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48507330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9(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有人说中国的孩子“ “ 高分低能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读书不 会研究会研究” ”缺乏创新精缺乏创新精 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丁肇中教授的文 章会给我们极大的章会给我们极大的 启发。启发。丁肇中制作:钱库一中JMF2007、11丁肇中(1936),美国 华裔物理学家 。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 后任马萨诸塞 理工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高 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领导的研 究小组在 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 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 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

2、展阶段。因此 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论述 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 点是怎样的?理清作者从几 个方面来谈问题的。研讨课文研讨课文 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实验实验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 ,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 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 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

3、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 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 谈就可求到的。三、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 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 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 体的计划。实验的方法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四、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 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 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2.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 毫无帮助。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五、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 研究吗?不论是研

4、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 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六、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 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 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 精神。(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 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 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 最正确的事. -丁肇中肇(zho) 彷徨(png hung)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 观掌握字词优山美诗 http:/ 优山美诗 ebzgrwo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