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外交学概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8516988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外交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 外交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 外交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章 外交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章 外交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外交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外交学概述(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交学概论任课教师:宋国华 博士联系方式: 136-5763-1907 QQ:1151025766第一章 外交学概述一、基本概念诠释 1 “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有阶级社会经济基础的上 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权为核心的阶级关系和人民内部的 全局性关系。(1)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是阶级关系。在 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在消 灭了剥削阶级之后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关系,但也要 着眼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认识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质。(2)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是“关系全部政治的主要的和根 本

2、的问题”,政治关系的存在和解决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和人民掌握政权的 社会里都是通过政权实现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项基本原则与资 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归根到底仍然是政权问题。 (3)政治的根源是经济。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 基础,同时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反映人们的 根本经济与物质利益,保障人们的经济与物质利益 的实现。在阶级社会里集中表现为阶级斗争,在社 会主义社会里政治集中表现为本国人民乃至世界人 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全局性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揭示了政治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是真正的政治科学 。政治作为艺术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壮大自己 ,争取同盟者、打击敌人

3、的艺术。它要求政治家掌 握政治现象的规律性,分析政治形势,采取适当的 战略和策略处理复杂的政治问题。 政治的多种涵义v国家的活动,是治理国家,夺取或保存权 力的行为。v权力斗争,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v人们在安排公共事务中表达个人意志和利 益的一种活动,政治的目标是制定政策,也 就是处理公共事务。v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v一种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 威性分配。政治核心要素: 政治权力和国家政权v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 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 支配行为v统治行为、反政府行为、管理行为、参与行 为、领导行为、斗争行为、权威性影响、权 力竞争等。2 “国家

4、” 国家含义? 2.1 定义v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是一个超阶级的社会共同体。v马克思主义观点: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 ,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v原因:国家的产生是基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国家权力始终是用来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vhttp:/ 起源v原始社会的政治形式:原始民主制。不是一种国家形式,只是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 管理的方式,所依靠的并不是强力,而是管理者 的威信和被管理者的自觉性。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社会中没有 特权和特权人物。原始民主制中首领的权威来源于“自由自愿的 尊重”,而不是强制性的权威。(社会组织的需 要)原

5、始民主制是与原始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 应的。v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状况:私有制起源:新的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出现 (铁器时代)个体生产产(个体经济经济 ) 生产产工具和产产品成为为私有财产财产商品交换: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农业和手 工业的分工私有制的发发展进进一步加速贫贫富差别别:贫贫富差距的逐步深化社会分 裂为为两大对对抗的阶级阶级v原始社会末期政治状况:氏族首领领开始进进行权权力寻寻租,并开始世袭袭。部落间经间经 常性的掠夺夺性战战争,使得军军事首领领 成为为常设设官职职,成为为新的权贵权贵 。氏族首领领开始特殊化,氏族管理机构也开始 变质变质 成为为人民的统统治者。社会出现现了对对抗性的阶级阶级

6、。第三种力量国家产产生了。v国家的经典涵义(马克思主义):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 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 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 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 ,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 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 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 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 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v国家的主要特点: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公社那样按照血缘 关系来划分它的国民。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已不再同自 己组织为武装力量的居民直接

7、符合了,而是一种 贵族的、用来对付奴隶的公共权力。国家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 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 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 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在历史上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照财产状 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 政治不平等的根源。2.3 消亡v阶级的消亡:阶级的消亡,是以敌对阶级之间对立 的消除为前提的,这意味着对立阶级中将有一个首 先被消灭,而另一个则能承担起实现生产者平等自 由并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任务。无产阶级无产产 阶级专阶级专 政实现实现 国家消亡的起点。v公共权权力回归归社会:国家的产产生是公共权权力与社会

8、 分离的结结果,一旦公共权权力逐步由少数社会成员员手 中转转到大多数乃至全部社会成员员手中并为为其自觉觉运 用时时,国家又将实现实现 与社会的结结合。那时时,对对人 的统统治将会被对对物的管理和对对生产过产过 程的领导领导 所 代替。国家将自行消亡,变变成简单简单 的社会管理机关 。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v第一,固定的领土;v第二,定居的居民;v第三,统一的政权;v第四,认可的主权。3 “外交” 3.1 外交词源学v古语“外交”:为人臣者私见诸侯 春秋隐隐公元年 疏:天子内臣,不得外交。 榖梁春秋: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 会诸侯,不正其外交。 礼记: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古称国与国

9、之间的交往为邦交、外事;汉代以后, 表示外交的词还有:朝贡、夷务、外务v西词“diplomacy” “diplomatique”希腊语diploma,意指一分为二,即用两块折合连接在 一起的金属片做的护照和其他通牒。后被延用至其它一些并非用金属制成的以用来证明身 份或授予某种优惠特权的官方文件,特别是那些同外国或 外族之间有关特权或规定协议的文件。17世纪末期,欧洲常驻外交使节制度的兴起,开始用 于国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方面。1796年,英国保守派思想家埃德蒙德伯克在一份文件 中提到了“法国的两面外交”,首次在英语书语书 面语语中使用了 “Diplomacy”一词词,意思指处处理国际际交往和谈谈

10、判的技巧和 谈谈吐。3.2 外交考据学英国外交学家 尼科松: 在现代流行的语言中,外交这个名词被随便用来表达几种完 全不同的东西。 有时它被用来作为外交政策的同义词,例如我们说:英国在 近东的外交不够有力。 有时,它又指谈判,例如说:这个问题可以用外交来解决。 更特别的是用这个词来指代谈判的过程和进行谈判的机构。 第四个意义是指外交工作的一个部门,例如有人有时说:我 侄子在从事外交。 这个倒霉的词的第五个含义是用来表示一种抽象的品质或天 才,在它的最好的意义上,是指在国际谈判中的老练;在 它最坏的意义上,是指机智的狡诈方面。葡萄牙外交家 马格尔赫斯:第一,在使用“外交”和“外交政策”的概念时缺

11、少区分,造成了两者的混淆 。包括雷蒙.阿隆在内的许多著名学者都经常将“外交”与“外交政策”混 为一谈,而且大多数关于外交史的著作,实际上谈的都是特定国家和 地区的外交政策或对外关系史。 第二,不少人把“外交”理解为执行外交政策的全部手段和工具,也是不准 确的,“外交”只是执行外交政策的一种手段或工具。 第三,还有人把“外交”与“谈判”等同,实际上“外交”比“谈判”来得广泛, 而谈判也可以划分为许多种,只有通过外交代表和外交机构进行得谈 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谈判”。 第四,有人把“外交”理解为“外交家的活动”。这种理解尽管不失准确性, 但却是同义语的反复。v中外七八言牛津英文字典:外交就是用

12、谈判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 ;是大使和使节用来调整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法;是外交 官的业务或技术。苏联外交辞典:外交是各国首脑、政府和专门涉外机构 所进行的正式活动,旨在通过谈判、文书往来和其他手段 来实行由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国家对外政策方面的目标 和任务,以及捍卫该国在国外的权利和利益。英国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 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 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 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马格尔赫斯纯粹意义上的外交四个要素,(1)它是执行 外交政策的一种工具;(2)它指不同国家和平交往的设置 及其发展;(3)这种交往需

13、通过外交代理人来进行;(4 )这些外交代理人应为各方所承认。 外交大辞典:代表国家办理对外交涉交际之科学与技术 。辞源:今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为外交。辞海: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 、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对外活动。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外交本质: 用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3.3 外交含义 外交的传统含义v外交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v通过正式代表国家的机构与人员的官方行为,v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v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v是一国维护本国利益及实施其

14、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 ;v不同的对外政策形成不同形态和类别的外交。v简而言之,外交指任何以主权国家为主体,通过和 平方式,对国家间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处理。v主权国家v主权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v国家的正式代表,尤其是专职外 交部门v实现本国的对外政策目标或国家 利益v各种和平手段v政府间的官方交往,特别是政治 事务领域的官方交往在传统定义中:v外交主体:v外交客体:v外交执行者:v外交目的:v外交方式:v外交活动:外交的扩展定义v原因:全球化时代,外交主体和外交议程的多元化v外交是主权国家(以及国家联合体),v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目标,v以国际法和有关惯例为基础,v通过正式代表本国的机构和人员,以及在

15、他们的领 导下通过其他半官方和非官方的机构、社会团体以 至个人,v以通讯、访问、会谈、谈判、签订协议等和平方式 ,v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动和过程。在扩展定义中:v外交主体:v外交客体:v外交执行者:v外交基础:v外交目的:v外交方式:v外交活动:v外交层次:v主权国家,国家联合体v外交主体,非国家行为者v国家的正式代表,半官方或非 官方的代表v国际法和外交惯例v对外政策(间接国家利益)v非暴力方式(经济制裁,武力胁迫 )v总体外交(官方和非官方,全 局外交和功能性外交)v行动和过程属性3.4 外交的基本特征v民族性v政治性v政策性v综合性v纪律性v和平性二、相关概念关系1 国际关系v现象

16、范畴:国际关系是指处于世界体系中的各主权 国家和其他独立实体之间的多层次关系和多维性关 系。v学科范畴:国际关系就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 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 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v二者同异:v视角:单个外交主体;国际体系的全局;v属性:行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v对象:外交规律和艺术;国际关系运行规律。2 对外政策v对外政策:一国的外交决策者依据对国家利益的认 知,所决定的一些列处理对外关系的政策和方针。v二者异同:v层次:对外关系的目标、战略和手段;对外政策的具体实施 过程;v范围:外交是对外政策的手段,但对外政策的手段不仅仅包 含外交,还包括武力等其他手段。3 外事 中国百科网:v1.古代指外土诸侯奉行王事。v2.古代指郊祭或田猎之事。亦指对外联合或用兵。v3.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