形象。(2分)他不顾边塞的寒冷横槊赋诗,心系边塞,担心皇帝征调的诏书,一个逸兴遄飞、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的形象跃然纸上。(2分)作为一首送别词,它的真正用意是勉励友人在边塞上施展文武才干,为国立功。(2分)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 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

10、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 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 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 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 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 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

11、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 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 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 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同:形式上相似,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或思想2、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

12、于景,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 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喜、怒、乐、哀、愁等)。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人生态度和人 生感悟,表达一种思想、志向。异: 1、借景抒情的“景” 指自然风景托物言志的“物”常是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物品,诗 人借助此象征意味来表明自己的“志”。3、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异同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

13、绝句)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辨析:下列诗句属于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形象鉴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1)题型: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这样的氛围?(2)题型:把握画面,描摹图景。 提问方式: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题型:分析景物,概括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 什么样的情感?常见题型及提问方式(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典例剖析】【题3】(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 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诗意助读】月亮升起来了,悬挂在岩石的上空。月光倾泻而下,铺洒在山岚缭绕溪水之上。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静静地从野寺前流过。推开门扉,可惜如此良夜美景,无人欣赏,抬头眺望霜天。孤独一人,无客来访;独居山中,彻夜不眠。问题: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比喻句:_推论:_ 提取信息2动词:_推论:_烟色如云白。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流山岚富有动态,形象生动。【请你组织答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