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5144 上传时间:2017-03-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彰显唯物史观 追踪 2017 高考动向浙江师范大学附中 吕准能本文发表于 求学文科版 2017 年第 3 期 总 532 期 4 页一、你是怎样的唯物史观?2017 年全国历史考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考考试大纲中出现的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和其他多元史观,2017 年格外凸显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体系亦称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观点有:质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

2、矛盾。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革命,夺取政权。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受到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制约等。可以说,唯物史观是历史学描述和阐释的路标,也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和命题的一大抓手。二、高考题中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仅博大精深。而且高屋建瓴,对历史高考命题和高三备考都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历史高考频繁出现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试题,即以“唯物史观”为总纲,同时贯穿文明史观,以“近(现)代化”为主线,以“全球化”为框架。(2015 全国卷 I41 题)材料 有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 x(劳动

3、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主观题,既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因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更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解答时应紧扣“说明” ,对生产力与科技关系进行探讨。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但答题中唯2物史观必不可少。【名师点拨】略(2016 年全国卷40 题)以古今贯通的方式考察清代人口膨胀和压

4、力的问题,回应了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和人口红利问题。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人口从清初的 18 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 4 亿之众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 “早谋移徙” 。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到民国是“迟婚与节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分析】本题通过回顾清代人口增长问题,引导考生进行多向的立体构思,为当下提供镜鉴。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统治者的励精图治特别是“康乾盛世 ”,尤其是引进了美洲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等,适应性广,尽管当时生产工具并没有发生革命性变

5、革,但还是导致了清代人口的爆炸式增长,影响深远。唯物史观告诉人们,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诸因素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反作用。当今,面对老龄化、城镇化、农村空巢化、海外移民潮、欧盟难民问题等,现阶段中国的确需要更适切而灵活的人口和生育政策。【名师点拨】略异曲同工的是 2016 年全国新课标卷第 40 题(材料略),设问如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分

6、析】两道大题主题鲜明,紧扣时代脉搏,契合了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和人口政策的热点。这既是对清代人口澎胀的历史回顾和经验总结,又是对当今我国人口生育政策的现实感悟与历史回应,这有赖于唯物史观的引领与应用。此外,还可关注秦汉到唐宋中国人口分布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近代以来中国出现海外移民导致华人华侨队伍的扩大、改革前 30 年人口流向及成因,以及 16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及影响等。2016 年(丙)卷考察了社会救济制度,着实让人惊喜。 “社会救济”制度是社会实3现稳定发展的“润滑剂”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外决策者所关注和焦虑的,习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当然,面对贫困不能一味依靠国家

7、政府的施舍,脱贫致富是个人和国家通力合作的事情。2015 年浙江老文综卷依然致力于史观的厘清和强化,而浙江新选考 1604 卷第 34 题的引语指出了“近代殖民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怪胎” ,揭示了近代殖民主义的血腥残暴及影响的双重性,强调了西方扩张的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旨在跳出以往阶级斗争史观下对“殖民扩张”的狭隘理解,突破了僵化的思维定势。三、2017 年历史高考新应对历史学科几大核心素养是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预示了历史命题改革的指向。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课程体系中上位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始终强调理性分析、客观评价以及因果关系等。(原创题)近代化进程一波三折。材料一 18世纪

8、中叶以后,这个古老的文明受到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材料二 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材料三 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1)概括?并列举面对“压力”的回应。【分析】从上述题目来看,运用多元史观(唯物、全球和近(现)代化史观等) ,最大的亮点是唯物史观的大量运用,凸显了素养立意、专业品味、现实气息。进而学会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考察,并对史料与史实作出不同侧面的解释。唯物史观统率下的多元史观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高三备考要着重从唯物史观入手,力求进一步促

9、进高考与新史观、新史料、新史论的良性互动。为了依托高考新动向,笔者建议:历史素养不可离谱。加强多元史观的渗透,注重时空观念架构,并优化史料的精准把握,进而,学会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以及致力于价值观的养成。尤其要优化新史观的契合来审视历史,开阔视野,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聚焦课堂不要。专心致志,充分唤醒课堂思维,促进师生互动。及时充实历史知识和理念。熟悉基本的唯物史观原理,自觉把握从现象到本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4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类的观点,切实提升听课的实效。解读教材不能懈怠。正本清源,注重书本基础知识的落实,加强对标题、课前提示、正文、图片、知识链接等的落实,进一步加大自主阅读的力度。尽

10、管不少高考试题不拘泥于教科书,摆脱了程式化的既有叙述,而采取了貌合神离方式进行设计,甚至有些超越了考纲。但依然坚持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古今中外纵横穿插,侧重知识的迁移能力。 考生务必精心研读教材,破解一系列重要历史概念和原理,学会逐条复述考点。并梳理大事年表,绘制时间轴,以重构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追踪学术不落窠臼。登高望远,追踪学术动态,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进而注重历史思辨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克服一些极“左”论调,如简单否定了洋务运动;无视北洋时代的某些经济和文化进步;辛亥革命失败在于民族资产阶级局限性;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等。立足现实不得虚无。历史是过去与今天不断的对话。以史为鉴是历史意识的价值体现,也是本学科的应有之意。复习中要努力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点,以应对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最终追寻历史的真正价值。熟悉真题不应蛮干。熟能生巧,精选近年来典型的学考、高考和模拟考的真题做好示范,举一反三,切实提高审题能力,进而要求限时独立完成,以考带练 ,寻求得分增长点。再有的放矢,确保答题的规范,熟悉命题套路。另外,用好纠错本,切实提高审题和答案组织能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