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851188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免疫内科 肖进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 DM)和多发性 肌炎(Poly myositis, PM)属于一种自身免疫 疾病。皮肌炎(DM)是指主要累及横纹肌弥 漫性非化脓性炎性肌病,伴有多样皮肤损害, 也可累及各种内脏,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肢带肌 (Linb girdles),颈和咽部肌无力和萎缩,严 重者累及心肌、呼吸肌,导致死亡。多发性肌 炎(PM)指有本病表现而无皮肤损害者,作 为系统性疾病,可伴发恶性肿瘤和其它结缔组 织疾病(CTD)。 流行病学1863年,德国医生Wagner报告首例多发性肌 炎,1891年unverricht报道皮肌

2、炎,至本世纪30 年代开始风湿病流行病学研究,关于PM/DM:1、发病率尚不清楚,我国并不少见,有研 究表明,美国5/百万人左右,日本6/百万人,黑 人比白人发病率高,成人发病率男:女=1:2, 尚无地区性差异报道。2、发病年龄:可见于任何年龄,呈双峰型 :1014岁至50岁左右二大峰,伴恶性肿瘤者约 5060岁左右,伴其它CTD者平均35岁。 3、发病季节:成人1-2月多见,儿童2-4月较 多。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免疫学异常:PM/DM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常与其它结 缔组织病(CTD)伴发,有多种自身抗体存在 于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抗Jo-1抗体、抗PL-7

3、抗体、抗PL-12抗体、抗Mi-2抗体、抗PM-Scl抗 体。细胞免疫异常:炎性细胞浸润,MHC-I、 II类分子表达。体液免疫异常:多克隆高球蛋白血症,免 疫球蛋白增多,补体下降,免疫复合物增加。相关免疫因子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表达:IL-1、IL-6、TNF-、 TGF-等。粘附分子的表达:ICAM-1等。协同刺激因子:CD40分子等。抗凋亡分子表达:hILP、FLIP、Bcl-2。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2、遗传学异常:HLA-B8及HLA-DR3表型多 见,尤其白人。黑人:HLA-B7,HLA-DRW6, 包涵体肌炎:HLA-DR1、HLA-DR3。3、感染学说:感染因子在激发和维

4、持一些风 湿病慢性病程中作用日益受重视。论据:患者 有感染存在证据(如血中检出抗病毒抗体); 抗感染治疗病情改善。 病毒感染:腮腺炎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人类缺陷病毒、微小病毒。 细菌感染:结核菌、葡萄球菌、沙门菌、链球菌。 其它:弓形体,血吸虫、旋毛虫等。4、恶性肿瘤学说:PM/DM常伴发恶性肿瘤,肿瘤治疗后,一些患者病情改善。5、其它:药物(青霉胺、激素、秋水仙碱、抗疟药、西咪替丁、硫唑嘌呤、磺胺类、 13-顺维甲酸等),内分泌代谢异常(如低血钾)。临床表现各种症状差异大,开始感乏力、倦怠、体 重下降, 以后渐出现各系统症状,多缓慢起病, 少数呈急性发作,多因日晒、过劳、感染等诱 发。

5、一、肌肉:本病通常累及横纹肌,有时可 累及平滑肌和心肌,任何部位肌肉均可累及, 肢带肌、四肢近端及颈部肌肉先累及。1、肢带肌(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四肢近端肌肉)和颈前肌对称性肌无力,约半数可 伴肌痛及/或肌肉压痛。肌无力与肌痛常同时发生,其次可单独发生。表现为行走、起立、上、下梯、梳头、穿衣、抬头困难,多重肌肉累及可卧床不起。肌 无力是衡量病情、观察疗效主要指标。肌无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能轻微收缩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做平面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抗地心吸引力); 4级:能抗阻力; 5级:正常肌力。2、严重者累及吞咽肌、呼吸肌、心肌:吞咽障碍、呛咳、构音

6、障碍、食道返流,呼吸困难及心脏功能改变。3、眼轮匝肌及面肌受累较罕见。4、肌萎缩:早期肌肉呈非凹陷性肿胀,晚 期肌萎缩、纤维化、肌肉变硬。 二、皮肤: 皮肤损害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常不平行。 皮肤损害出现的早晚亦不同,可先期发生 (5055%),同时发生(25%),后期发生(15%) 。 约7%始终无肌炎表现,叫“无肌炎性皮肌炎”。皮损差异大,类型可转化。 特征性皮损主要有:1、眶周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 Heliotrope rash)。约占60-80%,渐扩展至前额 、颊部、耳前、颈前上胸部“V”字区、颈后肩背 部“披肩样分布”。2、高雪征(Gottron s sign)。占60-80%。

7、3、甲根皱襞处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或瘀点 (46%)。4、“机械师手”:双手外侧掌面皮肤角化、 裂开、粗糙,伴脱屑。尤见于抗Jo-1抗体综合 征患者。5、异色病样改变:多发性角化性小丘疹伴 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6、恶性红斑:全身弥漫性肿胀红斑,提示 合并恶性肿瘤。7、其它:光过敏,雷诺氏现象,皮下钙质 沉着,少数有剧痒,皮肤硬化,风团,结节和 慢性溃疡。三、关节症状:约占20-60%,伴发其它 CTD时更易出现,多为非侵蚀性非对称性多小关节炎。个别可首发,多症状轻,呈一过性。四、肺部改变(5-30%):各年龄组均可 见到,多见于20-40岁女性,表现为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胸膜炎、吸

8、入性肺炎、肺部 恶性肿瘤等。4%肺部病变先于皮肤和肌肉表现出现。肺间质病变最常见,约占肺部病变的40%,另有人报道达8%-65%。 Jo-1抗体阳性者可达60%。 肺间质病变类型:*弥漫性肺泡损害(DAD)*普通间质性肺炎(UIP)*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临床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急、慢性 呼衰,甚至ARDS。听诊双肺可闻及捻发音或Velcro啰音。 呼吸困难:肺内因素:肺泡炎、肺间质病变 、吸入性肺炎、MTX副作用。 肺外因素:呼吸肌无力、心衰、严重心律失常 等。 无肺部症状的肺部受累:放射学检查,肺功 能检查时发现,与特发性肺间质纤

9、维化表现无 异。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急进型肺泡炎:可致ARDS ,有时由于肺部表现突出,常忽略肌肉症状。X线:急性期:毛玻璃样、颗粒状、结节状及网状阴影。慢性期:蜂窝状或轮状阴影。 高清晰度薄层CT对肺间质病变有肯定诊断价值 (HRCT)。 肺功能检查提示限制性和/或弥散功能下降。肺活检 一般BOOP治疗效果较好,UIP、DAD治疗效果 差。合并肺间质病变者,死亡率在30%以上。五、消化道病变:占10-30%,食道上、下段(尤其是上段横纹肌)、环咽肌、舌肌。食道吞钡透视可见梨状窝钡剂滞留。儿童型DM可有胃肠道炎症、出血、溃疡而致死。六、心血管:1、多见,但因较轻微,很少有临床症状而 不被重视,有

10、报道达20%。2、心肌可有类似横纹肌病变组织学改变, 表现为心肌炎、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等。3、测定CPK-MB可提示心肌受累,特异性存 在争论,持续升高说明有可能存在进行性心肌 炎,有报道认为CPK-MB大于CPK活性的3%以 上,即应考虑心肌受累,也有人认为不一定有 关,可能与受损肌肉再生肌原纤维所产生。4、伴有血管炎者,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5、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七、其它:肾脏受累少见,严重者可有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为暴发型。偶见周围神经病变,儿童型DM/PM可有视网膜出血、皮下钙质沉着,妊娠妇女可诱发或加重该病,早产、流产、新生儿死亡率增多。 实验室检查一、血清肌酶谱测定:1、

11、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 谷丙转氨酶(ALT)、醛缩酶(ALD)、乳酸 脱氢酶(LDH)、碳酸酐酶III等升高,尤以 CK最敏感,其次分别为ALD、AST、ALT、 LDH等。2、ALD(醛缩酶)对诊断一些CK正常病例有一定帮助。3、LDH恢复最慢,特异性较差。 引起肌酶升高其它因素:剧烈运动,癫痫发作低氧心肌梗塞肌营养不良甲减肿瘤 药物常见药物:胺碘酮、氯喹、氯丙嗪、激素(尤其去炎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青霉胺、秋水仙碱、硫唑嘌呤、环孢素A、降脂药、普鲁卡因酰胺、肼苯达嗪、左旋多巴。对肌肉纤维、肌膜、神经肌肉接头等同时或不同时、不定部位累及。另外约5%病人CK一直正常。原

12、因:血清中存在CK抑制物;晚期病例;较轻病例;伴发肿瘤;CK:较敏感反映肌肉受损程度,多数情况下与 病情变化一致,活动期明显升高,尤以CK-MM明显,治疗后肌酶下降,可反映治疗情况,但并非 PM/DM所特有。二、24小时尿肌酸:尿肌酸排泄增加4mg/kg/日,特异性差。 三、血清自身抗体:1、肌炎特异性自身抗体(myositis- specific autoantibodies,MSAs)抗氨基酰tRNA合成酶(aminoacyl-tRNA syhthetase ARS)抗体。包括针对组氨酸(Jo-1)、苏氨酸、丙氨 酸等氨酰基合成酶抗体10余种。抗 Jo-1抗体:占所有抗合成酶抗体的80%,

13、最具临床意义,在PM/DM病人中检出率20-30%,较其它抗合成酶抗体检出率高3-4倍,研究和开展此项检查意义较大。临床意义:抗Jo-1 抗体阳性,肺间质病变及多关节炎症状突出,而肌无力或肌痛症状较轻,较小出现吞咽困难(国外Douglas报道)。抗Jo-1抗体综合征:肌炎、肺间质病变、关节炎、雷诺氏现象,机械师手,伴抗Jo-1抗体阳性者。其它:抗PL-12抗体(3%);抗PL-7抗体(4%)。抗信号识别颗粒(SRP)抗体:检出率仅4%, 但对PM有特异性,激素治疗不佳,五年生存率仅25%。抗Mi-2抗体:(4-14%),多见于DM,PM少见,疗效好。2、肌炎相关性抗体:抗核抗体(15-60%阳

14、性)。抗DNA错配修复酶抗体(如抗PMS1抗体)。 表2 肌炎中出现的自身抗体身只 抗在 体炎性肌病中出现的肌炎特异性自名称抗 原分子量HLAJo-1组氨酰-tRNA合成 酶50D3,DRW52,DRB1*0 501 PL-7苏氨酰-tRNA合成酶80DRW52PL-12丙氨酰-tRNA合成酶110DRW52EJ甘氨酰-tRNA合成酶75DRW52OJ异亮氨酰-tRNA合成 酶150DRW52KS天门冬氨酰-tRNA合成酶65SRP信号识别颗粒54,60,72 DR5,DRW52 7SRNADR5DRW52Mi-2CHO3 and CHO4 helicase components 240 of

15、 histone acetylase complexes240DR7,DRW53常 出 现 但 对 肌 炎 无 特 异 性 的 自 身 抗 体56 Kd核糖核蛋白的组 分56FerElongation factor-l alpha48MasTRNAser- related-antigenDR4, DRW53KJUnidentified translocation factor120DW52PM -Scl未定100DR3KuDNA-结合蛋白70,80MJ未定1353、尚有:抗肌肉成分抗体(肌红、肌球、 肌钙蛋白抗体)。伴干燥综合征或SLE时抗Ro抗 体、抗La抗体可阳性,伴硬皮病则抗PM-scl

16、抗体 可阳性。四、肌电图改变:一般应同时检测上肢和下 肢共3块肌肉(肌肉病变程度不同)有时需加做椎 旁肌肉。肌电图呈现肌原性改变,40%有以下典型三相 改变,10-15%完全正常。插入性激惹增多,肌肉纤颤, 高尖的阳性波;自发的、奇怪的高频放射波;低平而短促的多相运动单位。晚期病例可有混合性改变(肌原性+神经源性)。五、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肌肉活检: 取材:病变肢体近端肌肉三角肌、股四头肌等;有压痛及中等无力肌肉,必要时多部位取材。 病理变化: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及血管周围是本病特征性表现。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其它有组织细胞、浆细胞等。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及结缔组织增生,束周萎缩,少数有血管炎表现。 免疫病理检查:PM中可见CD8T细胞,提示细胞免疫在PM中可能起主要作用。DM中浸润细胞主要在血管周围,多为B细胞及CD4T细胞,提示体液免疫在DM中似乎更为主要。(二)皮肤活检:暗紫红色水肿斑: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