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50555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 淑 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2015/10/韶关 初中省骨干教师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展开前 言当下,语文课程似乎成了玄学;语文公开 课越上越好看。 n首先,我们思考“语文”根本问题:语文课程的目标? n其次,思考我们语文教学根本问题:“教什么”?“怎样教”?研读语 文教材,不难发现“教什么”的问题没解决高效与新意 无须刻意追求新意(亮点)。新意往往是 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注意采 用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积 累得多了,有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新的灵感 ,产生神来之笔。 尊重常识,回归原点,守住本真,真诚面 对学生,真心敬畏课堂,再加上自己的学 识功底和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够在课

2、堂教 学中获得学生认可与喜爱,获得稳步提升 的课堂教学效率。一、教学内容选择 依据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 依据“文本体式”抓住课文的共性和个性(如,同类题材课文的教学)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 依据“学生学情”语文经验 人生经验组织学习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案例比较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 点;2.探究苏州园林自然 之趣的设计特点;3.培养审美情趣。与旅游介绍词比 较,把握作者是 如何抓住特征富 有逻辑性地进行 说明的。同课 异构八年级苏州园林梁衡的异议 2012年8月18日,江西九江“人教杯”三方 (作者、编者、教师)教学探究会,一全 国著名特级教师执教的夏感,目标设 置为“分析文本,感受情感”,作者梁衡对 此

3、提出异议:“如果我教这篇课文,我的教 学目标就是:1.看看我是如何写景的;2.看 看景物中如何渗透情感;3.如何写好短文 章。显然,作者希望执教他的文章时彰显 文章的写作功能,希望孩子阅读课文的体 悟与掌握状景抒情的写作技巧。1.认识“语文”与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 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素养(13项):语文知识;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 方法和习惯;识字

4、与写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开设这样一门课,目的就是要让 学生学会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说“语文”是“语文 与文字”也好,是“语文与文学”也好,“语言与文章 ”也罢,其核心内容都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 用性的运用和艺术化的运用为了生活、学习和 工作中的实际事物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与他人 交流沟通,为了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 验和思考,运用语言文字,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 怀。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对话 (语文建设

5、2012/3)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培养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的专 职。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根本目 标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 力) 当然,没有纯粹的“语文”“渗透”教育n 与外语学习不同的是,母语学习必须担负认知 、思维和情意教育的任务。n 在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训练阅读 理解和表达交流能力、发展思维的同时,渗透 审美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 n “渗透”,依靠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 ,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披文得意,因文悟情,缘文说理“得意忘形”不可取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公开课,抛开教学形式、手段

6、不论,单就教学的内容而言:不少教师乐于在教 育内容上深挖洞广拓展,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定 位在对课文的教育内容的解读上,而忽视了语文 教学内容的落实:忽视对语言材料的积累、理解 和运用。从而降低语文教学的效率,甚至导致阅 读教学目标的迷失。 就初中语文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语境中掌握语文 规律,培养良好的语感;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的 训练,教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捕鱼技能”。 内容和表达并重/阅读理解与运用表达平衡最根本的是运用语文 不同学段侧重点不同。以阅读为例:小学积累性阅读 积累运用初中理解性阅读 理解运用高中评价性(鉴赏性阅读) 理解运用各学段又都同时需进行各层次的阅读引导内化(积累理解)外

7、化(运用)学会语言的标志是会运用 理解一种语言的运作规则,与学会如何使用这种语言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 理解”了多少语言知识和规则,而是应该看他是否能够熟练地“ 运用”这种语言为评价的主要标志。英国语言学家帕尔莫博士关键不在认识语言,而在于运用 初中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必须以认识语言 规律并(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语言作为语文教学 的基本任务。继续丰富语汇 培养语感 规范语言习惯集思广议: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什么? 怎样教?案例:走一步,再走一步1.导入:这一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我们写作的 示范,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来学习 如何突出中心的。我们这节课有两个

8、任务,首先 是读懂课文,第二个任务是看看这篇课文能够为 我们带来什么借鉴,以读带写。 2.出示教学目标(1)复述事件,指出中心,分析前后文的叙事与 文末的中心的联系。(2)归纳突出中心的写作策略,用以升格作文。教学过程1.复述事件。请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 2.指出中心。即作者最想与读者分享的人生经验是 什么?(找到中心句)“感悟为什么要写在文章的结尾?” 写作借鉴 突出中心的写作策略(1)点明中心, 卒章显志,抒写深刻感悟。“要突出中心要有书写感悟的意识,是不是在文 末有一段感悟就可以突出中心了呢?” 3.分析联系。感悟的内容是不是在前文有相应的体 现呢?写作借鉴 (2)围绕中心,细化过程,

9、打造对应 感悟点。 4.以读促写。三等文美,就在我身边,请学生 诊断问题,给出修改建议,使之升格为一等文。生1:“可增加动作、神态、环境细节描写”生2:“应详写作者的心理感受”师:细化作者对李阿姨的感谢的心理感受。生3:首尾呼应。师:在文末点明主题。语文教学内容分类(吴忠豪)本体性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独有的,反 映课程本质特征的教 学内容:语文知识 语文方法 语文技能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语文课程本质特征 的各科共同承担的教 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 审美教育 多元文化一堂好课 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围绕本体性内容展开教学 能清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说明:2013年修订的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写 作专题是“突出

10、中心”。2.认识教材 课文,是他人言语表达的成功经验。即使是典范课文,也只能给我们提供过去生 活的图景和表达生活的一般模式。学生面对的是 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且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和富 于变化的,只有将典范的表达形式与现实生活结 合起来,加强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文技能,才能 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用教材教”课文是语文学习的“凭借”、“例子” “引子”。(定篇、例文、样本、用件)课文随文学习依文学语 以文带文“用教材教” 通过教材(课文)学习,举三得一(理解 、积累)把握语文之道,使学生获得举一 反三(迁移、运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 整体语文素养。 母语学习,一靠积累(举三反

11、一),二靠实践(举一反三),语文教学决不能无视母语 学习的这一基本规律。简单的例子: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间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整体突出部分 大家都交了作业只有你没交。 你这人啥都好,就是太认真了。举三反一,强调积累和指导案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读 体会诗中蕴含的作者对祖国真挚情感 品 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呢? 思 1.每节诗的最后都有“祖国啊!”含义是否一 样?2.用“我的 的祖国啊”句式说一句话第一节:贫穷第二节:永不放弃/顽强/还在沉睡/悲哀/苦难第三节:正在勃发/重生/新生/苏醒第四节:亲爱的/伟大的 读 内容 情感 语气老师

12、赠言: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写 以“我是你 ”仿写一句带有意象的句子, 以表达你对祖国的拳拳之心。(2分钟之后)生1:坚硬的石块,代表了你的坚强与伟大生2:一棵小草,代表了你的坚强与平凡生3:一叶扁舟,代表了你的沧桑与疲惫生4:黑夜里小小的萤火虫,照亮了你前进的路生5:南国的一株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师: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 风采! 作业:课后阅读课后:“我很惭愧,我真的没有想到我的学生 也会写诗”“你的能量超出你想象!”审视我们的教材 人教版2013修订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为 例,来审视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这个单元的主 题应该是“亲情”。单元“导语”写到:

13、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 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在本 单元这几篇课文中,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 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学习本单元,要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 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抓住重点难点,深化理解;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 情感。单元课文散步、秋天的怀念、羚羊木 雕、诗两首 金色花 纸船和世说 新语两则。写作专题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研讨与练习:除了“读一读,写一写”有明确的生字 词的积累外,其余都更多从内容理解的角 度编写和安排的。没有明确系统指导我们运用“语文之道” ,即缺乏策略性知识及相应的训练

14、。 单元的写作导引“从生活中学习写作”和写 作实践的落实就只能是老师和学生“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了。 因此,“语文”这本该是门国家课程就变成 了教师个人的事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的选择,似乎都可以随意进行。而将国家 课程变成教师个人的事情,这是极不讲理 也是极不公平的事! 教学内容的不确定,导致教师教学随意性 问题突出。 “教什么”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突出问题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负担,甚 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混乱, 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探索和建立教学内容确定性较强的教学体 系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和期盼。3.教学内容的选择 读懂课文,把握教材的教学价值课文的内容不等

15、于教学内容,凭借课文提 高学生语文素养 文本的教学解读三读:自然阅读(获取信息);定位阅读(教学价值);定点阅读(学生需要)。定位阅读把握课文的课程价值、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单元中的角色。把握课文的共性和“个性”。定点阅读研究学情(即学生需要):语文经验和人生经验教学的起点教学的终点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避免在 学生已知或一看就懂的事情内容上纠缠不休,而学生不懂的内容又没有时间解决。案例:羚羊木雕 教学解读人教社2001版羚羊木雕,主 要通过人物对话反映故事发展中的矛盾冲 突。作者在通过对话表现矛盾冲突时,注 意运用了对话提示语,并且通过变换提示 语的位置、采用必要的修饰语传递说话人

16、 神韵、替换表示“说”的动词(喊、问、叫 、道、唠叨、嘀咕等)的方式让提示语变 得丰富多彩,达到“人物对话有智慧,巧妙 提示显性格”的效果。案例:羚羊木雕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文中对话提示语的作用;(2)理解作者得以让提示语变得丰富多彩的;(3)让学生用所学的“说”的知识,写一段对话。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作者在描写与父母冲突时,最主要运用了哪种描 写?(对话) 二、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语气、语调,把握人 物形象你从哪儿知道父亲沉重、母亲生气(关注提示语 、标点符号) 三、品读对话哪些方式可以让提示语变得丰富多彩? 四、课题练习。用所学的“说”的知识就下面场景写 一段对话(周末放学了,我很晚回家,妈妈在宿 舍等着我)评课 这样的教学当然能很好地体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