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85141 上传时间:2017-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中新陈代谢的汇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的新陈代谢看考题,谈复习系统的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的重要环节,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做好高考命题的研究。教师有必要研究两纲一本一题,即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本和高考试题,其中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课本知识的直接体现者,认真细致地分析考题,可以对高考要求有更直观的认识,可对教学工作起到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研究考题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好系统复习。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突出了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强化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扩大了试题的开放度,充分体现了“以情境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考核目标”的高考命题原则,这应该成为高三复习中的指导原则。一、扎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1、高考试题(2004 年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在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AO 2 进出细胞B光合作用中 固定C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D叶绿素 a 被激发失去电子答案: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化学变化的总称。化学变化一般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某个生理过程是否需要酶的主要判断依据就是此过程是否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O 2 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细胞内外 浓度差,不发生化学变化,不需要酶参与。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是由水分子进出原生质层的渗透作用引起,不发生化学变化。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吸收光能,又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它们受光激发失去电子,是一个

3、纯粹的光化学变化过程,不需酶的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是有一系列酶参与的化学变化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化合物的再生等一系列反应。本题考查的知识不局限于酶本身的有关特性,而是要求学生对选项中涉及的自由扩散、渗透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

4、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的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为 。(4)将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的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原因是_。(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 A、B 两组。A 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B 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 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与适宜的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A 组幼苗的长势将 B 组。从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6)略答案(1)乙种植物(2)(3)主动运输(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5

5、)好于A 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同化作用)合成量与呼吸作用(异化作用)消耗量的差值大于 B 组的差值解析:(1)(2)图中幼苗的平均重量是用来衡量幼苗的生长状况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在高浓度的钠盐全营养液中,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比甲种植物良好,因此推断甲种植物更宜在高浓度土壤溶液的盐碱地种植。图中表明 浓度是甲种植物幼苗平均重量为 0 的最低浓度,平均重量为 0 即代表种子不能萌发。(3)全营养液中甲、乙两种植物均能较好地生长,那么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就为主动运输。(4)成熟的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发生了渗透作用失水,而渗透失水必须在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

6、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时才会进行。把植物从能正常生长的低浓度盐溶液中移栽到高浓度盐溶液中,由于植物不能正常吸水,甚至失水而导致不能正常生长,这与图中信息相符。(5)乙种植物进行实验的两种浓度的盐溶液在图中存在,很直接地可以判断 浓度是其生长的最佳浓度,而 溶液中不能生长。生长是在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对植物而言,主要就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强度比较。此题考查了生物的新陈代谢中的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要求学生能从图中在不同浓度钠盐全营养液中植物的生长状况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由于植物对矿质离子的需要,因此植物生长需要提供一定适宜浓度的盐溶液,

7、但是植物对矿质离子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不需要提供过高浓度的盐溶液,同时当外界溶液浓度过度时会影响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植物水分的缺乏就会影响到植物体的其它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等。2、考题特点上述考题最鲜明的特点是基础性。现在高考注重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及术语的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实验能力,了解生命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各种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的载体作用。离开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是空中楼阁,很难形成,因此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的一块知识,因此夯实基础应为首要任务,以课本为根本,认真完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

8、复习。高考中往往一道试题不是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考查,而是综合考查几个存在着一定关联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如果掌握的知识点是孤立的,没有建立起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就很难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解题的切入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基础知识再扎实,其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仍会比较欠缺。因此复习中应想办法建立知识点间的联系。3、复习策略抓基础。在高三复习中,学生表现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很欠缺,这在第一轮复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在复习中应重视对基本概念的落实,使学生明确相关知识的属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也可以渗透在习题讲评中。复习中在落实基础知识

9、的同时,要注重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且系统地掌握某一块内容,同时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知识网络的构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根据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部分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形式:(1) 比较表格式在生物的新陈代谢内容中有许多知识之间存在相互的联系,同时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反。这样的内容可以首先把它们并联在一起进行复习,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鉴别。这样构建知识网络时,必须首先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巧

10、妙地设置对照项目,力求在对比中既能把各知识点全面展现出来,又可以使学生把握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比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与植物的矿质营养;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光反应与暗反应;C 3植物与 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等内容。表格应该是这些内容的最佳表现形式,它可以很有条理、很清晰地反应出其内涵。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表格,请学生自行完成表格的内容,课堂上可以综合学生的总结情况,对有不同或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最后等到一张能较全面地反应相关知识内容,又能体现各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的表格。(2) 小专题式代谢这块内容考试大纲中要求的知识非常多,而相互之间又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1、。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可以采用以某个小问题为中心进行专题复习,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一个个小的专题。所谓的专题教学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在考题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搜索,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通过聚合思维,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以下步骤实施:首先,教师提供相关主题,指导学生在代谢内容中搜寻相关知识点;然后,提供配套的习题,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的代谢知识进行解答;最后,分析、整理知识,对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抽象概括,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网,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跃迁。比如以农业生产为主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的课前找到与此相关的代谢知识点,并且提供相关习题。习

12、题是:某同学在调查某一农田生态系统时,考察了水稻从播种到稻杆还田的全过程,请根据已的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水稻种子保存时,应放在环境中 农民播种之前,种子经处理进行催芽,其原因是。种子开始时靠吸水,发芽后主要靠吸水。经研究分析 100 克的种子催芽后能得到 300 克发芽的种子,这时种子与发芽前比较,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是:水分,矿物质,有机物 早春种子播在秧田里,用薄膜覆盖,可缩短种子的萌发时间。其原因是。 把秧田里的水稻苗移栽到水田中时,对种植的密度要求,其原因是。在稻苗生长的过程中需大量的水分和矿质营养,所以农民要对水稻进行。结合这样的习题学生在课后准备时,就有了一定的方向。课

13、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以这样的小专题形式的知识网络为平台,可以立体地、多维度地综合多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网,构建更完整的、功能更强大的知识体系,范围不仅可以是本章、还可以是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生物的新陈代谢的知识网络生物的新陈代谢(概念、类型)酶、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与发 酵工程发酵工程 简介糖类代谢 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吸的意义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水分的吸收(原理)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矿质营养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的吸收(部位、形式、方式)矿质元素的

14、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光合作用的发现光合作用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 4 植物(概念、叶片结构特点)光合作用的意义玉米水稻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0二、突出重点,抓住复习主线1高考试题(200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全国卷)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 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 3 植物比 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 4 植物比 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答案:物的光合作用在其他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

15、强。但当光照达到光的饱和点之后,由于受到植物体内部因素(如酶的量)的影响,光合作用就不再增强了。玉米是 稻是 此玉米比水稻具有更强的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条件下,植物的气孔关闭,这时玉米 水稻 就是玉米比水稻具有更强的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水稻和玉米都是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多为 题考查了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C 4植物和 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材料 1:1642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柳树实验。他在一个花盆里栽种了一棵 23 柳树。栽种前,花盆里的泥土经过高温烘烤干燥后称重为 908 后的 5 年中,海尔蒙特除了只给柳树浇水外,没有在花盆里添加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