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48516476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5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能源与节能管理基础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能源管理体系概述 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 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第一节 能源管理体系概述一、能源管理体系的 由来(了解) 山东省发布了全国第 一个能源管理体系标 准,全面开展企业能 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并在全国推广。二、含义(了解)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建立 并实现能源方针、目标的 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有 机组合,包括企业的组织 结构、职责、管理、程 序、过程和资源等。第一节 能源管理体系概述三、能源管理体系中PDCA的含义(理解) P

2、策划,建立所需的目标和管理过程。 D实施,对过程予以实施。 C检查,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报告结 果。 A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未解 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以保证能够 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绩效。第一节 能源管理体系概述1.统一思想,领导决策;2.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 小组;3.宣传培训;4.制定工作计划;5.初始能 源评审;6.识别评价能源因素; 7.建立能源方 针、目标和指标;8.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9.编 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10.能源管理体系的运 行、监视和测量;11.内部审核;12.管理评审。四、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步骤(掌握)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1策划(P):

3、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一、初始能源评审的前期准备 确定初始能源评审的范围 最高管理者确定企业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边 界。 组织精干力量,成立评审组 任命评审组长并授权其负责初始能源评审的全 部过程,成立评审组。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二、评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收集和获取:企业根据内部机构职责划分收 集的类别,规定收集的方式和方法。 识别和评价:识别出适用于企业的节能法律 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具体条款,并评价其适用 性。 传递和更新:确保影响能源利用的工作人员 知晓,并严格落实。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三、评审能源管理现状 评价能源管理制度:应符合文件与标准要求 的符合性、文件和文件之间的系统性、文件的 可操

4、作性、文件的适宜性等原则。 评审能源管理现状:应对以下方面进行评审 :能源方针、能源目标指标、组织机构、能源 利用管理过程、能源计量状况、能源统计状 况、节能技术进步、检查与评价能源管理系 统。第二节 初始能源评审四、评审能源利用现状 能量平衡分析; 主要用能设备效率的计算分析; 核算能耗指标; 能源成本分析。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一、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 1建立指标框架体系 指标框架是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 一起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 标,用以说明总体特征所形成的体系。 指标框架体系建立的原则 科学性、全面性、独立性、通用性、代表性。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

5、指标框架体系建立的步骤 选择确定指标;明确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量 化不可比因素三个步骤。 指标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够反映企业整 体能源利用状况和能效水平、能够涵盖全部生 产流程的指标;二是能够反映主要工艺流程、 环节或设备能效水平的指标;三是重要工序、 设备等的关键性工业参数指标。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2确定基准 企业为建立能源目标、指标,评价能源管理绩 效,确定的某一历史时期能源消耗、能源利用 水平,它是建立能源目标的基础。3建立标杆 企业参照同类可比活动,可得的最佳能源利用 水平和最佳节能实践。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标杆的建立一般遵循如下顺序: 确定在哪一方面需要获得标杆

6、; 通过数据获得标杆; 通过标杆和基准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 并分析这种差距存在的原因; 将消除差距的各种措施贯彻到能源管理中 去,并指导能源目标、指标的制定。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4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 企业在识别能源因素时考虑能源购入至最终的 产品提供整个过程。 能源因素识别工具:能源审计、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能源监测等常用工具。 能源因素分析方法:专家判断法、面谈法、 过程观察法、是/非判断法、打分法、能效对标 法、因果分析法等七种方法。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识别评价能源因素应把握的原则: 能源因素的识别要全面、系统并具有针对性 ; 确定重要能源因素要按程序、按步骤分类进

7、 行; 重要能源因素排序应符合自身实际、切实可 行等三个原则。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5优先控制重要能源因素 对识别出的重要能源因素,企业应从自身实 际出发,充分考虑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 ,选取部分重要能源因素进行优先控制。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分析研究对策的有效性,可行性不高或者对 策不能彻底解决的,不宜采用; 分析研究对策的可实施性,从经济性、技术 性、难易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加以确定; 尽量采用自身能力范围内容易实现的对策; 避免采用临时性的应急对策,要从根本上防 止问题再发生。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二、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 1建立能源方针:能源方针是由企业最高管

8、 理者正式发布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的宗旨和方向。 建立能源方针的原则:具有企业特点;方向 明确、政策有利;严肃负责、相对稳定;先进 合理、可行可信;措辞精炼、言简意赅;与其 他方针不冲突。 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制定能源方针时应重点考虑:适应于本单位 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方针;能够为制定和评 价能源目标和指标提供依据;体现遵守法律法 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表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的目的。 建立能源方针的步骤:收集相关信息、充分 讨论、签署发布等三个工作步骤。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2制定能源目标、指标 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原则: 符合能源方针的要求; 是具体的; 可以衡

9、量、量化表达和达到的; 与经营目标、指标具有相关性。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制定能源目标、指标的步骤: 查找问题和能源因素,分析判断,将确定达 到的程度定为能源目标、指标的自下而上的方 式; 管理层根据现状制定一个可行的能源目标, 分解到各车间或工序的自上而下的方式。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三、职责分配与资源管理 1职责分配 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内容:分工合理、 协作配合、责任明确、赋予权力、考核奖 惩。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基本要求:调整 和明确企业原有管理机构和职责以适应能源 管理体系标准的需要;设置能源管理体系 运行的综合管理部门;明确企业各个岗位

10、 人员的职责;落实和完善能源管理的组织 结构关系;文件要求。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2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节能意识:采取宣传、培养节能习惯、考 核、表彰等措施加强节能意识;岗位能力评价: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 验四个方面进行岗位能力评价;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培训:分阶段分层次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对 培训的效果进行能力验证。 (2)设施设备管理: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 计量器具管理;用能设施设备管理。 (3)资金管理:资金需求分析;资金管理。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四、编制体系文件 1.三种方法:按照能源方针、能源管理手 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的顺序自上 而

11、下依次展开进行编写;按照记录、作业指 导书、程序文件、能源管理手册的顺序自下而 上进行编写; 从程序文件起步,再编写能源 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文件向两边扩 展的编写方法。第三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112.编制节能改进方案 节能改进方案是具体介绍采取何种方式达到预 期的节能效果的体系文件。 节能改进方案的内容主要有: 方案概况;工艺技术评价;经济效益分 析节能量分析;实施进度及职责分工; 方案实施监督。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11实施(D)(理解):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11一、发布体系文件 二、学习和培训体系文件 培训范围: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以及内 审员。 培训方式:企业内部

12、培训、聘请外部专家培 训和员工自我培训等。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11培训内容:企业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及本 部门分解的能源指标、能源手册中规定的与本 部门及岗位有关的能源职责和权限、与本部门 相关的程序文件、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等。 定期评价培训效果:采取能力考核、获取证 书、业绩评定等方式。第四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11三、全过程控制 (1)执行并完善体系文件。 (2)信息与沟通。 (3)监视与测量:通过对能源利用过程的计 量和统计、各职能各层次各部门进行能量平衡 测试、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测试、日常的观 察、审核记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等方式达 到监视和测量的目的。第四节 能源管理

13、体系的实施11四、纠正和预防 应从体系性不符合、 实施性不符合、效果 性不符合这三个方面 综合分析,查找原因 ,采取纠正措施。五、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对潜在事故或紧急 情况准备应急预案, 并及时响应,应急预 案应定期评审,及时 修订,保证其有效 性。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检查(C):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改进(A):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一、 能源管理体系内审 1.前期策划 确定内部审核的范围; 组建内部审核小 组;收集并审阅相关文件。 2.现场审核准备: 编制现场审核计划; 编制检查表和现场 内部审核记录表。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3.实施现场内部

14、审核:通知被审核部门召开首次会议信息收 集与验证、 形成并评审审核发现准备审 核结论举行末次会议。 4.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 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成员及其 分工;受审部门名称;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4.编制、批准和分发内部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活动实施的日期、时间及地点;审 核所依据的文件;内审发现的不符合及其纠正 措施和预防措施;审核结论等内容。 5.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认真分析产生不符合的原因,采取纠正和预 防措施,并进行效果验证。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二、 能源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的目的:确保能源管理体系持续的 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管

15、理评审的策划:最高管理者亲自或指定某 一职能部门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提前通知参加 管理评审的人员及有关部门。第五节 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11管理评审报告: 包括能源方针、能源目标的实现情况;需要 进行有效性改进的方面,包括管理职责、资 源管理、过程控制、监视测量的分析和改进 等;企业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 应性和有效性的改进;资源需求等内容。本章知识要点了解能源管理体系的由来,企业能源管理体 系的含义。 理解能源管理体系中PDCA的含义,编制体 系文件的方法,能源管理体系的实施。 掌握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步 骤。本章知识要点掌握初始能源评审前期准备、评价法律法规 和其他要求,评审能源管理现状,评审能源利 用现状。掌握建立指标框架体系,确定基准, 建立标杆识别和评价能源因素,优先控制重要 能源因素。 掌握建立能源方针、目标和指标,职责分配 与资源管理,能源管理体系的检查改进(内审 和管理评审)。节约能源靠大家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