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8517723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钩 端 螺 旋 体 病Leptospirosis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染病科概 述:(Background)定义: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染源:鼠类及猪临床特点: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晚期: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常见死因:肺弥漫性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心肌炎、溶血等。病原学:(Etiology) 形态结构:细长,一般呈1218个细密规则的螺旋状结构,一端或两端呈钩状,故称钩端螺旋体。能运动,穿透力强。由菌体、轴丝、外膜组成 染色:革兰染色阴性,镀银染色为黑色 培养:在含兔血清的柯氏培养基内生长,生长速度缓慢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细菌弱。水或湿土中存活

2、时间长,对干燥寒冷敏感,一般消毒剂可杀灭 分型: 其抗原结构复杂,按其抗原结构之不同,全世界已发现及确定有24群和200多个血清型,还不断有新型发现,国内也已发现了19个血清群74个血清型。分布最广波摩那群毒力最强黄疸出血群流行 病学:(Epidemiology )(一)传染源:南方以野鼠为主,北方以猪为主(二)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侵入破损处造成感染食用被鼠尿污污染的食物实验实验 室工作人员员感染咬伤伤、接触病畜或带带菌牲畜的排泄物(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对同型钩体有免疫力,型间无交叉免疫,故可再次感染季节性:6-10月,多雨温暖的夏秋季,暴雨、洪水后。 俗

3、称“打谷黄”、“稻温病”。地区性:分布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局部流行、大流行,散发病例。职业性:农民、牧民、屠宰工、下水道工、打猎者。流行性:(四)流行特征:稻田型 雨水型 洪水型 传染源 黑线姬鼠 猪或犬 猪 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 波摩那 波摩那 传播因素 鼠尿污染 暴雨积水 洪水泛滥 流行季节 秋季 夏季 夏季 感染地区 稻田 、塘 院落内外 洪水泛滥区 发病情况 集中 分散 集中 国内地区 南方 南、北方 南、北方 临床类型 单纯型 单纯型 单纯型少数肺出血 少数脑膜脑炎型黄疸出血流行类型及其特点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情的轻重与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1 早期(钩体败

4、血症期):侵入体内经小血管或淋巴 管至血循环到全身,钩体繁殖、裂解,3-7天形成钩体败血症。2 中期(器官损害期):钩体螺旋状运动,且分泌透 明质酸,穿透力极强,3-14天进入内脏器官,其毒素造成组织器官毛细血管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由松弛到完全开启,形成细胞间的“孔道”或出现缺口,红细胞则以伪足形式由孔道中溢出。内脏损害期的发病机理有三种特征:1毛细血管病损是基础:组织损伤和病理变化基本特点是毛细血管损伤。 2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床表现 ,并依据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 的临床类型。 3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

5、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较易逆转。如肺弥漫性出 血时,其功能障碍很严重,但病理损伤却较轻微。肺 出 血重症者则有下列病理改变:肝肿大,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及退行性变,严重者肝细胞坏死及肝索离解;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 及枯否细胞增生,胆小管胆汁淤积。肾肿大,肾小管变性、坏死,间质水肿、出血及炎性细胞侵润。脑膜与脑血管损害及炎症改变肌肉肿胀、出血,横纹消失3 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迟发性变态反应。临床表现:Clinic manifestation潜伏期:714天,平均10天临床表现常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病程分三期,类型分5型早期(钩体败血症期)起病急骤,起病后

6、天内,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发 热 头痛,肌痛(腓肠肌痛) 衰弱无力 结膜充血 淋巴结肿大压痛(腋窝和腹股沟)三症状 :寒热,身痛,全身乏三体征 :眼红,腿痛,淋巴结大“寒热身痛一身软;眼红腿痛淋结大“中期(器官损伤期)起病后3-10天,其表现因临床类型而异1.流感伤寒型:早期临床表现的继续,无明显器官损害。经治疗热退或自然缓解,病程5-10天。最多见。2.肺出血型: (Lung hemorrhage )颇为常见,早期败血症后3-4天以全身毒血症状及轻重不一的咯血为特征分型:肺出血轻型和肺弥漫性出血型肺出血轻型: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肺部无或少量湿啰音 X线:肺部小片影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7、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型钩体常见死因广泛肺微血管出血,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肺弥漫性出血先兆期:病情可逆转恢复 心慌、气促、烦燥、呼吸脉搏进行性加快 血痰或咯血 双肺可闻及散在并逐渐增多的湿罗音 X线:点片状阴影或小片融合肺出血先兆胸闷气促心不安,面色苍白唇发紫,脉搏呼吸渐消失,湿性罗音满肺间。肺弥漫性出血期:抢救难度大,有恢复可能 心慌、气促、烦燥加重,呼吸脉搏显著加快 不同程度咯血 双肺遍布湿罗音 X线:广泛点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肺弥漫性出血垂危期: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呼吸不规则,大量咯血,肺泡充满血液,迅速窒息死亡3.黄疸出血型(Jaundice hemorrhage )v肝功能损害:

8、乏力,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性加深,黄疸越深预后越差v出血:各种形式的出血,鼻、皮肤黏膜等v肾脏损害:与黄疸及出血轻重有关。黄疸出血型钩钩体的主要死因4.肾衰竭型(renal failure):各型钩体都有不同程度肾损害,黄疸出血型最为突单独少见5.脑膜脑炎型:较少见。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预后较好脑炎症状: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预后差可出现脑水肿、脑疝致呼吸衰竭。脑脑脊液中分离钩钩体阳性率高。后期(恢复期(convalescent period)、后发症期):少数患者退热后2周到6个月出现。无钩体血症,不需抗菌素治疗。1 后发热:热退后1-5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度左右。不需

9、抗菌素治疗,1-3天自行退热。2 眼后发症:以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多见。治疗不及时可影响视力。3 神经系统后发症:反应性脑膜炎:脑膜炎表现,脑脊液钩体培养阴性闭塞性脑动脉炎:偏瘫、失语、反复多次短暂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 Laboratory test(一)常规检查:v血常规:WBC Nv尿常规:轻度蛋白尿,细胞管型(二)特异性检查: 血清学检查:显凝试验:抗体效价1/400,或早期及恢复 期双份血清抗体效价上升4倍以上可确诊。 ELISA:检测钩体IgM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显凝试验(三)病原学检查1 血培养:柯氏培养基,至少2周2 分子生物学检查:PCR,适于早期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一)

10、诊断(diagnosis)1 流行病学资料:地区、季节,易感者在最近天内有接触疫水或接触病畜史2 临床表现:3 实验室检查:(二)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1 发热:上感、流感、伤寒、败血症等。2 黄疸:黄疸型肝炎3 肾炎:4 肺出血型与肺结核,中毒休克性肺炎。5 脑膜脑炎:治疗(treatment ):早发现、早诊断、早卧床、就地治疗。包括抗菌、对症、后发症治疗。(一)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合理饮食、加强护理和观察(二)抗菌治疗:强调早期应用抗菌素,减少脏器功能的损伤。钩体对青霉素高度敏感,40万u,每6-8 小时肌注一次,疗程7天,或热退后3天。对青素过敏者可用

11、庆大霉素、四环素等。避免赫氏 反应。赫氏反应Herxheimer reaction:多发生于首剂青霉素或其它抗生素后 30分钟到4小时内,因大量钩体被杀灭而 释放毒素,引起临床症状的加重,常见有 发热、寒战、血压下降、呼吸、心率加快 ,原有症状加重,少数诱发致命的肺弥漫 性出血,一般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应立 即用激素治疗。主张:青霉素以小剂量开始注射,万,或在注射青霉素的同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来避免赫氏反应的发生。(三)对症治疗 早期卧床、足够热量、维生素v黄疸出血型:VitK1,重型加激素,肾衰注意 电解质、透析。v肺出血型:镇静、解毒、强心、输血、抗菌。早期:氢化可的松100-200mg出血期:氢化可的松200mg,重复用。垂危期:氢化可的松200mg,0.5-1hr重复用。预 防 preventionv控制传染源:防鼠、灭鼠,加强猪犬管理,管理粪尿v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用水消毒,防止接触疫水v保护易感人群:钩体菌苗,流行前个月完成接种v化学预防:多西环素、青霉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